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8)
- 2023(15023)
- 2022(13273)
- 2021(12539)
- 2020(10553)
- 2019(24626)
- 2018(24383)
- 2017(47389)
- 2016(25384)
- 2015(28781)
- 2014(28495)
- 2013(27872)
- 2012(25185)
- 2011(22433)
- 2010(22303)
- 2009(20202)
- 2008(19378)
- 2007(16853)
- 2006(14525)
- 2005(12165)
- 学科
- 济(100713)
- 经济(100517)
- 管理(73895)
- 业(69735)
- 企(59963)
- 企业(59963)
- 方法(52211)
- 数学(44835)
- 数学方法(44073)
- 农(26306)
- 财(25256)
- 中国(25088)
- 业经(23145)
- 学(21776)
- 贸(21678)
- 贸易(21671)
- 易(21184)
- 理论(19849)
- 地方(18788)
- 和(17418)
- 技术(17234)
- 农业(17210)
- 务(15923)
- 制(15919)
- 财务(15836)
- 财务管理(15801)
- 企业财务(14907)
- 环境(14679)
- 划(13987)
- 出(13331)
- 机构
- 大学(355215)
- 学院(353899)
- 管理(145435)
- 济(137710)
- 经济(134778)
- 理学(127713)
- 理学院(126363)
- 管理学(123727)
- 管理学院(123091)
- 研究(109854)
- 中国(79728)
- 京(74133)
- 科学(69420)
- 财(61474)
- 业大(53185)
- 农(53079)
- 所(53068)
- 中心(50873)
- 财经(50613)
- 江(49563)
- 研究所(48751)
- 范(46915)
- 师范(46490)
- 经(46188)
- 北京(45888)
- 经济学(41520)
- 农业(41494)
- 州(40507)
- 院(40208)
- 财经大学(37989)
- 基金
- 项目(251809)
- 科学(199378)
- 基金(184044)
- 研究(183509)
- 家(159619)
- 国家(158324)
- 科学基金(137985)
- 社会(116202)
- 社会科(109601)
- 社会科学(109568)
- 省(98293)
- 基金项目(97764)
- 自然(91083)
- 自然科(89081)
- 自然科学(89061)
- 自然科学基金(87438)
- 教育(86254)
- 划(82457)
- 资助(76415)
- 编号(75436)
- 成果(59749)
- 重点(55645)
- 部(55585)
- 创(52698)
- 发(52225)
- 课题(50772)
- 创新(49009)
- 科研(48372)
- 教育部(48311)
- 大学(47694)
- 期刊
- 济(140871)
- 经济(140871)
- 研究(97575)
- 中国(62161)
- 学报(55268)
- 管理(52113)
- 科学(50949)
- 农(47366)
- 财(46426)
- 大学(42747)
- 教育(41984)
- 学学(40000)
- 农业(33286)
- 技术(33228)
- 融(23957)
- 金融(23957)
- 业经(23928)
- 财经(23867)
- 经济研究(22940)
- 图书(20845)
- 经(20323)
- 问题(18502)
- 科技(17476)
- 技术经济(17411)
- 业(16982)
- 统计(16837)
- 理论(16684)
- 版(16426)
- 商业(15485)
- 策(15409)
共检索到493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满凤 唐厚兴
在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知识传导过程中的扩散模型,从而研究了社会关系层次度、外部政策变化、群体中人员构成、口头交流对知识扩散速度和程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关系层次度越大,知识扩散速度和程度越大;外部政策与扩散速度和程度具有同方向关系,且是扩散行为产生突变的重要因素;当系统成员中存在领导者时,知识溢出传导路径将发生改变,扩散速度明显加快;当个体之间的口头交流存在负反馈作用时,它明显降低知识扩散速度和程度,且随着负反馈个体的增多,这种下降趋势逐渐增大。因此,在促进知识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鼓励网络中的个体与个体、组织与组织、个体与组织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与相互...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海林 高颖超
本文旨在考察由于资金连接导致的僵尸企业对银行的风险溢出。研究中首先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了僵尸企业和银行的风险关联,并采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oVaR模型对不同风险分位数水平下的僵尸企业风险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和僵尸企业的收益率序列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僵尸企业对银行业的整体风险存在正向贡献,僵尸企业风险加剧时风险溢出效应也随之增加;大型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僵尸企业贷款的主要来源,也是僵尸企业风险外溢的重要受关联方。研究结论对厘清我国僵尸企业处置方向、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加强重点金融机构和僵尸企业监管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冉渝 闻碧凝
本文以2008—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网络对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于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社会网络都有体现;高管持股数量和区域市场化水平是社会网络作用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内外部重要渠道,当高管持股数量越多,市场化水平越高,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个人或者企业并非属于高科技行业时,社会网络对于研发溢出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吸收能力 研发溢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云 李雪梅
使用1998~2012年间的30个省份数据,由专利指标构成区域知识资本的度量。通过考虑区域间的个体异质性和省域可达性导致的空间自相关,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知识溢出效应。研究证明:一方面,知识存量对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从一个新的维度分析了可达性提高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加;另外一方面,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各关键节点省份的外部知识存量都出现显著增加,我国知识溢出拓扑结构也将随之出现变化。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可达性 全要素生产率 高速铁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陶锋 韦锦祥 陈秀英
对新经济周期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起重要推动力作用的知识型创业,具有创造性破坏的明显特征。由于知识溢出的本地化属性,知识型创业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异现象。新知识生产速度决定区域内潜在创业机会,而由各种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构成的"知识过滤器"又限制着创业机会的商业化开发。作为知识型创业一种特别类型的知识溢出创业是新知识从现有组织中溢出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其中关键在于穿透"知识过滤器"。穿透过程依赖于特定空间情境中的知识溢出渠道,更依赖于潜在创业者的吸收能力。基于知识溢出过程构建区域创业体系模型,从理论上解释"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佳佳 黄鲁成
本文对Klaus知识溢出模型进行改进,设计出通信技术的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并利用中美通信技术专利数据,通过量化通信技术演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效应,探讨了知识溢出对技术演化的影响及规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知识溢出效应与技术距离、技术成熟时间成反比。这对我国实施的高科技战略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知识技术存量来获取知识溢出效应,加快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技术演化 知识溢出效应 TD-SCDMA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孟卫东 赵世海 幸昆仑
