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5)
- 2023(16187)
- 2022(13851)
- 2021(12819)
- 2020(10703)
- 2019(24610)
- 2018(24511)
- 2017(47543)
- 2016(25492)
- 2015(28692)
- 2014(28574)
- 2013(27809)
- 2012(25339)
- 2011(22540)
- 2010(22396)
- 2009(19972)
- 2008(19059)
- 2007(16610)
- 2006(14267)
- 2005(11968)
- 学科
- 济(103128)
- 经济(102931)
- 管理(77038)
- 业(71396)
- 企(60786)
- 企业(60786)
- 方法(51622)
- 数学(44501)
- 数学方法(43736)
- 农(27058)
- 中国(25793)
- 财(24252)
- 业经(23408)
- 学(22483)
- 技术(20141)
- 理论(19604)
- 地方(18665)
- 环境(18390)
- 和(18105)
- 农业(18053)
- 贸(17162)
- 贸易(17156)
- 易(16678)
- 制(16005)
- 务(15826)
- 财务(15736)
- 财务管理(15701)
- 划(15266)
- 企业财务(14846)
- 教育(13211)
- 机构
- 学院(355986)
- 大学(355958)
- 管理(145489)
- 济(138869)
- 经济(135895)
- 理学(127640)
- 理学院(126298)
- 管理学(123704)
- 管理学院(123065)
- 研究(112296)
- 中国(81128)
- 京(74478)
- 科学(70678)
- 财(60869)
- 所(54304)
- 业大(53843)
- 农(53361)
- 中心(51721)
- 财经(50203)
- 研究所(49880)
- 江(49611)
- 范(47238)
- 师范(46810)
- 北京(46396)
- 经(45820)
- 农业(41667)
- 院(41507)
- 经济学(41420)
- 州(40391)
- 技术(38965)
- 基金
- 项目(253448)
- 科学(200462)
- 研究(185457)
- 基金(184357)
- 家(160039)
- 国家(158754)
- 科学基金(138054)
- 社会(117290)
- 社会科(110575)
- 社会科学(110540)
- 省(99278)
- 基金项目(97892)
- 自然(90754)
- 自然科(88703)
- 自然科学(88684)
- 自然科学基金(87043)
- 教育(86826)
- 划(83367)
- 编号(76259)
- 资助(76081)
- 成果(59660)
- 重点(56382)
- 部(55725)
- 发(53194)
- 创(53132)
- 课题(51716)
- 创新(49510)
- 科研(48628)
- 教育部(48272)
- 国家社会(47727)
- 期刊
- 济(144133)
- 经济(144133)
- 研究(99045)
- 中国(62527)
- 学报(54838)
- 管理(52765)
- 科学(51726)
- 农(47760)
- 财(45959)
- 教育(42735)
- 大学(42698)
- 学学(40174)
- 技术(35666)
- 农业(33875)
- 业经(24515)
- 融(23989)
- 金融(23989)
- 财经(23645)
- 经济研究(23613)
- 经(20180)
- 技术经济(18662)
- 科技(18396)
- 图书(18392)
- 问题(18166)
- 业(17260)
- 统计(16675)
- 版(16591)
- 理论(16361)
- 商业(15550)
- 资源(15501)
共检索到495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宏伟
"碳锁定"是碳基技术体制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形成的,由技术锁定、系统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相互强化的超稳定结构,所以实现"碳解锁"需要社会技术景观对碳基技术体制产生冲击。在对社会技术景观的内涵和五种变化类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划分了碳基技术体制演化的四种理想模式,并通过热电涡轮机和氯氟烃技术两个案例,论证了强化"碳锁定"的体制再生产模式,以及体制转向、体制演替和体制替代三种"碳解锁"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宏伟
"碳锁定"是碳基技术体制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形成的,由技术锁定、系统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锁定相互强化的超稳定结构,所以实现"碳解锁"需要社会技术景观对碳基技术体制产生冲击。在对社会技术景观的内涵和五种变化类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划分了碳基技术体制演化的四种理想模式,并通过热电涡轮机和氯氟烃技术两个案例,论证了强化"碳锁定"的体制再生产模式,以及体制转向、体制演替和体制替代三种"碳解锁"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关键词:
碳锁定 碳解锁路径 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宏伟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莹莹 谈石柱 陈倩婷 吴倩倩 斯娜莎 申亚梅 严少君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结果】(1)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2)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结论】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慧 涂家豪 郭丕斌
以中国能源系统为分析对象,基于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从景观层出发,探讨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具体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运用fsQCA方法进行模型验证,从而形成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1.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11个因素相互作用、协同互动的结果。2.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3条路径,分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型、居民环境诉求型和过渡型路径,且三者层次依次提高,表现出“殊途异效”的特征。其中,居民环境诉求型路径占主导地位。3.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西部、中部和东部依次向好。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中 昂昊 胡登峰
