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2)
- 2023(9294)
- 2022(7960)
- 2021(7592)
- 2020(6310)
- 2019(14352)
- 2018(14162)
- 2017(27598)
- 2016(14229)
- 2015(15878)
- 2014(15697)
- 2013(14976)
- 2012(13320)
- 2011(11849)
- 2010(11392)
- 2009(10313)
- 2008(9672)
- 2007(8007)
- 2006(6758)
- 2005(5614)
- 学科
- 济(60567)
- 经济(60401)
- 管理(42829)
- 业(37743)
- 企(32740)
- 企业(32740)
- 方法(31339)
- 数学(25834)
- 数学方法(25463)
- 农(15802)
- 财(15205)
- 学(14742)
- 中国(14282)
- 业经(13701)
- 环境(12643)
- 理论(12402)
- 和(11619)
- 农业(10205)
- 地方(9898)
- 务(9582)
- 财务(9540)
- 财务管理(9523)
- 制(9275)
- 划(9177)
- 企业财务(9103)
- 土地(8835)
- 技术(8486)
- 贸(8269)
- 贸易(8265)
- 易(8022)
- 机构
- 大学(196306)
- 学院(194678)
- 管理(81512)
- 济(80052)
- 经济(78513)
- 理学(71807)
- 理学院(71037)
- 管理学(69757)
- 管理学院(69383)
- 研究(59680)
- 中国(44916)
- 京(40276)
- 财(36377)
- 科学(36196)
- 财经(30319)
- 中心(29540)
- 业大(28440)
- 经(27806)
- 农(27658)
- 所(27072)
- 江(26861)
- 经济学(25467)
- 范(25321)
- 师范(25076)
- 研究所(24943)
- 北京(24206)
- 财经大学(22994)
- 经济学院(22987)
- 院(22446)
- 经济管理(21378)
- 基金
- 项目(143386)
- 科学(115544)
- 基金(107553)
- 研究(105026)
- 家(93113)
- 国家(92380)
- 科学基金(81493)
- 社会(70880)
- 社会科(66286)
- 社会科学(66268)
- 基金项目(57461)
- 省(54693)
- 自然(52567)
- 自然科(51285)
- 自然科学(51271)
- 自然科学基金(50349)
- 教育(48455)
- 划(46297)
- 资助(42672)
- 编号(41634)
- 部(32585)
- 重点(32307)
- 成果(31666)
- 创(30210)
- 发(29965)
- 国家社会(29836)
- 教育部(28561)
- 创新(28214)
- 人文(28028)
- 科研(27881)
共检索到266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卓 胡起源 韩文超 孙亚楠 查思含 王林林 郭文华 肖飞 刘文超 孙丹峰
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土地健康诊治框架。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地健康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结果表明:1)土地健康科学内涵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土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知识健康运行的诊治依据;2)土地健康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特征,健康机理、评估方法与实践层面适应性管理是研究热点;3)土地健康诊治框架将社会经济系统和土地生态系统有机整合,由外部驱动子系统、内生驱动子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表征3部分组成;4)该诊治框架可以根据特定土地问题进行相应调整,适用性强。因此,基于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地系统的作用过程和互馈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利 王金坑 黄浩
本文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诏安东溪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取人口密度、GDP年增长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年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等能够充分反映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参考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再次,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后,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永亮 杨东峰 李京生 范凌云 郑勇强
土地资源结构演进直接导致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12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地资源类型赋予相应的相对生态价值,从测算区域总体生态价值变化的角度评价土地资源结构演进对区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影响,其目标是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各土地资源类型间相互转移,在不同土地资源结构下,各子生态系统的相对生态价值变化明显,对区域生态健康的贡献程度表现不一;各分区域生态子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变化可划分为为持续提升区、先升后降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玉琼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构建或加入健康的企业生态系统。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主要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复原能力、协同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衡量。论文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从功能、平衡、价值增值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企业生态系统 诊断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省
文章在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脉络梳理的基础上,从定义、特征和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将边界维度解析为组织差异化、价值差异化和功能差异化;将要素维度解析为产学研协同、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平台资源;将动力维度解析为制度导向、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据此构建了技术共享网络平台型、终端设备一体化型和开放式跨界整合型三种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并结合Google、Roadtohealth和浙大网新集团三个案例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文章最后建议企业不但要明确自身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也要洞察所处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景;政府不但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更要着力于培养优良创新文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宇振荣 应凌霄
生态系统健康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健康,是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生态系统健康及可持续性利用,联合国机构先后推动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土地退化中性和联合国十年生态系统恢复等承诺和计划,并开始协同进行生态系统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和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一历程中,欧盟国家做出了积极的响应,特别是对于复合自然—人类社会的农业生态系统,调整相关的土地整治及管理方式,保护农业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梳理生态系统健康及相应全球计划的基础上,借鉴欧盟国家的实践经验,在此视角下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思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树全 姜春前 周国模 李翠环
该文利用比较生态学方法 ,对丰产栽培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旨在指导雷竹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护 .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林分布最多的几个乡镇 ,经过与天然状态下生长的对照竹林相比较发现 :在强烈的人为胁迫下 (丰产栽培措施 ) ,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全面恶化 .具体体现在 :①组织简化 ,灌木层消失 ,草本层高度降低 ,物种以短命种和r 对策种占优势 ,物种丰富度下降了 5 4 5 %,多样性指数下降了 32 %;②活力维持力差 ,丰产栽培措施提高出笋量 2 4 6 5 %,增长产值 2 6 7%,但持续时间不长 ,一般 3~ 4年 ,竹子开花率和感病率上升 ,竹林退化 ;③土壤健康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明旭 方勤敏