本文建立了网络外部性环境下基于投资溢出的企业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合作研发策略,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兼容性以及投资溢出等对企业合作研发动机、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合作研发能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兼容性较大或外部性较小时,提高产品外部性会增强企业合作研发意愿;提高兼容性或投资溢出则始终会增强企业合作研发意愿,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生产高网络外部性和高兼容性的产品,并增强投资溢出效应,激励企业投入更多研发资源,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
关键词:
网络外部性 兼容性 投资溢出 合作研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英华 江劲风 倪青山
建立科学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不同于现有的以预警指标体系为基础的预警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以信息溢出网络为基础的图神经网络(GNNs)预警模型。首先运用Elastic-Net-VAR模型构建我国各行业间的三种信息(风险、波动率和收益率)溢出网络,然后分别运用门控图神经网络(GGNN)和图同构网络(GIN)建立以信息溢出网络为输入变量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包括双信号预警模型和三信号预警模型)。最后综合对比了GNNs模型和其他5种模型的预警性能。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溢出网络和波动率溢出网络对危机事件的敏感程度强于收益率溢出网络。工业、可选消费和材料行业居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是主要的系统重要性行业,金融行业更易受到实体行业风险溢出的影响,实体行业间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上游供给方对下游需求方产生风险溢出。在双信号预警模型中,基于风险溢出网络的GGNN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具有最优的预警性能;在三信号预警模型中,基于风险溢出网络的GIN模型具有最优的预警性能。本文的研究为监管部门科学防范金融危机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工具。
关键词:
金融危机预警 图神经网络 信息溢出网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颖 李宽宽
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高校创新潜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选择协同创新异质性知识的关键溢出源校、企作为研究主体,以影响知识投入决策的机制和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知识溢出程度将校企合作类别分为连接模式、嵌入模式和耦合模式,建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不同合作模式下校企的知识投入条件。研究表明:不同合作模式下的合作阈值并不相同,但领导者占有优势均为合作契约化的基本条件;边际知识产出、知识匹配感知度和知识转化能力的正向激励效应对跟随者的影响强于对领导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春 韩伯棠
采用超网络思想,从网络特性、个体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企业间的多重关系,构建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概念模型并对研究宏观区域层面的凯尼尔斯空间知识溢出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企业间知识溢出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理想情况下,企业间知识溢出存在最大值;企业受所嵌入超网络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极大值是社会关系水平和企业知识存量的函数;社会关系水平和知识存量的协同是影响知识溢出速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加权超网络 知识溢出 知识存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解学梅 余泓 代梦鑫
在创新3.0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创新实践面临巨大挑战;由此,积极融入创新生态系统与多样化种群构建共生网络成为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本研究遵循生态系统“隶属观”并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种群共生网络→共生行为→知识溢出效应”逻辑链条,并通过收集电子通信制造业241家上市公司2010-2019年所构成的1711个观测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种群共生网络的两个结构特征——网络集中度和网络稳定性均对知识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 共生行为分别在种群共生网络两个结构特征与知识溢出效应关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③ 中心生态位深度和中心生态位多样性在“种群共生网络集中度→共生行为→知识溢出效应”中介路径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中心生态位多样性在“种群共生网络稳定性→共生行为→知识溢出效应”中介路径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④ 董事联结正向调节种群共生网络集中度与共生网络知识溢出效应的关系。此外,本研究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综上,本研究不仅完善了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溢出效应的理论框架,而且从中心生态位和董事联结层面拓展了知识溢出效应影响机制的边界,为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下进行共生耦合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腾飞 谷人旭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利用专利引用大数据研判中国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区域知识溢出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知识溢出网络呈现出"小世界"网络特征和"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且以"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为顶点的菱形网络结构占据核心位置;三类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知识溢出网络均呈现不均衡特征,且知识溢出强度存在较大异质性;交通地理、产业关联、制度邻近和文化邻近成为影响区域知识溢出网络的重要因素,且前两个因素的作用较大,而文化邻近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施晓丽
笔者利用省域数据,分析了我国知识生产的空间分布差异与空间关联,并在回顾知识溢出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对Griliches-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拓展改造,改变传统的单因素投入方式为双因素投入方式,同时将影响知识生产的其他因素如贸易进口、人力资本、FDI等纳入分析,构建以经济距离矩阵为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经济水平邻近的区域间存在积极的知识溢出。
关键词:
知识溢出 知识生产函数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宋羚娜
在系统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联性基础上,采用GARCH-Copula-Co VaR拓展模型测度我国各类影子银行机构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及其动态效应。结果表明:证券类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其次是信托业,最后是民间借贷类机构。整体而言,各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强度处于可控状态,但在2015年的股灾中,其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亚明 宋羚娜
在系统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联性基础上,采用GARCH-Copula-Co VaR拓展模型测度我国各类影子银行机构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及其动态效应。结果表明:证券类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其次是信托业,最后是民间借贷类机构。整体而言,各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强度处于可控状态,但在2015年的股灾中,其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