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76)
2023(15774)
2022(13780)
2021(12936)
2020(10718)
2019(24777)
2018(24522)
2017(47515)
2016(25475)
2015(28196)
2014(27997)
2013(27236)
2012(24813)
2011(22057)
2010(21701)
2009(19451)
2008(18595)
2007(16161)
2006(13665)
2005(11258)
作者
(69852)
(57960)
(57496)
(54988)
(36804)
(27996)
(26237)
(22731)
(21975)
(20451)
(19845)
(19431)
(18281)
(17938)
(17930)
(17554)
(17414)
(17245)
(16590)
(16542)
(14163)
(14119)
(13922)
(13318)
(12968)
(12769)
(12757)
(12753)
(11627)
(11508)
学科
(95618)
经济(95419)
管理(75466)
(72931)
(62736)
企业(62736)
方法(48151)
数学(41114)
数学方法(40521)
(25459)
中国(25396)
(25301)
业经(22689)
(21098)
技术(20925)
理论(19088)
地方(18478)
农业(16943)
(16641)
(16595)
(16576)
财务(16568)
财务管理(16540)
(15883)
贸易(15874)
企业财务(15753)
(15421)
环境(14737)
(13966)
(13930)
机构
大学(347862)
学院(347204)
管理(141856)
(134309)
经济(131461)
理学(124727)
理学院(123373)
管理学(121072)
管理学院(120417)
研究(109566)
中国(78705)
(71899)
科学(69236)
(60733)
(52975)
(52831)
业大(52350)
中心(50517)
财经(49923)
研究所(48707)
(48591)
(46692)
师范(46248)
(45609)
北京(44367)
农业(41451)
经济学(40385)
(40264)
(39628)
财经大学(37610)
基金
项目(249692)
科学(197830)
研究(182710)
基金(181775)
(157989)
国家(156652)
科学基金(136340)
社会(116093)
社会科(109394)
社会科学(109362)
(98491)
基金项目(97225)
自然(89542)
自然科(87556)
自然科学(87534)
自然科学基金(85966)
教育(85739)
(82643)
编号(74268)
资助(73769)
成果(58920)
重点(55468)
(55229)
(55083)
(52121)
创新(50924)
课题(50736)
科研(47957)
教育部(47743)
国家社会(47290)
期刊
(137198)
经济(137198)
研究(97170)
中国(63066)
学报(54807)
管理(51690)
科学(50891)
(47029)
(46327)
教育(44315)
大学(42457)
学学(39885)
农业(33006)
技术(32346)
(24790)
金融(24790)
财经(23862)
业经(23334)
经济研究(22083)
(20409)
科技(18544)
图书(17651)
问题(17636)
(17042)
技术经济(16716)
(16295)
理论(15992)
商业(14853)
现代(14754)
实践(14735)
共检索到482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曹丞  王文静  
该课程研究以基于“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思想“走进历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设计理念 ,以丰富、真实的社会性情境为支撑 ,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域外文化为课程的基本内容 ,以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课程的基本任务。该课程以展开性与表现性课程目标为课程设计目标的主要取向 ,具有社会情境性、开发共创性、学生参与性和方式开放性等特点 ,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课程实践开发的初步尝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菊华  李太儒  
社交网站的普及带来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在新的商务情境下,消费者角色从被动变为主动,引起价值创造模式的变化,价值创造过程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根据创造主体的不同阐述三种价值创造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商品主导逻辑、服务主导逻辑和顾客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创造。结合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社会性、互动性、参与性三个特性,构建社会化电子商务情境下的价值共创过程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社会化电子商务情境下的价值共创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分析现有研究不足,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菊华  李太儒  
社交网站的普及带来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在新的商务情境下,消费者角色从被动变为主动,引起价值创造模式的变化,价值创造过程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根据创造主体的不同阐述三种价值创造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商品主导逻辑、服务主导逻辑和顾客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创造。结合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社会性、互动性、参与性三个特性,构建社会化电子商务情境下的价值共创过程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社会化电子商务情境下的价值共创提供参考。最后通过分析现有研究不足,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郁锋  周翔  
2016年至2020年期间“直播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大量个人、企业和组织积极进入“直播电商”这一新兴创业生态中。探索多元化主体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机会共创,是揭示“直播电商”领域创业动态的关键,也是理解“直播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数字可供性视角,以MCN机构为主要分析对象,归纳“直播电商”情境下数字机会共创模式和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可供性分为真实可供性(包括物理、功能两个维度)和感知可供性(包括知觉、认知两个为维度),分别影响机会集构建和机会共创阶段。(2)机会集构建阶段,以物理和功能可供性为基础,新兴MCN机构及相关参与者通过试验性机制,构建了“私域流量型机会集”,既有MCN机构及相关参与者通过组合性机制,构建了“公域流量型机会集”。(3)机会共创阶段,新兴MCN机构利用知觉可供性共享形成大规模可视和超长持续性效应,将私域流量型机会集转化成新兴组织间的机会共创模式。既有MCN机构利用认知可供性共享形成矩阵化编辑和大数据联结效应,将公域流量型机会集转化成既有机构间的机会共创模式。研究归纳了数字可供性的基本内涵、机制和效应,进而构建“数字可供性-数字机会集-数字机会共创”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出两种数字机会共创模式,丰富了数字创业、机会共创以及数字可供性的内容,为揭示直播经济的发展动力提供理论启示,对现有直播领域各类参与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乔晓春  