社会资本理论从群体人力资本和资源利用主体的角度来研究个体人力资本的整合,其思想与团队合作的本质不谋而合。社会资本既是优良团队产生的结果,也是促成优良团队产生的导引。团队社会资本包含了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分为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和团队外部社会资本两个部分。团队通过投资和长期的互动建立的内外部网络联系在团队内部起到了凝聚个体资源、促进互助合作的内粘作用;在对外关系中则起到了一种连接外部信息,加强共同协作的桥梁式作用,它们相互促成了健康团队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良性运转。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内粘 桥接 健康团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美 李艳红 李海亭 庞小平
以寿光沿海湿地为例,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从湿地生态特征、整体功能特征及外部社会环境三方面选取23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分为单项指标、亚类指标和综合指标三个层次;然后进一步把评价指标划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疾病4个等级,运用定量、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性描述等多种手法界定了等级划分标准,确定了各指标的等级隶属度,构造了隶属评判矩阵;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造了权重向量;最后,运用加权平均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逐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湿地系统在最大隶属程度上...
关键词:
湿地 健康 模糊 诊断 寿光沿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娟 王卿 沙晨燕 王敏 阮俊杰 黄沈发
阐述了指标体系法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方法,分析了指标体系评价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指标体系评价法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指标体系评价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予静 李昌晓 丽娜·热玛赞
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作为研究方法,以2005~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有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构建三峡库区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该流域各指标的权重值,运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模型对该流域进行综合健康评价分析。研究表明:5a间,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平均综合指数为0.509 7,整体上处于较健康的状态。2005~2009年,该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处于波动状态,其中,2007年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佳,但2006年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较差。研究表明,对三峡库区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较大的有生物第一性潜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燕守广 李辉 李海东 张银龙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功能极其重要或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的区域,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以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覆被和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人工表面、湿地和草地,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并逐年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2000—2015年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平均值为53.83,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处于亚健康水平,并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3)陆域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植被覆盖度较大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较高,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相对较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新 姜广辉 张瑞娟 马雯秋 周涛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以网格作为评价单元,评价了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利用MoRan指数测度了全局和局部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且相对稳定,1993、2011年平原区健康状况平均值分别为0.53和0.51,而丘陵山区则为0.62和0.65,丘陵山区显著优于平原地区。健康状况空间集聚程度增强,1993—2011年间平原区和丘陵山区的MoRan指数分别由0.49和0.41升为0.61和0.46,表明平原病态区域集聚程度增加,而丘陵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北京市的应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当前平谷区...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PSR模型 平谷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苏浩 吴次芳 李雪银
研究目的:探索建立耕地系统健康诊断理论方法体系,为准确判别区域耕地系统健康状态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调查法和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系统健康是指当构成耕地系统内部因子或系统外部的水平方向因子和垂直方向因子受到干扰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的生产能力、维持能力和恢复能力。(2)耕地系统健康与突变理论的运行机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突变理论为构建耕地系统健康诊断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当构成耕地系统各因子受到干扰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时,耕地系统将有序运行,则耕地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反之,系统的各因子发生突变超出阈值范围,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则耕地系统处于非健康状态。(3)基于“要素特征—作用机理—阈值测算—系统诊断—调控策略”的耕地系统健康诊断理论框架体系,是测算区域耕地系统健康水平和诊断健康状态的基本逻辑。研究结论:耕地系统健康问题是因耕地系统构成因子的突变引发,突变理论能够有效解释耕地系统变化机理和健康状态,本文构建的耕地系统健康诊断理论框架体系,完善和丰富了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理论体系。
关键词:
耕地系统健康 耕地保护 突变理论 诊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喆 许学工 周建 高阳
"土地分离和共享框架"是协调物质生产和生态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理论。本文梳理了"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和生态系统服务间关联,剖析生态系统服务应用于该框架的理论基础,结合美国典型土地共享案例,分析了土地利用策略选择对粮食生产、生物多样性、直接和间接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框架对中国生态系统工程的启示。结果表明:随着人类对土地功能认知的不断深入,"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的拓展表现为从单一的粮食供给服务需求演进到粮食供给服务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需求。当粮食供给服务与其他服务处于权衡状态时,在生态脆弱、恢复力差的地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多处于凸权衡关系,一般适宜采用分离策略;在生态系统稳定、恢复力强的地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多处于凹权衡关系,一般适宜采用共享策略。结合美国典型土地共享案例发现,其土地利用实践中选择土地功能共享策略是比较适宜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政策评估工具,可在策略选择和评估实施效果中发挥一定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可持续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为中国制定土地利用策略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