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72)
- 2023(20870)
- 2022(17702)
- 2021(16381)
- 2020(13748)
- 2019(31723)
- 2018(31193)
- 2017(60207)
- 2016(32125)
- 2015(35892)
- 2014(35434)
- 2013(34865)
- 2012(31708)
- 2011(28435)
- 2010(28596)
- 2009(27157)
- 2008(26285)
- 2007(23542)
- 2006(20914)
- 2005(18750)
- 学科
- 济(129659)
- 经济(129429)
- 业(110091)
- 管理(107256)
- 企(97338)
- 企业(97338)
- 方法(58187)
- 数学(47205)
- 数学方法(46543)
- 财(40524)
- 农(38615)
- 中国(37595)
- 业经(37223)
- 制(30712)
- 融(29587)
- 金融(29581)
- 银(28633)
- 银行(28591)
- 务(27613)
- 财务(27528)
- 财务管理(27482)
- 行(27440)
- 农业(26502)
- 理论(26145)
- 企业财务(26107)
- 学(25762)
- 地方(25747)
- 技术(24337)
- 和(23052)
- 贸(22073)
- 机构
- 学院(454954)
- 大学(454647)
- 济(183878)
- 管理(182765)
- 经济(179939)
- 理学(157288)
- 理学院(155626)
- 管理学(152928)
- 管理学院(152082)
- 研究(145689)
- 中国(116815)
- 京(96285)
- 财(89935)
- 科学(88031)
- 所(71368)
- 财经(71065)
- 农(70877)
- 中心(68157)
- 江(67917)
- 业大(64740)
- 经(64507)
- 研究所(64397)
- 北京(60531)
- 范(57924)
- 师范(57399)
- 经济学(55933)
- 农业(55090)
- 州(54817)
- 院(53191)
- 财经大学(52780)
- 基金
- 项目(304222)
- 科学(241326)
- 研究(225002)
- 基金(222035)
- 家(191738)
- 国家(190078)
- 科学基金(165671)
- 社会(144447)
- 社会科(136567)
- 社会科学(136529)
- 省(118761)
- 基金项目(117158)
- 自然(106517)
- 自然科(104072)
- 自然科学(104050)
- 教育(103365)
- 自然科学基金(102210)
- 划(98763)
- 编号(91372)
- 资助(90905)
- 成果(74022)
- 重点(67652)
- 部(67163)
- 创(65837)
- 发(64231)
- 课题(62544)
- 创新(60959)
- 国家社会(59429)
- 制(58385)
- 教育部(58321)
- 期刊
- 济(205765)
- 经济(205765)
- 研究(135157)
- 中国(90690)
- 财(72673)
- 管理(72071)
- 学报(67113)
- 农(65395)
- 科学(63515)
- 大学(52849)
- 教育(49943)
- 学学(49765)
- 融(49593)
- 金融(49593)
- 农业(44273)
- 技术(41224)
- 财经(35757)
- 业经(34512)
- 经济研究(31647)
- 经(30713)
- 问题(26384)
- 业(24544)
- 技术经济(23219)
- 科技(21655)
- 图书(21612)
- 理论(21525)
- 现代(21250)
- 版(21145)
- 财会(20358)
- 商业(20189)
共检索到680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涛 黄苏萍 陈金亮
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和制度环境理论融合的视角来解释创业过程,首先分析了社会网络和制度环境作为独立情境因素对创业过程的影响,随后以理论融合的视角对社会网络与制度环境之间的融合性进行分析,并基于新创企业在各创业阶段的差异化活动及特征,分别从社会网络与制度环境不同子维度交互的角度展开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在准备阶段面对网络结构与规制制度交互的情境,新创企业主要是进行创业环境分析和创业机会识别;在启动阶段面对网络内容与规范制度交互的情境,新创企业主要是进行组织体系创建和管理模式形成;在成熟阶段面对网络治理与认知制度交互的情境,新创企业主要是进行组织规模扩张和社会运行构架。
关键词:
创业过程 社会网络 制度环境 理论融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涛 陈金亮 罗仲伟
社会网络和制度环境是影响战略联盟形成的重要情境因素,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情境进行分析,很少从二元情境来解释。本文基于理论融合构建跨层次分析框架,阐述二元情境下战略联盟形成的嵌入机制。首先,回顾了战略联盟形成的网络观和制度观,通过对社会网络和制度环境的关联分析,提出两种理论在解释战略联盟形成时具有互补性;随后,基于二元性对二元情境与组织二元进行分析,明确了二元情境与组织二元的关联和差异;进而,通过对社会网络和制度环境进行维度细分,确定了联结性和合法性、中心性和公平性、联结性和公平性、中心性和合法性四个亚组织情境;最后,分析了亚组织情境中战略联盟形成的组织嵌入行为,提出在中心性和合法性、中心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加鹏 吴蕊 杨德林
制度与创业研究的融合已受到众多学者关注,但学界对于两者融合过程和研究主题仍缺少整体认知,对未来的融合方向缺少科学的判断。通过对过去40年间发表于社会学、管理学和创业学顶级学术期刊的189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两者融合时经历了逐步深入的3个阶段:因无交集而缺少融合、组织生态学者发起研究对象的融合、管理与创业学者接力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的融合。研究主题包括制度影响创业和创业影响制度。前者可分为稳定的制度和制度变革各自如何影响创业,其中稳定的制度通过合法性机制影响创业;制度变革产生新制度环境,进而产生创业合法性、机会和资源等,最终影响创业。创业影响制度的研究则形成了"制度创业"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结合各自理论进展和研究问题,探讨了两者融合的重点研究领域及如何在中国情境下开展相关研究。
关键词:
制度理论 制度变革 创业 制度创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涛 陈金亮
