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3)
2023(15890)
2022(13949)
2021(12852)
2020(10723)
2019(24818)
2018(24535)
2017(47944)
2016(25566)
2015(28636)
2014(28449)
2013(28065)
2012(25797)
2011(23278)
2010(23140)
2009(21202)
2008(20217)
2007(17592)
2006(15596)
2005(13331)
作者
(72613)
(60560)
(60012)
(57510)
(38860)
(29068)
(27483)
(23827)
(23293)
(21410)
(20764)
(20581)
(19272)
(18986)
(18890)
(18358)
(18026)
(17680)
(17476)
(17467)
(14982)
(14741)
(14544)
(14003)
(13699)
(13456)
(13192)
(13034)
(12156)
(11753)
学科
(122962)
经济(122762)
管理(73474)
(67113)
(56607)
企业(56607)
方法(52030)
数学(44768)
数学方法(44224)
中国(29797)
地方(27923)
(27693)
(25413)
业经(25399)
(25224)
理论(18666)
农业(18432)
(18402)
(18146)
(17493)
贸易(17486)
环境(17423)
(16846)
地方经济(15937)
(15873)
财务(15797)
财务管理(15765)
技术(15463)
企业财务(14984)
(14390)
机构
大学(366789)
学院(364686)
(153436)
经济(150280)
管理(146885)
理学(128165)
理学院(126726)
管理学(124449)
管理学院(123786)
研究(122076)
中国(87669)
(77276)
科学(74960)
(66394)
(59637)
(55283)
中心(54832)
研究所(54670)
财经(54465)
(53571)
业大(52748)
(49556)
(48540)
师范(48086)
北京(47702)
经济学(47145)
(44746)
经济学院(42194)
(41996)
农业(41557)
基金
项目(255014)
科学(202215)
基金(186928)
研究(185453)
(161813)
国家(160529)
科学基金(139822)
社会(120169)
社会科(113324)
社会科学(113287)
基金项目(99779)
(98998)
自然(91023)
自然科(88920)
自然科学(88902)
自然科学基金(87294)
教育(84988)
(82658)
资助(76831)
编号(74652)
成果(59053)
重点(56781)
(56375)
(54193)
(52285)
课题(50765)
国家社会(49226)
创新(48848)
教育部(48836)
科研(48606)
期刊
(168364)
经济(168364)
研究(107638)
中国(62961)
学报(55374)
管理(53825)
科学(52019)
(49723)
(47353)
大学(42627)
学学(40290)
教育(36114)
技术(32756)
农业(32700)
经济研究(27575)
财经(27110)
(26911)
金融(26911)
业经(26133)
(23265)
问题(22813)
技术经济(19093)
图书(18714)
理论(17092)
统计(16968)
科技(16696)
现代(16691)
资源(16609)
商业(16356)
(15820)
共检索到523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明  
对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分析能够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省的13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用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对江苏省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对称性,但有协调发展的趋势;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核心城市,对其他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杨洋  张远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金萍  杨振武  刘玉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城市群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由以北京为核心的格局转变为以北京、天津共为中心的格局;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炜威  杨斐  官雨娴  庞祯敬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建立了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模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的联系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圈城市群整体的网络密度处于中高水平,城市群已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经济网络,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但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城市群基本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驱动周边城市网络化协同发展的格局,但城市群内的枢纽型城市较少;集群内存在明显的小团体现象,凝聚子群间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勤  刘素青  
文章应用城市间经济联系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的现状特征,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真正意义的城市群尚未形成,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成渝两城为双核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次级城市发展不足,城市体系"中间断层"问题仍然突出。凝聚子群与规划建设的"两圈""三区"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子群间差异明显。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层次区域合作格局还有待形成。为此,文章提出,优化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应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培育次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勤  刘素青  
文章应用城市间经济联系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的现状特征,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真正意义的城市群尚未形成,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成渝两城为双核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次级城市发展不足,城市体系"中间断层"问题仍然突出。凝聚子群与规划建设的"两圈""三区"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子群间差异明显。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层次区域合作格局还有待形成。为此,文章提出,优化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应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培育次级城市,优化城市体系,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小宁  白永平  宋龙军  高祖桥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内城市等级结构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和关中均分为3个等级,呼包鄂榆中缺少三级城市;各城市群市(州)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市(州)等级划分呈现一定协同性。(2)各城市群内经济联系总量及紧密程度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内市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小,但联系最紧密,县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但联系最松散;关中则市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且联系最紧密。(3)各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存在差异,关中对外经济吸引辐射能力、中介能力均最强,宁夏沿黄最弱;网络密度上,呼包鄂榆和关中网络密度较高,兰西和宁夏沿黄较低。(4)对各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兰西、宁夏沿黄凝聚子群基本依赖行政区划分,呼包鄂榆、关中凝聚子群分割行政区较严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红  李孝坤  奂璐迪  常梓煜  张爱国  
通过建立城市经济综合质量指标体系、OD成本距离矩阵并考虑产业结构差异修正传统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为时间节点,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内36个行政单元的经济联系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和网络密度水平均较低,但有缓慢上升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总体呈两极化、密集化、复杂化趋势。(2)网络中心势水平总体较高,但有缓慢下降趋势,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中心性水平高,点入度高于点出度,城市间相互作用较明显,对核心城市的依赖程度略微下降。(3)凝聚子群构成城市较稳定且地域邻近性强,成都、重庆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第一子群聚集性显著,是资源互通和产业交流中心。(4)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为两大核心区,过渡区城市核心程度波动上升,大部分边缘区城市边缘化程度小幅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周正荣  
对城市经济联系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运用引力模型计算不同时点安徽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经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间联系出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和区域性特征的趋势;合肥市在省内城市间有着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利于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点出度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宋雅宁  温湖炜  李晶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间的双向经济联系格局与城市网络得出: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际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差异,上海、苏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他城市对其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②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大,而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小。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格局很不平衡,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约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的77%。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网络密集程度整体不高,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西疏东密"。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以直接联系为主,但城市网络仍依赖一些关键城市作为联系"媒介",重庆、武汉和成都的中介功能尤为突出。④聚类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84个城市可分为8个三级子群、4个二级子群,组成滇中黔中、成渝以及长江中下游3个城市小团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秦尊文  戴璐  王鑫磊  
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空间联系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城市交通物流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位第一层次;②湘鄂赣各省内部都已初步形成大致均匀和相对紧密的运输成本空间格局,长株潭城市群更加均匀分布,交通物流联系网络更为密集;③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频繁和密切,而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对被边缘化;④环鄱阳湖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地位有待提高,南昌、新余、九江和景德镇是江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桥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洁方  
基于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级别的划分,文章提出构建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方法。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置指标刻划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反映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状况。用pajek软件生成了江苏省苏南和苏中地区的经济联系网络,并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庞玉萍  焦淑焕  
基于技术关联视角研究郑洛都市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及其网络结构演变特征。选取2011年、2015年和2019年3个时间截面,以郑洛都市圈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用技术关联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空间网络结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2011—2019年,郑洛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仍较低,空间结构由以郑州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演变为多节点的“六边形”网络结构;网络密度逐步增强,郑州、洛阳始终处于网络中心和枢纽地位,济源、三门峡、开封处于网络边缘地位;网络凝聚力显著增强,形成南—北向带状分布的3个子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