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2)
2023(15749)
2022(13638)
2021(12715)
2020(10508)
2019(24442)
2018(24128)
2017(46961)
2016(24972)
2015(27892)
2014(27753)
2013(27132)
2012(24854)
2011(22088)
2010(21738)
2009(19699)
2008(19341)
2007(16957)
2006(14716)
2005(12361)
作者
(69209)
(57479)
(57207)
(54533)
(36647)
(27686)
(26104)
(22588)
(21980)
(20447)
(19761)
(19267)
(18073)
(17869)
(17843)
(17538)
(17086)
(16929)
(16564)
(16263)
(13960)
(13882)
(13866)
(13212)
(12791)
(12726)
(12556)
(12514)
(11450)
(11254)
学科
(100659)
经济(100464)
管理(75247)
(69325)
(60049)
企业(60049)
方法(49645)
数学(41977)
数学方法(41434)
(27710)
(26013)
中国(25809)
业经(23229)
(21290)
地方(19618)
理论(19292)
(18463)
财务(18382)
财务管理(18352)
(17677)
企业财务(17512)
农业(17162)
环境(16873)
(16165)
(15854)
贸易(15846)
技术(15589)
(15343)
(14520)
(14205)
机构
大学(350405)
学院(347119)
管理(142099)
(137441)
经济(134511)
理学(124075)
理学院(122780)
管理学(120539)
管理学院(119902)
研究(109570)
中国(81132)
(72967)
科学(66831)
(64816)
财经(52503)
(52488)
中心(50494)
业大(50319)
(50113)
(48699)
(47881)
研究所(47800)
(45635)
北京(45624)
师范(45225)
经济学(41453)
(40428)
(40008)
财经大学(39464)
农业(38979)
基金
项目(243093)
科学(192190)
研究(179414)
基金(177374)
(153008)
国家(151696)
科学基金(132270)
社会(114338)
社会科(107757)
社会科学(107723)
基金项目(94563)
(94198)
自然(86113)
自然科(84100)
自然科学(84082)
教育(83277)
自然科学基金(82523)
(79014)
编号(73487)
资助(72557)
成果(58626)
(54006)
重点(53769)
(50693)
(50397)
课题(49612)
创新(47190)
教育部(47092)
科研(46671)
国家社会(46444)
期刊
(145749)
经济(145749)
研究(100361)
中国(62995)
学报(52953)
管理(51648)
(50616)
科学(48576)
(44607)
大学(41426)
教育(40625)
学学(38716)
技术(31478)
农业(31083)
(27983)
金融(27983)
财经(25778)
业经(23572)
经济研究(22931)
(21934)
图书(19387)
问题(18766)
理论(16674)
技术经济(16650)
科技(16179)
(15906)
(15370)
实践(15301)
(15301)
现代(15123)
共检索到494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绿色债券主要是以银行为主体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在促进环保投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外部性。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以开展绿色项目的企业为主体直接发行的债券,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其中最难的是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建设。本文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理论,对我国绿色债券投资的投资策略及其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应该从正、负筛选两个角度发挥市场在吸引绿色投资者方面的功能,同时政府也应通过成立引导基金、完善投资环境、推进绿色教育等方式促进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培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绿色债券主要是以银行为主体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在促进环保投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外部性。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以开展绿色项目的企业为主体直接发行的债券,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其中最难的是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建设。本文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理论,对我国绿色债券投资的投资策略及其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应该从正、负筛选两个角度发挥市场在吸引绿色投资者方面的功能,同时政府也应通过成立引导基金、完善投资环境、推进绿色教育等方式促进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培养。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然  温梦瑶  
文章以2017—2021年银行间市场上市公司所发行债券为研究样本,检验绿色投资者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投资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及相关债券信用利差,与不存在绿色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相比,存在绿色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信用利差约低14.4%。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投资者导致债券信用利差降低的现象在ESG绩效和内部控制较差的样本中更为显著。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银行间债券市场应该考虑引入绿色投资者,完善绿色债券市场建设。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冬华  周花  
本文以2016—2020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的绿色债券及公司债为研究样本,对绿色债券与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相比于普通债券,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更低,且绿色债券主要通过更低的信息风险来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检验债券特征发现,当债券发行次数较多、债券期限较长、债券具有不可回售特征,以及承销商声誉较低和发行人规模较小时,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更容易获得投资者偏好,绿色债券发行的信用利差更低。同时,绿色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债券持有人开展更多的绿色创新与绿色运用活动。论文的研究结论为提高绿色债券资金配置效率,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冬华  周花  
本文以2016—2020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的绿色债券及公司债为研究样本,对绿色债券与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相比于普通债券,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更低,且绿色债券主要通过更低的信息风险来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检验债券特征发现,当债券发行次数较多、债券期限较长、债券具有不可回售特征,以及承销商声誉较低和发行人规模较小时,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更容易获得投资者偏好,绿色债券发行的信用利差更低。同时,绿色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债券持有人开展更多的绿色创新与绿色运用活动。论文的研究结论为提高绿色债券资金配置效率,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斯琴   祁怀锦   刘艳霞  
