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8)
2023(15799)
2022(13645)
2021(12869)
2020(10616)
2019(24549)
2018(24055)
2017(46754)
2016(25260)
2015(28351)
2014(28311)
2013(27780)
2012(25220)
2011(22392)
2010(21973)
2009(19735)
2008(19310)
2007(16637)
2006(14191)
2005(11719)
作者
(69151)
(57736)
(57170)
(54684)
(36487)
(27700)
(26107)
(22804)
(21955)
(20292)
(19638)
(19309)
(18007)
(17960)
(17849)
(17474)
(17195)
(17192)
(16458)
(16313)
(14112)
(13864)
(13738)
(13166)
(12991)
(12668)
(12546)
(12523)
(11513)
(11370)
学科
(104705)
经济(104505)
管理(78556)
(69984)
(59507)
企业(59507)
方法(49952)
数学(43356)
数学方法(42816)
(37446)
(27294)
中国(26401)
地方(22879)
业经(22331)
(20554)
(20393)
财务(20320)
财务管理(20258)
企业财务(19095)
(17574)
农业(17451)
理论(17370)
(16649)
(16057)
贸易(16053)
环境(15702)
(15538)
技术(15004)
财政(13917)
(13324)
机构
大学(347048)
学院(346280)
管理(141812)
(138719)
经济(135835)
理学(124594)
理学院(123291)
管理学(121072)
管理学院(120446)
研究(109840)
中国(80860)
(71554)
(69945)
科学(68614)
财经(53796)
(53196)
(51068)
中心(50844)
业大(50666)
(49037)
(48747)
研究所(48459)
(44868)
师范(44484)
北京(44330)
经济学(42489)
(40606)
财经大学(40269)
农业(39812)
(39028)
基金
项目(247108)
科学(195836)
基金(181317)
研究(180427)
(157030)
国家(155761)
科学基金(135534)
社会(116224)
社会科(109654)
社会科学(109621)
基金项目(96845)
(95814)
自然(88298)
自然科(86271)
自然科学(86250)
自然科学基金(84655)
教育(83233)
(80477)
资助(74084)
编号(73250)
成果(57821)
(54944)
重点(54788)
(51681)
(51259)
课题(49208)
国家社会(47875)
创新(47802)
教育部(47616)
科研(47601)
期刊
(142901)
经济(142901)
研究(99171)
中国(60104)
(57834)
学报(53179)
管理(49259)
科学(49016)
(44698)
大学(41158)
学学(38936)
教育(35286)
农业(31412)
技术(29916)
财经(25918)
(24335)
金融(24335)
经济研究(23444)
业经(23123)
(22096)
问题(18527)
理论(18276)
实践(16909)
(16909)
图书(16440)
(16439)
技术经济(16372)
财会(16157)
科技(16105)
(15385)
共检索到487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晓波  邢戬  王作文  
文章构建了一个考虑两类家庭行为和住房资产价值的生命周期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住房价格的上涨存在着边际递减的"马太效应",这说明房价导致的贫富差距不会无限扩大,而是会收敛于某一区域。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房价上涨与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损失呈正相关性,证明了房价的上涨通过对两类家庭个体产生相反的作用,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最终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最后认为房价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现象的根源在于住房需求具有双重属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切实施行住房供给的双轨制,通过供给保障房来分离住房的消费与投资属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大鹏  陈鑫  
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实施,以及近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房产已经成为家庭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家庭财富再分配格局由此出现了新的变化,家庭财富水平高低主要由其持有房产数量的多寡来划分。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够体现当前我国房产持有差异的"异质家庭"(划分为富裕家庭、中产家庭、低收入家庭三类)DSGE模型,用以模拟外生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并以同质家庭模型作为参照,探讨不同家庭财富分配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在"异质家庭"条件下,宽松货币政策对消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大鹏  陈鑫  
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实施,以及近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房产已经成为家庭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家庭财富再分配格局由此出现了新的变化,家庭财富水平高低主要由其持有房产数量的多寡来划分。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够体现当前我国房产持有差异的"异质家庭"(划分为富裕家庭、中产家庭、低收入家庭三类)DSGE模型,用以模拟外生的货币政策冲击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有效性;并以同质家庭模型作为参照,探讨不同家庭财富分配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在"异质家庭"条件下,宽松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和总产出的刺激作用被明显削弱,也就是说由房价上涨而导致的家庭财富再分配使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是否应该采取盯住房价的逆向调节货币政策?进一步的模拟分析表明:在"异质家庭"模型中,盯住房价的货币政策不但加剧房地产市场波动,而且也无益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货币政策本身对改变家庭财富再分配作用有限。提升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还需要综合实施包括土地供给、住房保障、税收调节以及市场监管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第二,鉴于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分配不均的局面已经形成,并且居民贷款购房和租房的比例都比较高,因而不宜实行盯住房价的货币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辉  樊丽卓  
本文利用我国城镇居民调查数据,通过测算征收房产税前后的基尼系数,实证考察房产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房产税降低了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缩小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正效应;随着高收入户房产收入的增加,房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不断提升,房产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呈不断增强趋势。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房产税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学良  
近两年,随着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全国联网,为推进房产税改革扫除关键技术障碍,政府工作报告近两年连续提出要"推进房产税立法",措辞从"稳妥推进"变为"稳步推进",因此房产税改革有所提速,引起人民的普遍关切。房产税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在税制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到房产税的再分配效应,以保障居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平  燕洪  冯懿男  
