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9)
2023(14989)
2022(13122)
2021(12318)
2020(10346)
2019(24003)
2018(23612)
2017(45692)
2016(24769)
2015(27900)
2014(27723)
2013(27149)
2012(24932)
2011(22514)
2010(22191)
2009(20346)
2008(19762)
2007(17395)
2006(15203)
2005(12992)
作者
(71804)
(59528)
(59312)
(56342)
(38100)
(28751)
(26934)
(23484)
(22969)
(21108)
(20441)
(20203)
(19058)
(18733)
(18530)
(18265)
(17827)
(17692)
(17221)
(17089)
(14720)
(14626)
(14433)
(13858)
(13423)
(13201)
(13172)
(13054)
(12042)
(11809)
学科
(99714)
经济(99516)
管理(72717)
(67751)
(58647)
企业(58647)
方法(49409)
数学(40961)
数学方法(40377)
(25596)
中国(25526)
(25202)
(25196)
业经(23265)
理论(21198)
地方(18143)
(18091)
农业(16961)
(16827)
(16393)
贸易(16387)
技术(16330)
(15859)
(15760)
财务(15682)
财务管理(15648)
企业财务(14868)
教育(14731)
环境(14695)
(13804)
机构
大学(360661)
学院(354585)
管理(140858)
(136932)
经济(133960)
理学(122832)
理学院(121487)
管理学(119115)
管理学院(118485)
研究(116251)
中国(83243)
(76427)
科学(74251)
(63026)
(57880)
(56756)
业大(54236)
研究所(53162)
中心(52083)
财经(51449)
(50600)
(49055)
师范(48537)
北京(47637)
(46783)
农业(44669)
(42100)
经济学(41433)
(41234)
师范大学(39480)
基金
项目(247369)
科学(194401)
基金(179979)
研究(179541)
(157463)
国家(156150)
科学基金(134095)
社会(113142)
社会科(106508)
社会科学(106474)
(96010)
基金项目(95261)
自然(88246)
自然科(86205)
自然科学(86179)
自然科学基金(84629)
教育(83467)
(81598)
资助(74159)
编号(73207)
成果(59735)
重点(55481)
(54660)
(51728)
(51300)
课题(49951)
创新(47792)
科研(47663)
教育部(47033)
大学(46377)
期刊
(146488)
经济(146488)
研究(104182)
中国(62670)
学报(61099)
科学(54696)
管理(51248)
(50711)
(48530)
大学(46586)
学学(43510)
教育(43304)
农业(35147)
技术(31074)
财经(26351)
(24519)
金融(24519)
业经(23254)
经济研究(22919)
(22541)
图书(21427)
问题(19316)
(17633)
(17395)
科技(17376)
理论(17184)
技术经济(16997)
实践(15755)
(15755)
现代(15348)
共检索到504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毛刚  吕晓声  李贺  
在对社会知识论和需求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科间理论交叉进行研究,认为学科间理论交叉问题是信息科学与知识论的研究范畴,应在社会环境下对学科间理论交叉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需求是推动学科间理论交叉的根本动力。对学科间理论交叉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开放程度、信息化建设进程与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知识交流的形式、领域内科学家的评价与共识、知识在需求空间中的位置、需求对知识生产的推动等因素对于学科间理论交叉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瑜  
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具有良性互动效应:交叉学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研究生教育又是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莉娅  邓勇  
本文从交叉著者和学科知识网络的角度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种同源学科的交叉融合程度进行揭示,研究结果表明:在交叉著者方面,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交叉融合程度最高,然后是情报学和档案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次之;在知识网络方面,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核心研究知识点分别集中在对图书馆和档案馆相关方面的研究上,而情报学的研究范围更广,其关注的领域除了图书情报外还有社会网络、知识图谱、文献计量等,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虽然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属于同宗学科,但每个学科关注的领域有本质上的差别,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常锋  
本文针对传统交叉熵(CE)方法在平衡和更新社会核算矩阵(SAM)研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离差熵绝对值期望最小化的改进模型1和基于离差熵平方期望最小化的改进模型2。理论结果表明,传统的CE方法得到的解是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离差熵绝对值期望最小化改进模型1的一种特殊情况。同时为检验模型改进前后的实际效果,本文运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模拟,得出改进后的模型2得到的SAM流量矩阵精度比传统的CE方法得到的精度更高,而改进后的模型1得到的精度却相对较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友峰  贾珊红  
自然审美源自人类主体的诗性思维与自然对象的物性特征相融交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美学体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为自然审美理论构建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其动态发展也使自然审美理论呈现出不同面貌。自人类产生之时,自然便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本真的依存关系为自然审美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但原初性所带来的被动性与脆弱性也使这种依存关系难以推动自然审美持续深入发展。此后,人与自然逐步构建了二元模式主导的认识关系与工具理性支配的实践关系,自然成为了相对于人类主体的陌生“他者”,这也推动了自然审美对象模式与人化视角的形成。随着生态世界观的逐步建立,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然的本源性与自身的有限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生态重构,也为自然审美的当代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后卿  柳晓春  