为了充分整合资源,使国内更多的学者和学生受益,改变中国社会科学的落后和不科学的现状,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开办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课程班。本文介绍了暑期课程班的基本情况、课程设置、培训特点以及办班的经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菊华  程小燕  李太儒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品牌社区中用户内容创建行为与价值共创体验的关系模型,并以魅族社区用户为调查对象,收集用户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正向影响用户内容创建行为;用户内容创建行为正向影响价值共创体验;社会支持通过用户内容创建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价值共创体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文松   张雪   张睿   汪家源   陈宝莲  
在互联网时代,虚拟CSR共创是平台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研究主要从用户利己的心理视角切入,关于利他视角下用户持续参与意愿的研究仍较为缺乏。本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了一个涵盖用户持续参与虚拟CSR共创意愿前因、过程与适用性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发现:(1)感知虚拟CSR共创真实性对用户持续参与意愿有积极影响;(2)感知道德和信任CSR承诺在感知真实性与用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3)时间压力负向调节感知真实性对用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4)用户的集体主义倾向能缓冲时间压力对感知虚拟CSR共创真实性与持续参与意愿关系的负向影响;(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感知虚拟CSR共创真实性对低收入用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更强。研究结论对平台情境下,企业利用虚拟CSR共创活动增加用户黏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牛振邦  白长虹  张辉  
顾客与企业偶尔的、无意识的或被动的浅层互动不等于价值共创,顾客也并非天然具有参与任何一家企业的价值共创意愿。企业需要在"面"互动、"点"互动、"交集"互动中,增进顾客的良好品牌体验,进而使顾客产生价值共创意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国际社会创业企业是解决当今全球社会问题的主要力量,价值共创是嵌入在国际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逻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以比亚迪为代表,从社会网络的三个层面并结合价值共创的三个阶段,探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的形成是实现国际社会创业价值共创的前提,多元网络中的要素是形成价值共创各阶段主要维度的因素;(2)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过程中,观念共识阶段包括决策共识、市场共识与技术共识,价值共生阶段包括共建营商环境、共谋市场发展与共同研发新品,价值共赢阶段包括公私两利、休戚与共与相得益彰;(3)价值共创各阶段维度的逻辑整合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了强关系网络并互为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价值共创机制,以更高效地协同解决国际社会问题。本文不仅推进了国际社会创业与社会网络理论的交叉研究,还丰富了国际社会创业的研究情境,拓展了价值共创过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对企业学习如何在国际社会创业中构建社会网络,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学成  陶晓波  
本文在传统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柔性价值网的概念,指出因重构、链接和互动而形成的柔性价值网是社会化商务环境中价值共创的最终结果,并基于此总结提出社会化商务背景下企业价值共创亟需关注的研究命题,旨在提高企业进行动态、可持续价值创造的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德文  张婕琼  高维和  
基于价值共创和共创角色,本文以案例研究法探讨快发不同阶段各主体对于价值共创的“价值需求-创造行为-创造结果”理论模型,从动态的视角解释多主体价值共创角色的互动和转变机制。研究表明:在初创时期,快发通过铺设直营店网点,通过新奇的经营方式吸引消费者,创造了实用价值和品牌价值;在扩张期,快发通过扩大规模和数字化能力的运用,创造了体验价值和数字价值;在成熟期,快发承担社会责任和关联阿里生态的使用,创造了网络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随着快发的不断发展,价值共创阶段也不断深化,许多消费者也完成了向加盟商和员工共创角色的转变。为进一步优化连锁加盟服务业的发展,建议企业应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市场动态趋势满足不同主体的价值诉求。同时,企业也要根据发展的不同时期,实现不同的价值创造结果,并以此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加盟企业,完成价值创造角色的转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其辉  
根据网站学习平台的后台统计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原因主要是资源建设者囿于传统价值生产思维,视学习者为价值消耗者,单方面建设学习资源,忽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没有意识到学习者具有价值共创功能。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创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之道。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指导,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创模型从明确需求、共同设计、建设资源、学习体验、到评价反馈五个环节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最终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价值共创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红岩  周雯  孟祥茜茜  
随着顾客参与价值共创作用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从顾客心理角度对价值共创理论开展深入研究。顾客心理所有权和顾客契合正是从心理影响层面反映公民意识的产生和顾客参与的心理投入程度,因此,以品牌忠诚度作为价值共创的成果变量,研究价值共创活动中顾客心理所有权和顾客契合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价值共创过程中应该从顾客心理所有权的效能感、自我认同、空间需求这3个维度来了解顾客需求、吸引顾客注意,在顾客契合的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的中介作用下,通过培养“所有者顾客”和“合拍顾客”来提升品牌忠诚度,从而通过价值共创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龙亮  李芬  尹贻林  李孝林  于晓田  
通过对国内EPC项目招标时点的研究和两阶段设计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揭示设计管理存在的利益悖论。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DART-PDCA模型,给出两阶段设计管理中存在的利益悖论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实现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合作共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振东  唐守廉  Pierre Vialle  
对价值共同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在原有服务主导逻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分析了企业和顾客在价值共创中的新角色,探讨了顾客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提出了一个价值共创概念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