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0)
- 2023(14899)
- 2022(12973)
- 2021(12192)
- 2020(10088)
- 2019(23388)
- 2018(23281)
- 2017(45634)
- 2016(24348)
- 2015(27450)
- 2014(27254)
- 2013(26721)
- 2012(24239)
- 2011(21795)
- 2010(21569)
- 2009(19660)
- 2008(18964)
- 2007(16629)
- 2006(14553)
- 2005(12279)
- 学科
- 济(101406)
- 经济(101212)
- 业(73017)
- 管理(66546)
- 企(52830)
- 企业(52830)
- 农(48719)
- 方法(47445)
- 数学(40329)
- 数学方法(39791)
- 农业(32360)
- 业经(26814)
- 中国(25145)
- 财(23612)
- 学(20909)
- 地方(19467)
- 理论(18061)
- 制(17711)
- 贸(16457)
- 贸易(16452)
- 和(16114)
- 易(15987)
- 技术(15644)
- 环境(14805)
- 务(14457)
- 财务(14385)
- 财务管理(14355)
- 策(13947)
- 发(13736)
- 企业财务(13624)
- 机构
- 学院(343620)
- 大学(342712)
- 管理(140718)
- 济(138382)
- 经济(135542)
- 理学(123776)
- 理学院(122521)
- 管理学(120317)
- 管理学院(119703)
- 研究(109280)
- 中国(80731)
- 京(70977)
- 农(68360)
- 科学(68089)
- 财(60024)
- 业大(56115)
- 所(53076)
- 农业(52396)
- 中心(51193)
- 财经(49269)
- 研究所(48639)
- 江(48196)
- 范(45401)
- 经(45129)
- 师范(45023)
- 北京(43720)
- 经济学(40934)
- 州(39160)
- 院(38947)
- 经济管理(38470)
- 基金
- 项目(242836)
- 科学(191899)
- 研究(179913)
- 基金(177045)
- 家(152954)
- 国家(151604)
- 科学基金(131611)
- 社会(114900)
- 社会科(107983)
- 社会科学(107950)
- 省(95099)
- 基金项目(94691)
- 自然(84853)
- 自然科(82855)
- 自然科学(82836)
- 教育(81954)
- 自然科学基金(81330)
- 划(78847)
- 编号(74894)
- 资助(71730)
- 成果(59206)
- 部(53973)
- 重点(53522)
- 发(51649)
- 创(50416)
- 课题(49574)
- 创新(46919)
- 国家社会(46819)
- 教育部(46411)
- 科研(46372)
- 期刊
- 济(150060)
- 经济(150060)
- 研究(96416)
- 农(69006)
- 中国(60528)
- 学报(53908)
- 科学(50314)
- 农业(47172)
- 管理(47008)
- 财(44063)
- 大学(42377)
- 学学(40106)
- 教育(36713)
- 业经(29911)
- 技术(29855)
- 融(27070)
- 金融(27070)
- 财经(23340)
- 业(21564)
- 经济研究(21554)
- 问题(20843)
- 经(19861)
- 版(17891)
- 图书(17022)
- 科技(16729)
- 技术经济(16447)
- 理论(16286)
- 现代(15334)
- 资源(15283)
- 实践(15010)
共检索到482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明秀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社会性别差异是导致社会权利缺少的主要原因。传统性别文化、传统性别分工、公共政策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城乡二元体制与社会性别观念的叠加造就了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利的缺失。因此,必须营造平等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改革完善公共政策,增进性别平等;培育完善女性维权组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结构中考量增进社会权利,才能有效增进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志胜 樊成
长期以来,农民工一直是中国社会中权利贫困的群体。随着该群体内部的代际更替,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成长的“新生代”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已经成为群体的中坚力量,据估计,“新生代”中至少1/3为女性,年龄多为18~25岁,大多初高中毕业。虽然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接受过较其前辈较高层次的教育,接受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熟悉了市场经济,也习惯了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明秀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明显改善,但与城市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依然贫困。为此,在分析社会排斥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遭遇到制度性的社会排斥造成其社会权利贫困的根源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利的保障体系,消除限制歧视政策,增加制度保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决策,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其社会权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社会排斥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权利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奉越、庞学光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特点,阐释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对转化学习的诉求,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转换学习的策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是指新生代农民工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转变的过程。其流动呈现出以下的特点:1.流动频率高;2.主要由农村流向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方向主要集中在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叶玲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建构可分为获得职业、获得认可、拓展交际、传承制度和文化等层次,而其宏观制度型、中观组织型和微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建构,个体和集体社会资本的建构,外联型、综合型和内转型社会资本的建构,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定位、企业重视规范、社区市民帮扶的共同保障,只有联合政府、企业和社区市民的共同力量,才能更加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资本的顺利建构。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资本 建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晓萍 袁丙澍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市化是一个适应和融合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互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融入城市进程。要充分利用单位、社区、专门的社会工作组织等多种社会资源,增加他们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互动,促进他们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互动 融入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既有群体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新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影响因素直接相关。因此,研究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的家庭、企业、政府、学校等主要社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与这些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得出主要社会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影响的基本判断,进而分析其未来发展态势及深层次影响,以期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价值取向 社会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操竹霞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群体逐渐崭露头角,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社会群体也在经历着各种消极、颓废的生命异化,严重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工作有必要介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 生命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奋生 闫慧 赵丹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与户籍所在地、迁出地和迁入地、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社会组织和工作场所等。相对第一代农民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政治文化更为容易,在工作生活中习得的政治文化更完整,政治社会化进程更快,但仍存在政治知识较为欠缺、政治技能有待提高、政治规范内化程度低、政治态度有待端正和政治人格需要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政治知识宣传教育、拓展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国史国情教育、提高经济收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相关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和优化工作场所等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翰青 谭明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比较频繁,并且多为水平流动和向上流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情况是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相关的各种社会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社会关系网来说,"强关系"与"弱关系"都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过程中所利用的重要关系网络,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和具体功能并不相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放 谭明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苏南地区581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职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各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探究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心理特征,以达到提升其职业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适应性位于一般水平,且各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龄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学历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薪酬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资本 社会排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俊良 郭显超 张鸣鸣
根据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和行为方式。但是,当前的社会管理体制和体系架构存在诸多障碍,使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管理存在诸多困难,在掌握信息、提供服务、化解矛盾、开展管理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不利于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形势下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为此,建议从社会管理的体系、方式、管理对象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创新,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管理 体制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丽霞 高君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而严重受阻。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社会保障和市民化需求的迫切性、社会保障与市民化的关联性,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路,推进其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社会保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俭国 张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