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0)
2023(16475)
2022(14380)
2021(13403)
2020(11360)
2019(26220)
2018(25964)
2017(50196)
2016(27312)
2015(30937)
2014(30455)
2013(29970)
2012(27396)
2011(24541)
2010(24437)
2009(22324)
2008(21393)
2007(18671)
2006(16163)
2005(13651)
作者
(78721)
(65414)
(64986)
(61802)
(41644)
(31665)
(29523)
(25828)
(24972)
(23182)
(22298)
(22008)
(20799)
(20581)
(20252)
(20148)
(19516)
(19508)
(18793)
(18673)
(16234)
(16016)
(15919)
(15141)
(14728)
(14474)
(14444)
(14427)
(13267)
(12985)
学科
(107029)
经济(106828)
管理(76980)
(73673)
(62339)
企业(62339)
方法(54059)
数学(46151)
数学方法(45367)
(28284)
中国(27006)
(26743)
业经(24567)
(24502)
理论(20987)
地方(19690)
(19420)
贸易(19412)
(18886)
农业(18776)
(18431)
(17556)
(17147)
财务(17062)
财务管理(17026)
技术(16979)
环境(16228)
企业财务(16089)
(15011)
金融(15008)
机构
大学(383567)
学院(382333)
管理(151067)
(148208)
经济(145061)
理学(132181)
理学院(130733)
管理学(127914)
管理学院(127256)
研究(126873)
中国(92140)
科学(81550)
(81422)
(65974)
(65580)
(63703)
业大(60944)
研究所(58664)
中心(57356)
(54218)
财经(53818)
农业(51792)
北京(50796)
(50181)
师范(49600)
(49070)
(46484)
经济学(44334)
(44032)
技术(41825)
基金
项目(270516)
科学(212082)
基金(196242)
研究(193630)
(173025)
国家(171610)
科学基金(146997)
社会(121078)
社会科(114104)
社会科学(114067)
(105969)
基金项目(103501)
自然(98286)
自然科(96051)
自然科学(96024)
自然科学基金(94257)
教育(90432)
(89888)
资助(82030)
编号(78728)
成果(62675)
重点(60899)
(59266)
(57005)
(56411)
课题(54265)
创新(52544)
科研(52357)
教育部(50559)
大学(50300)
期刊
(154728)
经济(154728)
研究(107185)
中国(69328)
学报(65625)
科学(58862)
(58430)
管理(55096)
(49994)
大学(49708)
学学(46927)
教育(44561)
农业(40955)
技术(35041)
(27686)
金融(27686)
财经(25598)
业经(25435)
经济研究(25331)
(21906)
(21891)
问题(19958)
图书(19287)
(18900)
科技(18862)
技术经济(18465)
统计(17665)
业大(17503)
理论(17294)
商业(16249)
共检索到541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音  宋树理  
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机理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利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型,建立用于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生产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无论是从静态的生产过程来看,还是从动态的再生产过程来看,都可以确定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唯一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进一步讨论,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决定方程结合其行业国际价值总量决定方程,可以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任意国际交换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形成机理,并且可以更加合乎逻辑地解释钻石和水的价格决定、国际不平等交换等"经济之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碧珍  吴芃梅  
全球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落脚点。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和科技思想为向导,通过对社会数字化嬗变的深刻探究,剖析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对社会生产过程所形成赋能效应,以及在社会再生产领域所带来的劳动的异化、活劳动代替及数据要素资源化进程加快等现象。在强调数字经济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看到数字经济所诱发的非均衡性矛盾。通过多方面分析,希冀在抑制数字经济不利效应的基础上,为探寻我国数字经济新技术范式创新赋能制造业转型的路径提供思想支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晰隆  陈娟  叶子荣  谭春平  
以社会生产力最大化行政目标为基础,构建政府-企业博弈关系作为经济区规模决定模型,挖掘影响经济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并通过对模型进行经济学内涵拓展,讨论政府在经济区运行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行为策略。结果表明:在自利决策机制下的政府-企业行为博弈中,企业入驻经济区的成本是影响经济区最优规模最重要的因素,在经济区最优规模形成过程中,政府调节手段都是围绕如何激励企业进行自主技术革新、降低入驻成本上限展开的,其中最核心的政府行为主要包括两点:(1)如果以社会生产力最大化为行政目标,那么政府最好不要对辖区内企业直接进行专项资金投入或与之类似的财政补贴,而是让企业能够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市场环境;(2)在激励企业自主降低入驻成本上限的策略选择上,政府应该采取"少索取"而非"多给予"策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凡  
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否,是决定社会生产效率、社会环境稳定的直接因素,这一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劳动领域内的公平分配,必须体现劳动的质与量,实现按劳分配,合理拉开差距,保证劳动效率,即差距公平;另一方面,是全社会包括劳动、资本、权利三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晓露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不太相符,在理论界引起不少争议。尝试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化,通过分析两大部类积累率及增长速度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下消费资料生产有可能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并推导出了均衡积累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通过扩展在目前情况下仍适用于我国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涛  
社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当代有些学者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研究。我们认为,对绿色GDP的追求、对低碳经济的向往和开发与修复并举的理念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都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制度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而"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构成了我国当前城市空间转型的基底,有别于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空间生产"的规则。对"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既是对既有城市发展路径的反思,又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从政治经济空间组织、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和重工业导向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概括了"单位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基础,揭示出"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在组织单元、政治经济功能、生产主体和功能单元、生产内容和职能、空间生产的价值倾向以及相应的空间分化形态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位制"空间生产方式的效率相对低下、城市企业主义治理下空间商品化属性凸显、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悖离而导致空间冲突锐化、"空间公平"的追求的愈加重要等问题,并进而指出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由封闭式的"单位制"向开放式的"社区制"转型的趋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剑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这里所说的社会生产方式,其基本含义是什么,人口学界至今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在马恩著作中,生产方式有多种含义,但基本含义是指人和物,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式具有下列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的自然形态,人和物、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睿  况丹  常冬勤  
笔者在对现有假设及环境要素化理论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和基于"正环境产出"假设、界定了环境商品概念及特性,并运用林达尔均衡分析和基于方向距离的生产评价理论,从水平、结构和动态效率三个维度,提出了社会生产环境友好性评价指标集。进而,以我国2020年目标"环境-经济"产出为前沿配置,采用扩展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和引入产业结构效应变量的多元超对数回归模型,对2005年~2020年间我国及美欧俄印社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程度及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比较,认为我国"环境-经济"产出及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迅速缩小,调整方向正确,但仍显著且不够均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敏  庄麟升  胡涛  
消费不足论在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中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复兴马克思主义消费不足论的代表斯威奇(Sweezy)为研究对象,指出其论证的根本缺陷,在两部类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引入资本在部类间的流动和投资(信贷),对斯威齐的模型做了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消费不足现象也有可能出现。但另一方面,消费不足也不像斯威齐断言的那样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一种长期趋势。资本积累过程中是否出现消费不足,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及其与资本产出比的相互关系等条件。因此,把消费不足当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危机的根源是隐藏在消费不足现象背后的那些条件,即以利润为目的并由竞争推动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艳玲  
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体现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时间保证,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提供前提条件,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体现着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社会的构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相关联的,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为基础,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标准要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更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要能用作制度构建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用于指导和服务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邬翌光  
能源的利用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密切关系。自从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能源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关系到各国的经济政治政策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动向。能源也被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因此,能源已成为多种学科(包括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内容。一、能源的重要意义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标志着世界进入现代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