新创企业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创业网络的同时,也跨越了不同阶段的合法性门槛。其中,创业网络会经历构建结构框架、强化网络关系和形成治理机制的动态过程;合法性则完成了从企业家合法性到创业团队合法性,再到组织合法性的塑造和升级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创业网络与合法性在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基于理论融合来构建研究框架,提出在不同的阶段创业网络与合法性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动态交互关系,并会通过融合来形成合力以支撑新创企业历经不同阶段。当企业家具有个体合法性,有助于构建创业网络结构,进而支撑准备阶段的发展;当创业网络形成较强的网络关系,有助于塑造创业团队合法性,进而支撑启动阶段的发展;当创业网络建立了规范的治理机制,有助于增强组织合法性,进而支撑成熟阶段的发展。
关键词:
新创企业 创业网络 合法性 理论融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郁锋 吴能全 周翔
创业过程具有情境依赖性,发达国家情境中发展的创业理论过于强调创业行为的经济意义,忽略其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使创业理论迟迟得不到发展。改革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机会和约束并存的环境,独特的情境为发展创业理论提供良好的机会和依托。基于制度视角和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多案例归纳本土创业过程模型,该过程的核心是"创业者-机会-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包括内外两个机制:(1)内在机制围绕"制度约束-创业者-机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即创业行为以制度约束为起点,经历"畏-反思学习-效果推理"的心理过程,最终创造机会;(2)外在机制围绕"新创企业-制度演化-机会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即新创企业的制度创业策略影响制度演化并反过来为机会持续开发提供支持。研究归纳中国创业过程模式,将创业过程分为内外两个过程机制,进而揭示创业行为逐渐被淡化的社会和制度意义,对创业过程、创业认知、制度创业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并为创业者的策略选择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
创业过程 机会 制度视角 扎根理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郁锋 吴能全 周翔
创业过程具有情境依赖性,发达国家情境中发展的创业理论过于强调创业行为的经济意义,忽略其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使创业理论迟迟得不到发展。改革开放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机会和约束并存的环境,独特的情境为发展创业理论提供良好的机会和依托。基于制度视角和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通过多案例归纳本土创业过程模型,该过程的核心是"创业者-机会-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包括内外两个机制:(1)内在机制围绕"制度约束-创业者-机会"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即创业行为以制度约束为起点,经历"畏-反思学习-效果推理"的心理过程,最
关键词:
创业过程 机会 制度视角 扎根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雅萍 黄美娇 陈小燕
梳理和比较了近10年来国外基于认知、经验、社会网络和能力4个视角的创业者创业学习研究的相关成果。研究发现:创业学习研究正从单一视角研究走向多视角融合研究,强调参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华涛 李昌帅
本文指出了社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体现在增强信任、降低成本、拓展网络等方面,揭示了社会网络与创业企业融资的内在联系,从信息共享、信任机制、利他动机等角度探讨了社会网络作用于创业企业融资活动的微观机理,提出了创业企业依托社会网络展开融资活动的方案建议,建立创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业企业在融资中的互保机制、创业企业与专业投资机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依托结构洞实现与投资方的松散联系、发挥信任机制构建紧密的融资网络等。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创业企业 融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洪 魏凤 王辉
[目的/意义]多技术融合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开展多元技术融合过程和预测研究,识别技术融合的规律和趋势,有助于支撑国家战略决策、企业研发策略制定。[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基于高阶网络的技术融合预测方法,通过三元技术融合过程分析和高阶链路预测,预测特定领域的多元技术融合。首先,以专利分类号为节点,采用单纯复形方法构建专利技术高阶网络;其次,结合边的形成和加强,分析三节点组的形态和三角形闭包事件的过程;最后,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12个模型中获得效果最佳的相似性指标,开展三元技术融合预测。[结果/结论]以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边的加强对于三角形闭包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成功预测了F16M、G06F、G06N等三节点组发生三元技术融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一平 王健
