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3)
2023(11832)
2022(10052)
2021(9662)
2020(8402)
2019(19737)
2018(19799)
2017(37905)
2016(20866)
2015(24209)
2014(24596)
2013(23663)
2012(21668)
2011(19357)
2010(19416)
2009(17460)
2008(17086)
2007(15435)
2006(12990)
2005(11044)
作者
(58225)
(48837)
(48624)
(46479)
(30872)
(23512)
(22467)
(19205)
(18488)
(17476)
(16662)
(16343)
(15375)
(15264)
(15239)
(15224)
(14874)
(14469)
(14185)
(13971)
(12089)
(12037)
(11969)
(11217)
(11016)
(10980)
(10961)
(10847)
(9958)
(9745)
学科
(83274)
经济(83100)
管理(58056)
(55607)
(46854)
企业(46854)
方法(45751)
数学(39972)
数学方法(39262)
(22563)
中国(21193)
(20956)
理论(18083)
业经(17713)
(16070)
农业(14442)
地方(14366)
(14351)
贸易(14347)
(14273)
(13945)
(13595)
财务(13531)
(13523)
财务管理(13498)
技术(13474)
企业财务(12762)
教学(11223)
教育(10968)
环境(10833)
机构
学院(295439)
大学(289162)
管理(114921)
(114291)
经济(111768)
理学(100236)
理学院(99189)
管理学(97037)
管理学院(96515)
研究(89632)
中国(65533)
(59818)
科学(56084)
(51280)
(46946)
(44361)
业大(44278)
(43962)
中心(42986)
财经(41821)
研究所(40498)
(38412)
师范(38002)
(37929)
技术(37576)
农业(37078)
北京(36892)
(34944)
经济学(34812)
(32257)
基金
项目(200718)
科学(157990)
研究(148007)
基金(143285)
(123826)
国家(122764)
科学基金(106469)
社会(91635)
社会科(85934)
社会科学(85904)
(81702)
基金项目(75757)
教育(73565)
自然(70136)
自然科(68592)
自然科学(68574)
(68130)
自然科学基金(67318)
编号(63337)
资助(60274)
成果(50126)
重点(45584)
(44736)
课题(43891)
(42358)
(42056)
创新(39314)
科研(39130)
教育部(38796)
大学(38315)
期刊
(117204)
经济(117204)
研究(77107)
中国(56355)
学报(44538)
教育(41928)
(41536)
(41446)
管理(40817)
科学(40568)
大学(34439)
技术(32660)
学学(32297)
农业(28269)
财经(20583)
(20480)
金融(20480)
业经(19872)
经济研究(18914)
(17616)
统计(16455)
职业(15924)
(15536)
问题(15451)
技术经济(15027)
(14818)
(14232)
图书(13850)
决策(13511)
商业(13052)
共检索到413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希田  常永青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学改革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士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日趋加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的矛盾日趋突出。面对这一挑战,必须构建需求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以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和服务于社会为目的。其次,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再次,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教育;建立需求导向的教学团队;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应佳  车海云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如何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湖北工业大学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质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淑云  刘学文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特点,剖析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探讨了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培养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海灵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尤为重要。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两个层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期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晓芸  
在国家提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改革。文章将嵌入式系统设计理念引入到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构建了"细分模块教学、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四年连续嵌入"为主要内容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国保  宋佳佳  张笑笑  
基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阐述了目前我国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了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以适应我国未来物流业的发展需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旺锋  
针对高职文秘专业招生就业两难的境地,从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办学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用人单位对学历、专业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需求本质,指出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办学定位不准、学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薄弱等问题,并指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旭辉  
目前IT专业的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仍旧存在很大差距,人才培养和市场需要产生了脱节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差,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当务之急就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东软学院独创了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切实发挥了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浩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理念,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的主流意识。但是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规律的探索中,无论是院校还是企业都存在着种种困惑和问题。文章从人才培养框架体系的构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做法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首楠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对所需要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质量的总体要求,对会计专业学生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社会需求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期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文化产业的繁荣需要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树立全新的人才理念,更新教育改革思路,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国际视野,构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既懂市场运作和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又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令秋  秦琼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多元化、动态性、实效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出现生源结构混乱、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正确定位,以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思考,以期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艳新  
高职英汉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专业培养定位不清、教学模式滞后、检测方式不足等问题。构建高职英汉翻译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应立足于人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信息化能力和合作能力,创新技能测试方法,建立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建设高职英汉翻译专业"专业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唐红元  
2012年全国各类高校的就业率排名表明,地方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笔者从现阶段社会需求的角度,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几点建议:教育培养目标应符合现阶段社会要求;教学应随社会进步而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应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建立配套的实践基地;应鼓励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