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80)
- 2023(10663)
- 2022(9254)
- 2021(8606)
- 2020(7471)
- 2019(17187)
- 2018(16917)
- 2017(33043)
- 2016(17349)
- 2015(19280)
- 2014(18888)
- 2013(18227)
- 2012(16348)
- 2011(14326)
- 2010(14021)
- 2009(12730)
- 2008(12024)
- 2007(10317)
- 2006(8661)
- 2005(7034)
- 学科
- 济(73398)
- 经济(73231)
- 管理(53407)
- 业(48859)
- 企(43277)
- 企业(43277)
- 方法(40801)
- 数学(35205)
- 数学方法(34578)
- 财(19107)
- 农(17365)
- 中国(16666)
- 业经(15753)
- 环境(14422)
- 学(14317)
- 理论(13340)
- 务(12995)
- 财务(12947)
- 和(12938)
- 财务管理(12918)
- 地方(12863)
- 企业财务(12324)
- 划(11711)
- 制(11417)
- 农业(11137)
- 技术(11101)
- 贸(10799)
- 贸易(10794)
- 易(10508)
- 体(8577)
- 机构
- 大学(239004)
- 学院(238745)
- 管理(99831)
- 济(97223)
- 经济(95404)
- 理学(88509)
- 理学院(87617)
- 管理学(85745)
- 管理学院(85305)
- 研究(72094)
- 中国(52868)
- 京(48448)
- 科学(44890)
- 财(42944)
- 财经(35944)
- 业大(35163)
- 中心(34828)
- 农(33862)
- 所(33790)
- 经(32852)
- 江(32702)
- 研究所(31169)
- 经济学(30291)
- 范(30258)
- 师范(29941)
- 北京(29308)
- 经济学院(27498)
- 财经大学(27055)
- 院(26834)
- 农业(26448)
- 基金
- 项目(175001)
- 科学(140861)
- 基金(130547)
- 研究(126200)
- 家(113180)
- 国家(112291)
- 科学基金(99162)
- 社会(83785)
- 社会科(78754)
- 社会科学(78729)
- 基金项目(69130)
- 省(68348)
- 自然(65169)
- 自然科(63784)
- 自然科学(63773)
- 自然科学基金(62606)
- 教育(59368)
- 划(57502)
- 资助(53768)
- 编号(49742)
- 重点(39524)
- 部(39455)
- 成果(38256)
- 创(36880)
- 发(36556)
- 国家社会(34934)
- 教育部(34488)
- 科研(34457)
- 创新(34411)
- 人文(33736)
共检索到321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燕锋 吴玫玫 林逢春
在前文建立的基于社会结构视角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分级标准基础上,提出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法,以及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践取得较大进展的上海市闵行区为案例区域,对2000年-2005年时期内该地区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回顾评价和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人对环境友好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但环境对人友好度变化相对缓慢,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指数由"中等"级别提高至"良好"级别。分析了闵行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环境对人友好和人对环境友好两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玫玫 张燕锋 林逢春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科学内涵、框架与相应的评价体系尚待深入探讨。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人对环境友好和环境对人友好两个维度,人对环境友好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应保持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而环境对人友好是指环境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足够且良好的环境资源和服务。本文基于社会结构视角,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出发,将环境视作与人并列的内在因素统筹考虑,尝试引入"人对环境友好度"和"环境对人友好度"作为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分级标准,提出采用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表征区域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岳
不久前,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为了配合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本刊转载了这篇文章,以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名升 佟连军
根据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和建设途径,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一套包括3个层次31个指标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所选定的指标体系,利用多目标二级决策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一、二级指标确定权重,并运用TOPSIS法对中国各地2004年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进行了排序、评价。结果表明:各地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普遍不高,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地域格局上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带间的差异。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 评价指标体系 地区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沈卫平
消费在本质上是对资源的消耗过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飞跃。传统消费方式还在加剧我国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要倡导科学消费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消费 自然资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辛田 高玉泉
传统旅游景区建设转向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型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基本特征和旅游景区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建立了一套适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旅游景区评价体系,该体系由6大领域、16个指标和33个具体因子组成;提出了确定指标权重、评价标准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两型社会 旅游景区 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睿 况丹 常冬勤
笔者在对现有假设及环境要素化理论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和基于"正环境产出"假设、界定了环境商品概念及特性,并运用林达尔均衡分析和基于方向距离的生产评价理论,从水平、结构和动态效率三个维度,提出了社会生产环境友好性评价指标集。进而,以我国2020年目标"环境-经济"产出为前沿配置,采用扩展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和引入产业结构效应变量的多元超对数回归模型,对2005年~2020年间我国及美欧俄印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程度及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比较,认为我国"环境-经济"产出及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迅速缩小,调整方向正确,但仍显著且不够均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晶利 韦明
绿色营销思想的产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营销观念的革新与深化,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从绿色营销模式分析出发,对绿色营销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关系进行积极的探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碧峰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吴艳芳 王亚萍
现行消费税的征税理念来自20世纪下半叶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征税理念——"绿税",目的在于节约资源、改善和保护环境。我国从2006年消费税的改革到2009年燃油费改税,突显节能环保的新理念,但是,相对于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状况,与消费税历史悠久的发达国家相比,改革后的消费税绿税功能仍显不足。文章从消费税计税方式、征税范围、税率确定等方面分析其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消费税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萍
社会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是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环境资源可持续建设的根本所在。高校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应建立综合性协调发展思想,对教育资源内部结构进行系统性优化,并确立以质量发展为中心的资源体系构建新方向,使得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功能性、应用性不断增强。促使高校教育资源重组方案能够以社会发展动态为根本,将高校教育资源重组方案的价值全面提升。总之,高校教育资源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应确保以"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为立足点,深挖资源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发展性价值,推动高校教育资源重组并形成多样化发展新趋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卿定文 张菊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新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应运而生。由于生态消费本身具有的特点、环境可供消费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现行消费方式的某些破坏性等,迫切需要改变现行消费方式为生态消费。要在现实生活中推行生态消费,需要进行生态消费教育、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综合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等。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 生态消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宇航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论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建议,以摈弃以往的"灰色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构建 环境友好型社会 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焦必方 薛超俊
与中国类似,美国也曾经面临过经济快速增长来的环境问题。使用有效合理的经济政策,使美国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在不影响发展的情况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环境产业发展政策和排污权交易政策是美国环境保护比较有特色并且较为成功的经济手段,对于中国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明 于晶莉
绿色营销思想的产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营销观念的革新与深化,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绿色市场与非绿色市场并存,市场机会与市场挑战并存,实施绿色营销,改善生态环境,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的现实性。为此,需要不断加强绿色意识,完善绿色营销环境,探究绿色营销的新现象、新问题,研究绿色营销新思路。
关键词:
绿色营销 社会福利 环境友好 和谐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