本文利用2010年转型国家住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政治网络对创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政治网络对于创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进一步的倾向值配对和工具变量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这种正面影响是因果性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政治网络对创业的正面影响仅仅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才会存在,并且拥有政治网络的人更倾向于通过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得资源。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培育创业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创业 政治网络 制度环境 转型国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金茜茜 陈虹枢 汪雪锋
[目的/意义]基于创新主体的社会资本与知识存量,深入研究合作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与内在机制,助推创新主体整合优势资源、拓宽合作渠道、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方法/过程]综合运用知识要素抽取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网络动态演化模型,在构建领域合作创新网络与整体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引入单个创新主体的个体知识网络,深入分析社会资本与知识存量对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结论 ]以2003年—2022年光刻领域专利数据为基础开展实证分析,发现合作创新网络的传递性、创新主体间的组织邻近性与认知邻近性以及创新主体自身的知识多样性、知识组合潜力驱动了创新网络中合作关系的建立;创新主体的度中心性、个体知识网络的传递性对合作创新网络的形成具有负向作用。最后,面向进一步推动技术领域合作创新提出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天宇 任胜钢 常松龙
根据现有研究中有关稀疏性网络和密集性网络优势的争论,引入网络跨度和网络聚合这一对相互矛盾的网络结构变量,探究其对创业不同阶段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跨度对创业机会开发具有正向作用,而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不显著;创业者网络聚合在网络跨度与机会开发和企业成长之间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网络跨度 网络聚合 机会开发 企业成长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桑大伟 于晓宇 谢富纪
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制度环境和网络能力对大学生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模型验证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规制环境与认知环境对大学生综合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规制环境对大学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能力对大学生创业综合绩效与创新绩效均有显著影响,并对规范环境与综合绩效之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对认知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讨论了研究结果对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教育者与转型经济背景下创业政策制定者的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晓宇
哪些因素决定新创企业国际创业绩效、新创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聚焦国内资源开发还是国外资源整合,这是目前国际创业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国际创业理论,研究技术能力、网络能力和制度环境对国际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重点探讨网络能力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对177家来自中国、越南、老挝3个转型经济国家新创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能力和制度环境是新兴市场新创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决定因素,网络能力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完全通过技术能力的中介作用实现;网络能力的子维度关系能力对技术能力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对制度环境与国际创业绩效之间关系有正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国际社会创业企业是解决当今全球社会问题的主要力量,价值共创是嵌入在国际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逻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以比亚迪为代表,从社会网络的三个层面并结合价值共创的三个阶段,探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的形成是实现国际社会创业价值共创的前提,多元网络中的要素是形成价值共创各阶段主要维度的因素;(2)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过程中,观念共识阶段包括决策共识、市场共识与技术共识,价值共生阶段包括共建营商环境、共谋市场发展与共同研发新品,价值共赢阶段包括公私两利、休戚与共与相得益彰;(3)价值共创各阶段维度的逻辑整合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了强关系网络并互为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价值共创机制,以更高效地协同解决国际社会问题。本文不仅推进了国际社会创业与社会网络理论的交叉研究,还丰富了国际社会创业的研究情境,拓展了价值共创过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对企业学习如何在国际社会创业中构建社会网络,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