从微观动力机制层面来看,"区域碳解锁"本质上是一个多方演化博弈的过程,其系统均衡点的达成,最终归集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共识与行动逻辑。但在解锁实践中,基于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差异特性和复杂博弈关系,"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鸿沟亟待弥合。为此,考虑到中国新时期区域碳解锁的现实情景,将其微观动力结构分解为基础动力、发展动力和调节动力三个子系统,并对系统内各微观主体的行为策略展开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治理利益均衡机制、企业之间"竞绿"机制和公众亲环境行动机制三个维度,尝试构建指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区域碳解锁一体化微观驱动框架。
关键词:
区域碳解锁 微观主体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蕊 徐倩 赵意
明晰传统产业效率锁定的成因并助力其效率解锁,对于新时期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意义重大。规模报酬递增、转换成本偏高与认知局限强化了传统产业对现行技术与制度的路径依赖,致使其效率水平长期处于低位运行。而"人工智能+"模式则恰好能够为我国传统产业效率解锁提供全新的解决路径。传统产业可以充分借助人工智能"链接、集聚、赋能"的技术特性,遵循技术融合、产品业务融合与市场融合的顺序,打破只有在规模经济前提下才能获取经济利益的守旧生产理念,实现要素优化配置,降低成本耗费,摆脱路径依赖。与之相应,我国还应该从人才培养、技术效益、市场机制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为传统产业纯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全面解锁扫除现实障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飞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景观 保护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强 郭凯 刘琳 贾连光
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标示校园内部原有的特征结构、以多种渠道丰富校内建筑结构类型、结合科研实验展示前沿新式结构等方式,形成体现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景观,把校园建设成为景观式结构实验教学基地。景观与实验教学平台的有机融合,不仅体现了"建筑育人""景观即专业"的特色教学思路,提升了校内景观的文化内涵及层次,便利、安全、低成本地实现了专业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结构实验 教学基地 景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宏伟
对技术种群缝隙竞争演化模型的分析表明,在"碳锁定"背景下,低碳技术在主流市场会遭遇碳基技术体制的排挤,缝隙市场能为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受保护的空间,为实现"碳解锁"创造条件。缝隙创新分为竞争性缝隙创新和互补性缝隙创新两类,相应地,"碳解锁"缝隙创新战略分为替代战略和兼容战略。二者实现"碳解锁"的路径和方式不同,替代战略包括竞争性缝隙形成、缝隙积累与分叉、体制替代3个阶段,兼容战略包括互补性缝隙形成、体制兼容和体制低碳化转型3个阶段。在"碳解锁"路径选择时需权衡这两种战略的利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秋玲 武文 孙文清
都市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转型,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入现代科技型发展模式。随之建立起来的都市农业景观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场所。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调节能力有限,都市农业景观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创新性地提出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指导都市农业景观建设。反之,都市农业景观建设也能引导经济学行为。
关键词:
经济学 都市农业 景观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润强 彭威浩 陈娟 唐雪琼 严兴佩 薛高洁 赵辉 汪琦
【目的】通过解析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傣族与布朗族民族村寨三生空间的生态智慧,提出景迈山村落景观的营建模式,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景观营建提供借鉴参考,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支持与研究案例。【方法】选取景迈山傣族与布朗族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法、图解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案例地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景迈山民族村寨三生空间整体景观构成特点为平面景观由外而内“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嵌套模式与立面景观“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垂直模式交互耦合,形成高度复合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系统。生态空间独特的“万物有灵”宗教信仰,生活空间民族村寨建造技术与民风民俗,生产空间土地垂直利用方式以及林间、林下种植技术,凸显了千百年来当地民族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卓越生态智慧。基于生态智慧的研究,提出宏观生态本底、中观总体布局、微观节点设计的景观营建模式,打造“乐居”美丽乡村景观环境。【结论】景迈山村落景观营建模式体现当地居民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优良生态伦理,实现人地和谐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自然—生态—人文”高度复合的美丽乡村景观构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中华 成鹏飞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出现碳锁定现象。中国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对碳锁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选用合适的指标来衡量碳锁定有助于理解碳锁定。本文通过测算1990-2014年中国碳汇量和碳排放量,用两者的差值作为碳超载量,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对碳锁定的程度以及变化趋势做出基本判断,然后利用ECM模型对碳锁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2003年为界限,1990-2002年期间中国未出现碳超载,从2003年开始碳超载为正,以后逐年增加,碳锁定程度越来越严重;(2)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技术投入在长期和短期内对碳锁定都有抑制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对碳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