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3)
2023(13527)
2022(11684)
2021(11129)
2020(9254)
2019(21155)
2018(20924)
2017(40446)
2016(21221)
2015(23402)
2014(22805)
2013(22165)
2012(20315)
2011(17813)
2010(17597)
2009(15835)
2008(15063)
2007(13308)
2006(11452)
2005(9646)
作者
(53699)
(45034)
(44753)
(42497)
(28849)
(21446)
(20379)
(17212)
(17119)
(15940)
(15221)
(14979)
(14184)
(13846)
(13828)
(13454)
(13345)
(13079)
(12917)
(12768)
(10888)
(10661)
(10572)
(10511)
(10180)
(9997)
(9755)
(9674)
(8813)
(8750)
学科
(84117)
经济(83941)
(67934)
管理(67324)
(58195)
企业(58195)
方法(37421)
数学(31623)
数学方法(31196)
(25065)
中国(24021)
(23469)
技术(20839)
业经(20609)
地方(19600)
农业(16806)
(15473)
理论(15059)
(14948)
(14802)
财务(14756)
财务管理(14731)
(14671)
贸易(14660)
(14304)
(14183)
企业财务(13977)
技术管理(13537)
(13013)
银行(13010)
机构
学院(282691)
大学(280041)
(120242)
管理(118964)
经济(117882)
理学(103256)
理学院(102230)
管理学(100815)
管理学院(100208)
研究(87616)
中国(67723)
(56447)
(55879)
科学(48988)
财经(44326)
中心(42604)
(41926)
(40327)
(39284)
(36778)
师范(36529)
(36091)
经济学(36075)
业大(36057)
研究所(35367)
北京(34551)
(33250)
财经大学(32946)
(32692)
经济学院(32528)
基金
项目(194289)
科学(157318)
研究(149774)
基金(142548)
(120710)
国家(119618)
科学基金(106570)
社会(98384)
社会科(92570)
社会科学(92548)
(76721)
基金项目(76176)
教育(69389)
自然(66873)
自然科(65405)
自然科学(65393)
自然科学基金(64271)
(63551)
编号(61304)
资助(56155)
成果(48965)
(45646)
(43702)
重点(42477)
(42405)
创新(41746)
课题(41600)
国家社会(40121)
教育部(38773)
人文(38762)
期刊
(130130)
经济(130130)
研究(83422)
中国(55322)
管理(46299)
(44177)
科学(35390)
教育(33171)
(32382)
学报(32008)
技术(27735)
(27299)
金融(27299)
大学(27012)
学学(25071)
农业(22150)
业经(21909)
财经(21660)
经济研究(20308)
(18653)
问题(17032)
科技(15496)
技术经济(14875)
(13706)
论坛(13706)
现代(13548)
(13265)
图书(12979)
理论(12910)
(12140)
共检索到414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海东  彭劲松  
2009年颁布的《珠三角发展纲要》把推进粤港澳区域深度经济整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粤港澳经济合作战略重点转移的核心举措之一。本文以近几年颇为学术界认同的解释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变量"社会资本"为研究工具,在对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培育区域创新网络为核心的区域社会资本是促进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理论建议是,将区域创新机构离散化;多节点发展区域创新网络;加强区域间企业的纵横关联。实践对策是:促进三地高校等研发机构的科技合作;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鹏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文伟  王文启  
综合考虑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识别出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旨在促进大湾区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水平提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区域内金融集聚、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行业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个金融业来看,大湾区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关系。从金融子行业来看,保险业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均没有明显影响。金融(各子行业)集聚与购房压力的互动均对科技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集聚、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的统计意义上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呈现出非线性影响机制。在低、中度购房压力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高购房压力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在低、高度金融集聚区域内,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没有明显的统计意义上的影响;但在中度金融集聚区域内,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区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政府扶持政策对科技创新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存在结构性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朋亲  毛艳华  荣健欣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珠三角城市体系的变迁,塑造了广深"双中心"模式。已有研究对"双城"联动发展的意义、业态和路径做了不同层面的剖析,但缺乏基础理论探讨和区域互动的整体审视。文章从城市群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联动模式切入,系统梳理广深"双城联动"的形成、表现与发展境况,并总结了广深"双城联动"的实现路径。广深"双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着枢纽和综合服务功能,其"双城联动"发展形态,有助于在一个中观理论层次总结中心城市"双城联动"的一般规律和政策举措,进而为当下及未来更多城市群"双城联动"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左连村  廖喆  
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是粤港澳合作创新最有效的方式,是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把粤港澳打造成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大都市圈的必然选择。建立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突破的关键在于首先建立和发展珠三角创新成长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芸菲  杨栎颖  陈烁桐  李伊玟  
