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6)
- 2023(19060)
- 2022(16529)
- 2021(15564)
- 2020(13307)
- 2019(30841)
- 2018(30619)
- 2017(58507)
- 2016(31851)
- 2015(36218)
- 2014(36309)
- 2013(35979)
- 2012(33075)
- 2011(29478)
- 2010(30089)
- 2009(28689)
- 2008(27566)
- 2007(24879)
- 2006(21696)
- 2005(19291)
- 学科
- 济(124176)
- 经济(123964)
- 管理(98541)
- 业(95261)
- 企(79836)
- 企业(79836)
- 方法(61975)
- 数学(52587)
- 数学方法(51863)
- 中国(38239)
- 财(37427)
- 农(33969)
- 银(30755)
- 银行(30699)
- 融(30428)
- 金融(30423)
- 行(29278)
- 业经(28710)
- 制(27571)
- 学(27461)
- 务(25619)
- 地方(25541)
- 财务(25516)
- 财务管理(25425)
- 企业财务(24140)
- 理论(23468)
- 农业(22928)
- 贸(22047)
- 贸易(22027)
- 易(21390)
- 机构
- 大学(452014)
- 学院(449828)
- 管理(181126)
- 济(175356)
- 经济(171134)
- 理学(154903)
- 理学院(153233)
- 管理学(150345)
- 管理学院(149521)
- 研究(143715)
- 中国(118626)
- 京(96890)
- 科学(90524)
- 财(86015)
- 农(73783)
- 所(72593)
- 中心(69901)
- 财经(68118)
- 江(67946)
- 业大(67557)
- 研究所(65668)
- 经(61669)
- 北京(61110)
- 农业(57812)
- 范(57216)
- 师范(56639)
- 州(55649)
- 经济学(52251)
- 院(51902)
- 财经大学(50763)
- 基金
- 项目(301472)
- 科学(235829)
- 基金(218143)
- 研究(218003)
- 家(189475)
- 国家(187899)
- 科学基金(161849)
- 社会(136104)
- 社会科(128478)
- 社会科学(128436)
- 省(118282)
- 基金项目(115738)
- 自然(107036)
- 自然科(104516)
- 自然科学(104488)
- 自然科学基金(102589)
- 教育(100842)
- 划(99070)
- 资助(91454)
- 编号(89953)
- 成果(72687)
- 重点(66978)
- 部(66157)
- 发(62469)
- 创(62216)
- 课题(61220)
- 科研(58365)
- 创新(58085)
- 大学(56673)
- 教育部(56663)
- 期刊
- 济(189516)
- 经济(189516)
- 研究(131034)
- 中国(92703)
- 学报(71879)
- 财(69604)
- 管理(66072)
- 农(65370)
- 科学(65006)
- 大学(54587)
- 融(52896)
- 金融(52896)
- 学学(51225)
- 教育(46353)
- 农业(43916)
- 技术(40443)
- 财经(33123)
- 业经(30587)
- 经济研究(29531)
- 经(28225)
- 图书(25013)
- 业(24077)
- 问题(24026)
- 理论(22748)
- 技术经济(22705)
- 统计(22084)
- 版(21913)
- 科技(21579)
- 财会(21167)
- 实践(20890)
共检索到67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伟 詹明惠 陈文夏
金融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是近年来金融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如何开展金融科技风险审计对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金融科技风险审计方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金融科技系统用户管理审计为例,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金融科技系统用户管理风险审计方法,并采用R语言实现了该方法;最后,结合具体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为今后防范化解金融科技风险提供了理论经验与技术方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熊家毅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区域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及其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省市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在整体网络结构中担任“中介”与“桥梁”作用,能较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块模型分析显示,中国区域金融风险可分为四个板块,包括一个双向溢出板块、一个净溢出板块和两个经纪人板块。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金融风险溢出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节点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越高的省份,越容易受到风险传染冲击。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健全区域金融管理协调机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化解,防范风险传染溢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吴江 施立
【目的/意义】研究在线医疗社区用户的交互网络和行为,期望对提升在线医疗社区活跃度和信息传播效率等社区发展问题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选择百度贴吧"肿瘤吧"为研究平台,构造用户交互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的整体结构、演变趋势和个体网中心性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用户个体网属性对其他用户交互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该社区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效应,信息在社区中传播效率较高,但存在网络密度低、核心成员较少、信息交换不平衡等缺陷。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中核心成员的行为对其他用户的交互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红兵 刘晓东
本文提出采用最小生成树(MST)和平面极大过滤图(PMFG)两种方法构建和分析金融市场网络。运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方法可以动态识别金融网络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且具有效性和稳健性,而最小生成树方法对系统性风险传导路径的识别对于实施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网络分析 系统重要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关联的网络结构形态,并且具有较强传染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营 曹廷求
利用20052014年数据,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区域性金融风险空间关联即传染效应的刻画,研究发现,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具有高度关联的特点。具体而言,越处于网络中心的省份,其风险越高;与其他省份距离越短的省份,其风险越高;处于中介位置的省份因具有风险输出的优势,其风险仅微弱上升;引入同群效应后,随着省份间距离的增加,风险传染性存在递减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更强,这归因于强财政政策刺激引致的投资过剩和产能过剩进而风险暴露。总之,省际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呈现高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戴小凤 朱卫东