尽管房地产税的税基是住房财富,但学界关于中国房地产税对财富分布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的量化测算并不多见。本文基于财富结构分层和不同的税制要素对房地产税的财富再分配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由于财富水平较低的家庭房产财富占比相对更高,如果政府开征房地产税且不将其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则房地产税对财富分布会有一定的逆向调节作用,反而使得财富不平等程度上升。如果政府将房地产税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在无减免的税制设计下,则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会下降5%-10%。房地产税的财富再分配效应不是来自收税环节,而主要来源于其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本化效应,因此,减免越多,其财富再分配效应越弱。本文结论佐证了房地产税在实现价值捕获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强调房地产税财富再分配效应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量其削弱受益税属性的潜在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志国  闫作远  苏治  杜晓宇  
股权分置改革是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本文具体讨论股权分置改革的财富创造效应,以及财富在不同主体间的再分配效应。46家试点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股权分置改革过程能够创:造财富,非流通股东的收益明显高于流通股东的收益,且流通股的超常收益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说明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东,尤其是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处于有利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骏川  
住房价格波动主要通过抵押效应和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不同的影响渠道却包含着截然不同的政策含义,因此对两种效应的区分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基于我国31省(市)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住房价格影响经济增长的抵押效应显著为正,财富效应显著为负,且抵押效应显著强于财富效应;房价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具有时间结构性差异,在2004年后,房价变动的抵押效应和财富效应均有明显增强;在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房价变动的财富效应与抵押效应均有所增强;家庭面临借贷约束越紧时,房价变动的抵押效应越强,而财富效应会减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涛  牛舒  
房产税是对财产征收的存量税,研究其财富分配效应,对于缩小贫富差距,构建有利于财富公平分配的房产税制度具有关键作用。笔者运用微观模拟方法,基于44 343个家庭的调查数据,以及12种房产税改革方案,对房产税的整体财富分配效应进行测度,并深入研究影响财富分配效应的各税制要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房产税对调节财富分配不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主要在调节城镇住房财富的分配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房产税财富分配效应程度主要取决于纵向公平效应的大小,亦即由平均税负与税收累进性决定。平均税负对房产税纵向公平效应的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翌秋  管宁宁  
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已有研究中得到佐证,在住房市场和住房信贷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讨论贷款购房带来的还贷经济压力是否抑制了房产"财富效应",在我国特有的消费文化和居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刺激国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在引入购房方式相关变量后对房产"财富效应"进行了再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住房"财富效应"广泛存在,是否持有住房、住房套数和住房价值对家庭消费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如果脱离购房方式,单一考虑住房"财富效应"不尽准确,在考虑了购房方式和待偿房款额变量后,发现贷款购房方式缓解了家庭预算约束,待偿房款额对住房"财富效应"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房奴效应"对于住房"财富效应"具有一定的削弱,但不足以抵消住房价值提高对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杨锐锋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数据,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和计算城市房价收入比,分析房价收入比对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房价收入比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拥有大小产权房和不同收入阶层家庭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高时家庭消费水平也相应较高,但房价收入比高却显著降低了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弹性;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有房出租家庭消费的房产财富效应受房价收入比高的弱化影响更小,拥有大产权比小产权房更能抵御房价收入比高对消费房产财富效应的弱化影响,高收入家庭的抵御能力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明月  臧旭恒  
文章借助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分城乡重点分析了房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对有房家庭不同资产价值影响效应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拥有房产能显著地提升家庭消费,城镇家庭房产的消费弹性系数在0.063~0.068之间,农村家庭房产的消费弹性系数在0.062~0.085之间,农村家庭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其他物质资产、房产、金融资产。且城乡其他物质资产及金融资产较多的家庭,其房产的财富效应相应较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苗振青  
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近年来一个持续升温的话题,而个人所得税是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然而这种改革的作用十分有限。个人所得税在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公平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建议扩大征税范围,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实行按年计征的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健全纳税档案管理,加强对各类纳税人的监督管理;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财产转让所得的征管力度。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馨颖  
继承税和赠与税是政府增加税收和调节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中央政府重视发挥继承税和赠与税的作用,不断加强两税的制度建设,适时出台和调整有关两税的社会政策方面优惠政策以及2015年两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艺  李娜  
文章利用最新公布的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考察房产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存在的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1)有房家庭的总消费较无房家庭高;(2)家庭房产总值对家庭总消费及食品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产财富消费弹性小于金融资产;(3)房产数量越多,房产总值对家庭总消费的影响越小。在制定拉动需求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房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