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44)
2023(20922)
2022(17828)
2021(16562)
2020(13644)
2019(30897)
2018(30629)
2017(58382)
2016(31290)
2015(34950)
2014(34677)
2013(34129)
2012(31602)
2011(28667)
2010(29044)
2009(26676)
2008(25734)
2007(22984)
2006(20580)
2005(18130)
作者
(89098)
(74856)
(73843)
(70288)
(47172)
(35750)
(33510)
(29204)
(28208)
(26483)
(25227)
(25112)
(23626)
(23510)
(22815)
(22668)
(21899)
(21543)
(21308)
(21193)
(18594)
(18325)
(18053)
(17304)
(16882)
(16629)
(16375)
(16329)
(15113)
(14809)
学科
(144142)
经济(144002)
(92021)
管理(87802)
(69075)
企业(69075)
方法(54616)
(52821)
数学(46986)
数学方法(46400)
中国(38933)
农业(35225)
业经(34527)
地方(34379)
(29305)
(27877)
(25387)
技术(24888)
(22566)
贸易(22548)
(21787)
理论(21216)
(21073)
银行(21028)
环境(20474)
(20321)
金融(20318)
(20244)
(19774)
(19725)
机构
学院(445101)
大学(441983)
(188389)
经济(184472)
管理(175388)
研究(153445)
理学(151175)
理学院(149537)
管理学(147009)
管理学院(146196)
中国(115628)
(93883)
科学(91870)
(82152)
(80649)
(75962)
中心(70195)
研究所(68800)
业大(67311)
(66995)
财经(65100)
农业(61499)
(59630)
北京(59315)
(59228)
师范(59112)
经济学(56236)
(55341)
(54014)
经济学院(50280)
基金
项目(299679)
科学(237087)
研究(223662)
基金(216195)
(187176)
国家(185506)
科学基金(160191)
社会(143089)
社会科(135391)
社会科学(135357)
(118600)
基金项目(114519)
教育(102128)
自然(101116)
自然科(98749)
自然科学(98728)
(98299)
自然科学基金(96975)
编号(92048)
资助(87313)
成果(74076)
(67775)
重点(66846)
(65959)
(64495)
课题(63581)
创新(59754)
国家社会(58950)
教育部(56769)
科研(55994)
期刊
(218229)
经济(218229)
研究(133975)
中国(92596)
(79334)
学报(66378)
管理(65590)
科学(63667)
(60747)
农业(53881)
大学(52095)
教育(51783)
学学(49172)
(42421)
金融(42421)
技术(41707)
业经(38866)
经济研究(33630)
财经(31687)
问题(28733)
(27343)
(26634)
技术经济(23665)
科技(22316)
图书(21646)
(21306)
世界(21131)
现代(20485)
商业(20229)
理论(20145)
共检索到673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莹丽  
我国社区形式的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进一步发展的潜在问题,为此,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农户、政府与产业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紧密配合,做好在新型社区形式下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工作,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体现产业特色,创新社区产业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路径的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科技,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但受历史因素、客观因素和人才因素等的影响,农村科技创新进展缓慢,为此,需构建有利于农村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科技,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但受历史因素、客观因素和人才因素等的影响,农村科技创新进展缓慢,为此,需构建有利于农村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芳  
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特别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因此,振兴乡村经济,农业经济管理是重要抓手。文章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展示和剖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泉  万学远  张龙耀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12个典型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以政府补助和以产业联合为主三种路径,但是随着村级集体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村域间差异日趋显著;村级集体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村级集体收支不平衡还导致健康度和稳健度偏低。未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以及鼓励村际联合和跨地区发展将有利于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小莲  
克服农村经济孤立、分散、单一、粗放、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状况,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合作化、规模化、多样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推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非单一渠道所能凑效,需要多渠道协力共进、形成合力,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除要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这些传统的农业项目之外,还要丰富、完善农村产业体系,发展加工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密切联系的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不属农业的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辜方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包括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技术资金缺乏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改善农村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是主要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本文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框架,结合国家统计局最新颁布的新经济统计方法制度,在科学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基础上,深入考察我国农村经济新动能发展态势,甄别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新动能蓬勃发展,2017年已经迈入中等发展水平阶段,但与城市经济新动能的差距仍然较大,而且其增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不稳定性。未来需要根据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部署,继续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加大产业融合、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力度,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本短板,统筹高效管理财政支农资金,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之间的公共承载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差异性,城市、城镇社区治理从传统意义的人口管理向综合性服务型管理发生了转变。目前,由于旧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彻底转变,社区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临时化以及边缘化、模糊化等现象制约了城市社区化综合服务的发展。因此,应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这已经成为打造新时代下社区管理服务模块的新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彰民  
农业产业结构变动能够提升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在当前乃至以后都将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进步的关键任务。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变动的瓶颈,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农业经济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彰民  
农业产业结构变动能够提升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在当前乃至以后都将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进步的关键任务。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当前产业结构变动的瓶颈,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农业经济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云磊  
各行各业正在逐步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态势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及存在弊端出发,探寻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形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鸣  兰秀文  
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如何壮大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9年西部地区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VAR模型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是单向的促进,换言之,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来源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技术创新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来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鸣  兰秀文  
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如何壮大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9年西部地区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VAR模型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是单向的促进,换言之,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来源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技术创新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来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龙燕  崔楠  
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借助产业升级、制度优化、技术创新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旨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共生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由于思想观念、发展方式、生产方式、技术资金等因素综合所致,低碳经济这一全新经济范式,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行难度大、阻碍较多、困境重重,短期内尚未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故此,除了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之外,还应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尊重自然环境整体价值为核心,对阻碍农村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借此寻求更加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