图书情报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知识基础论是图书情报知识论研究的基础 ,知识交流、知识组织、知识集合是知识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环节与分支 ;知识管理论是图书情报学知识论中集大成者。参考文献 2 1。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葛园园  
从知识论的角度对当代流行的图书情报学理论提出了批判和考察,指出其基本理论方面尚存在的不足和疑惑,以期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推动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深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清娥  王雪青  
工程项目投标决策对于任何一个承包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承包商面对市场上多个项目不加选择的进行投标,将会导致公司管理混乱及资源浪费。借鉴DEA交叉评价的思想,将模糊综合评价中专家的评价结果用交叉评价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少主观性。建立了一种将DEA交叉评价和模糊理论相结合的工程项目投标决策方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涛  
2020年交叉学科门类设置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嵌入制度的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对该政策制定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交叉学科人才不足、国家领导人倡议形成的焦点事件、现行政策无法有效推动交叉学科发展的信息反馈构成问题源流;政策共同体的形成和政策“内生性溢出效应”构成政策源流;民众的关注以及党关于教育的方针与理念构成政治源流。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这一“政策之窗”开启后,政策推动者努力促成三流耦合,最终推动该政策的出台。基于此得出两方面的启示,一是从交叉学科门类设置的政策制定过程来思考未来交叉学科的发展,二是思考多源流理论在分析我国政策制定时需进行的“本土化”过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邵作运  李秀霞  
[目的/意义]提出基于引文耦合和概念格的学科交叉知识结构探测方法。[方法/过程]利用Sci~2工具获取情报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学科交叉耦合文献,利用ConExp1.0工具构建两学科交叉知识概念格;通过概念格关联规则挖掘和层次聚类,将两学科的学科交叉知识结构细分为8个研究主题,揭示各研究主题的关联特征和对应的核心作者。[结果/结论]与传统的聚类树相比,该方法结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描述概念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较好的层次性可视化效果,而且意义更易于理解,具有更好的解释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梅鑫南  王应明  
传统的交叉效率集结过程通常采用算术平均方法,不仅会低估自评的重要性,而且未考虑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和熵权法的交叉效率集结方法。首先,求解交叉效率矩阵,运用熵权法确定他评过程中评价单元的指标权重。然后,引入前景理论以考虑决策者在交叉效率集结过程中的风险偏好,利用TOPSIS方法识别正负参考点,进而构造总体效用函数,得到前景交叉效率矩阵。随后,构建最大化前景价值模型,求解集结权重。该方法既考虑到交叉效率集结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又将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纳入到效率评价中,从而实现决策单元的全排序。最后,结合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小平   张家军  
交叉学科是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而产生的以复杂性知识生产为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学术组织、制度体系和文化形态四维度协同为逻辑表征的新生学科。交叉学科范式建构应依循“知识—组织—制度—文化”四重逻辑向度,着力推进知识融合创新、组织跨界协同、制度共建共享和文化弥合认同,构建具有跨学科知识体系、超链接学术组织、立体化制度形态和多元化文化共在的学科范式,使交叉学科成为一个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协同、多层次交叉、全方位发展的学科共同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小平  张家军  胡伟力  
交叉学科是学科发展到一定时期,经过学科或领域之间交叉融合而生成的新型学科形态,具有通约性与区隔性并存、交互性与独立性共在、共生性与偏序性兼顾的特征。交叉学科的生成从形态结构上经历“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基本研究范畴形态—交叉学科形态”的渐次发展,而这一形态结构的演变受到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建构和学术组织、制度体系的外在建制双重逻辑的驱动。因此,要推动交叉学科的持续生成,就需要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促进学术组织的深度融合,推动制度体系的协同共生,进而完成交叉学科体系生成和学科建成的过程,推动交叉学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叉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樊春良  佟明  朱蔚彤  
学科交叉研究是解决复杂性科学问题和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科交叉发展需要合适的组织形式。国际经验表明,研究中心是促进学科发展一种成功的组织形式。本文选择美国科学和技术中心(STC)作为研究案例,考察STC的目标、运行特点、组织与管理模式和成就,提出对我国学科交叉研究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几点结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杰里·罗西克  朱晓斌  王静丽  
近十年以来,帮助教师更好进行教学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成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报告了对40名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所进行的长达10多年的一系列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科教学知识理念进行批判和精炼。我们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探讨特定的教学表征是怎样影响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情感反应,这些实践被称之为情感性支架。本文列举了一些情感性支架的例子,提出了情感性支架的分类方式,并探讨了它对教师知识理论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