本文将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构建合成珠海市的"反事实"样本,并结合高质量发展背景,研究珠海市的创新效应。研究得出,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对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强烈的助推作用,且这一助推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明显。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为珠海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助于珠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对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人才激励及人才引进等政策,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推广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经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革新与经济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柔柔   洪世键   贺胜春  
创新协作是促进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抓手。基于2010—2020年涉海领域专利合作申请数据,利用社会网络法从泛粤港澳大湾区内城际协作、跨域城际协作以及城市内部创新个体协作三个层面,分析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协作关系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表明,在海洋经济城际创新协作网络中,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协作趋于紧密,并倾向于寻求横向跨域的创新协作对象,海洋经济创新个体协作关系网络则呈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院校多方协作”的特征。基于此,需要关注创新产出与协作关系发展错位问题,借力城市产业优势寻求创新协作的契合点,打破创新协作关系网络的路径依赖与锁定,重视政府在协调创新行为者关系中的作用,以提升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协作水平,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赖丽珍  陈苗苗  
随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粤港澳会计专业服务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粤港澳之间深化会计服务行业创新发展与合作面临的问题,课题组对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会计专业委员会3家成员行业协会进行访谈,向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会计专业委员会20家成员会计师事务所发放问卷进行调研。综合调研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创新会计服务合作体制机制、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事务所做强做大和“走出去”、优化会计人才培养发展环境、携手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等六个方面的策略建议,力求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和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合作建言献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钟韵  叶艺华  魏也华  
依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专利合作协定(PCT)数据,构建粤港澳地区城市创新联系网络,探讨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粤港澳地区创新联系逐渐增强,但联系紧密度与硅谷相比仍存在差距;(2)粤港澳地区创新联系网络呈核心-边缘结构,中心度呈圈层式向外递减;(3)核心圈层网络发育程度较高,边缘城市倾向与核心城市开展创新合作;(4)将节点影响力细化为对外交往能力和中介能力,各核心城市的表现存在差异;(5)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经济邻近性、网络邻近性、科技邻近性均对城市创新联系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汤超颖  高晋宇  
从政策目标、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执行主体三个方面,根据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珠三角九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的210条科技人才政策为例,测度科技人才政策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表明,自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以来,三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较低的水平,科技人才政策复合系统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最后,提出三条促进科技人才政策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迪威  张颖  卢琰  
通过分析粤港澳三地的科技资源现状并从科技资源特点出发,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共享的标准体系结构和技术架构,探讨科技资源支撑科技创新的新途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覃艳华  曹细玉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排名进行分析,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昭  梁淑贞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1—2019年间的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来测度科技创新协同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区域间、部门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度较低但发展趋势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有序度的差异性是导致协同度较低的重要因素;第二,在新经济地理的3D框架下,经济密度、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市场化、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等的发展都对科技创新协同度产生积极影响,但人口密度的增加没有提高其协同度,这些经济地理要素构成协同机制系统,同时呈现空间个体异质性;第三,在拓展分析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个体间具有自主技术创新临近特征。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系统又全面地研究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将给粤港澳探索推进协同创新为科技湾区建设加添动力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宗法  陈雪  
从科技创新协同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对策建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要在培育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打造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创新要素互通互联等方面入手,通过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煦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高校众创空间在顶层设计、运营管理、资源整合方面仍存在发展瓶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型生态区位、叠加型湾区经济、创新型枢纽平台优势,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应树立"产学融创"理念,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组建空间战略联盟,实现高校众创空间差异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共享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