文章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构建了新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内部依存的循环结构的审计风险评估模型,并给出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权重排序的实现方法。实例应用结果验证了网络分析法能有效解决层次分析法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系统各层次内部元素的依存关系及层次间元素的反馈关系,同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是可操作、实用和有效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立光 滕召建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11—2018年山东省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关联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各城市间区域性金融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空间网络关联结构复杂性、关联性和稳健性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不断增多,处于从属或边缘地位的城市减少;位于网络中心城市的金融风险以输入效应为主,并在风险传染中主要起到中介作用;而位于边缘地位城市的金融风险主要以溢出效应为主。进一步的探讨表明,受风险关联、网络结构及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城乡差距和政府收支等因素影响,网络中心城市的金融风险下降,而网络边缘城市金融风险升高,不同网络位置区域金融风险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成虎 吕毅
客户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源,有效的客户识别对于商业银行能否吸引和留住高价值客户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已在许多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及应用,也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识别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客户识别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将社会网络分析与商业银行客户识别相结合,使用商业银行交易数据建立商业银行客户网络模型,并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凝聚子群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识别商业银行核心客户、重要客户、小团体客户。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可为商业银行客户识别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小丽,冯俊文,王雪荣
网络分析法(AnalyticNetworkProcess,简称ANP)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的发展与完善。ANP模型充分考虑各层次之间以及同一层各元素之间的依赖与反馈关系,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最佳决策。本文主要以项目风险管理为例,构造ANP模型,说明如何应用ANP进行决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姚小涛 席酉民
文章在剖析新的环境下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挑战的基础上,认为社会网络理论可以为这种挑战较好地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提出了完整理解网络的三个维度,对管理研究中与社会网络本身相关的具体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管理研究 社会网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钦 杨张博
回顾技术创新审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比较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技术创新审计研究的差异,进而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对中国技术创新审计研究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揭示国内技术创新审计的3个阶段和分类体系。借鉴以前的研究成果和财务审计的观点,将技术创新审计分为第三方独立评估的创新绩效审计、着眼于技术创新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审计和从政府角度出发的创新政策审计三类,探讨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趋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审计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阮陆宁 张鑫 刘青
以CSSCI所收录关键词为"科技管理"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凝聚子群与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对科技管理的研究包括科研人员管理创新、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培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科技战略与政策、政府科技管理、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对策、基础研究与科技评估等9方面。科技管理基础研究与政府、高校科技管理以及成果转化之间衔接不紧密,科技管理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应继续加强科技管理基础研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升高校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春蕾 冷伏海
技术主题的演化分析能够为科技战略管理和科技决策分析提供一定的情报支持。文章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主题演化强度指数,旨在为技术主题的演化趋势和演化路径分析提供更深入、更综合的量化标准。实验表明,使用综合的网络指标能够充分地揭示技术主题演化趋势和演化路径,以获得更科学的主题演化结论。
关键词:
主题演化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演化强度指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金花 郭湘
有效识别科技服务供应链风险因素,是科技服务供应链风险预警与控制的前提。本文首先在构建出科技服务供应链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找出影响科技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各类风险要素及其权值度;然后建立基于PAJEK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各类风险因素交互影响网络模型图及其关系矩阵,并计算出各要素的相关变量值,以此为判别准则,识别出影响科技服务供应链的关键风险因素;最后通过分析关键风险因素产生源,提出有效整合科技服务资源、组建科技服务产业联盟、强化信息网络监管、探索科技政策解读有效途径及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跟踪、评估机制等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