绿色债券是为企业绿色转型以及碳中和相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的观测指标,分析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著提高,其中长期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更为显著;绿色债券“绿色”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表明碳中和目标下,机构投资者具有一定绿色偏好。机制检验发现,媒体关注和获取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两个重要渠道。横截面分析显示,上述结果在国有企业、信息质量较高、社会责任水平较高样本中更为显著。此外,发行绿色债券还能带来更高的超额回报。本文结论不仅为机构投资者绿色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薇  
绿色债券市场正在吸引新的发行者和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然而与传统的债券市场相比,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仍然缓慢,市场规模较小,投资者、发行人和金融机构在绿色债券的投资、承销和风险管理实践方面都面临挑战。这些挑战阻碍了绿色债券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工具功能的发挥。本文提出要通过制定共同的绿色债券框架来推动发行标准化、不断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增加一般的融资工具等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彬   蒋宇翔   肖钰   杨粲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境外机构的交易能够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但在交易券种(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预测期限、预测能力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具备更强的交易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宏观货币政策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增加债券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钊  邓睦军  周飞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债券正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投资方式。绿色债券投资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全球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为绿色债券投资及跨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利用金融市场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构建绿色项目识别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准入标准、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及跨境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钊  邓睦军  周飞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债券正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投资方式。绿色债券投资需要健康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全球对绿色环保日益重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为绿色债券投资及跨境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何利用金融市场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构建绿色项目识别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健全信息披露机制、规范第三方机构准入标准、吸引国际资本的投资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及跨境投资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志婷  彭志浩  黎鹏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鹏飞  晏艳阳  
以2014年1月至12月间信用评级发生调动的27个样本公司债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评级变化所产生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信用评级变化的公司债券会产生显著的负的公告效应,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负。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公司债券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债券剩余期限和无风险利率显著正相关,与股票市场指数、债券流动性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崔长峰  刘海龙  
流动性是信用债券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从债权终止风险的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投资者在投资期限习惯和信用品质偏好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债券估值差异。可以发现,在配置型和交易型投资者并存的信用债券市场上,流动性水平与投资者异质性有关。提高配置型投资者比例、提高两类投资者间的异质性、降低同类投资者间的异质性能改善市场流动性。因此,培育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对促进信用债券市场流动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童冠群  宋一丹  周荣喜  
债券是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成熟完善的债券市场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债券风险管理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信用利差是债券二级市场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本文选取2017—2020年上交所公司债月度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投资者情绪及其他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信用风险因素对我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大;(2)投资者情绪在市场中的传染效应显著提高了公司债信用利差,对信用风险在信用利差中的结构性变化起到了催化作用;(3)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溢价等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健全外部约束机制,加强债券市场监管;细化债券信用评级,提升债券信息披露质量;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流动等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小芃  胡嘉炜  姚楠  
本文对我国绿色证券投资基金的财务绩效与传统基金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能否促进上市公司履行环境责任以及投资者的申购赎回决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多个指标对绿色证券投资基金和传统基金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发现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采用和讯网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环境责任进行评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发现绿色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不能显著促进企业履行其环境责任。以基金流量来衡量投资者选择,绿色证券基金投资者更希望通过持有基金份额以实现环境效益,而对基金的财务绩效不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