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0)
- 2023(10157)
- 2022(8756)
- 2021(8519)
- 2020(7159)
- 2019(16467)
- 2018(16458)
- 2017(30818)
- 2016(17113)
- 2015(19598)
- 2014(19291)
- 2013(17759)
- 2012(15928)
- 2011(13916)
- 2010(13346)
- 2009(11350)
- 2008(10486)
- 2007(9052)
- 2006(7280)
- 2005(5493)
- 学科
- 济(58528)
- 经济(58363)
- 管理(43902)
- 业(38496)
- 企(31816)
- 企业(31816)
- 方法(30327)
- 数学(26209)
- 数学方法(25829)
- 农(17303)
- 中国(16247)
- 财(15566)
- 理论(14042)
- 地方(13547)
- 业经(13331)
- 农业(11385)
- 教育(10592)
- 教学(10457)
- 和(10434)
- 技术(9572)
- 贸(9202)
- 贸易(9198)
- 学(9134)
- 务(9122)
- 财务(9082)
- 财务管理(9062)
- 易(8909)
- 制(8802)
- 企业财务(8526)
- 环境(8522)
- 机构
- 大学(210529)
- 学院(210001)
- 管理(83456)
- 济(79516)
- 经济(77724)
- 理学(72922)
- 理学院(72160)
- 管理学(70741)
- 管理学院(70332)
- 研究(61063)
- 中国(43804)
- 京(42408)
- 财(36812)
- 科学(36008)
- 范(31087)
- 江(30922)
- 师范(30825)
- 中心(30607)
- 业大(30272)
- 财经(29806)
- 农(28965)
- 经(27242)
- 所(26586)
- 北京(25306)
- 州(24670)
- 经济学(24463)
- 师范大学(24339)
- 研究所(24295)
- 技术(24131)
- 院(23214)
- 基金
- 项目(152857)
- 科学(121289)
- 研究(118783)
- 基金(108688)
- 家(92028)
- 国家(91154)
- 科学基金(80755)
- 社会(74773)
- 社会科(69823)
- 社会科学(69799)
- 省(62546)
- 教育(59258)
- 基金项目(58911)
- 划(51474)
- 自然(51265)
- 编号(50617)
- 自然科(50122)
- 自然科学(50111)
- 自然科学基金(49187)
- 资助(43200)
- 成果(40560)
- 课题(34992)
- 部(34361)
- 重点(34056)
- 创(33148)
- 发(32443)
- 大学(30951)
- 项目编号(30831)
- 创新(30687)
- 教育部(30615)
共检索到297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唐红元
2012年全国各类高校的就业率排名表明,地方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笔者从现阶段社会需求的角度,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提出几点建议:教育培养目标应符合现阶段社会要求;教学应随社会进步而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应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建立配套的实践基地;应鼓励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德芹 彭军志
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规划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理论教学与成绩考核、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素质教育环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建勋
本文以中法合作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了中法合作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教育管理机制、学生管理、教学组织等方面面临的困境,阐述了以教学和队伍国际化为突破口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设思路。同时,强调教育管理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运行管理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中法合作 土木工程专业 国际化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庆双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对土木工程师的需求在增加,其能力需求也提高。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的主要力量,大学面临着如何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人力资源培训目标以及建立合适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关键问题,这时,研究土木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应用模式尤为重要。对山东省某综合性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培养模式,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俊平 禹奇才 童华炜 焦楚杰
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进步的发动机之一。在我国250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工科在校生约占30%,高等工程教育对于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无需否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工程教育科学化,混淆了科学与工程的差异,工程教育过分模仿科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轻工、脱离实践的倾向,并未形成独立的模式;二是工程教育的工具性过于突出,工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静晓 崔凡 李慧 冯斌
基于团队学习(TBL)的四个流程,系统整合土木工程类专业BIM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团队学习的BIM能力培养模型,实现土木工程类专业BIM能力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有效转化;依据ABET土木工程管理Bloom认知评价准则,针对BIM团队学习的三维算量、机电设计MEP、结构设计YJK和建筑设计四个模块,给出BIM Bloom团队学习认知等级分析表。
关键词:
土木工程 BIM能力培养 团队学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静晓 崔凡 李慧 冯斌
基于团队学习(TBL)的四个流程,系统整合土木工程类专业BIM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团队学习的BIM能力培养模型,实现土木工程类专业BIM能力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有效转化;依据ABET土木工程管理Bloom认知评价准则,针对BIM团队学习的三维算量、机电设计MEP、结构设计YJK和建筑设计四个模块,给出BIM Bloom团队学习认知等级分析表。
关键词:
土木工程 BIM能力培养 团队学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生吉 黄志强 白泉
从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对建筑行业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出发,摸索一套适合于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沈阳工业大学构建的土木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理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和建立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证措施,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通过拓展土木工程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分析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旨在为地方院校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土建类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义奎 王铁良 刘文合 刘艳华
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土木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职本)教育基本介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之间,其人才培养应更好地适应地方性、经济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按照培养具有宽扩知识面、侧重实践能力、擅长实际应用的人才整体优化设计培养计划,构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职本)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土木工程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土木工程(中职本)本科专业人才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等进行探讨和实践,以期为高等教育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国保 宋佳佳 张笑笑
基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阐述了目前我国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了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以适应我国未来物流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
物流工程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仲
分析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从宽口径育人、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地区特色等方面论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淑云 刘学文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特点,剖析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各种能力,探讨了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培养措施。
关键词:
社会需求 国际贸易专业 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旺锋
针对高职文秘专业招生就业两难的境地,从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办学定位两个方面,分析了用人单位对学历、专业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需求本质,指出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办学定位不准、学生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薄弱等问题,并指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秘专业 人才培养 定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应佳 车海云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如何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湖北工业大学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质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希田 常永青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学改革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