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6)
- 2023(11132)
- 2022(9522)
- 2021(9002)
- 2020(7704)
- 2019(17567)
- 2018(17412)
- 2017(32938)
- 2016(17704)
- 2015(20029)
- 2014(19790)
- 2013(18858)
- 2012(16937)
- 2011(14879)
- 2010(14514)
- 2009(13134)
- 2008(12630)
- 2007(11246)
- 2006(9597)
- 2005(8011)
- 学科
- 济(63105)
- 经济(62934)
- 管理(58482)
- 业(51374)
- 企(44786)
- 企业(44786)
- 方法(32804)
- 数学(27273)
- 数学方法(26901)
- 财(21090)
- 农(18704)
- 中国(16731)
- 业经(15382)
- 制(14763)
- 务(14139)
- 财务(14076)
- 财务管理(14041)
- 学(14035)
- 理论(13490)
- 企业财务(13317)
- 和(12622)
- 农业(12138)
- 银(11577)
- 银行(11551)
- 行(10862)
- 地方(10861)
- 体(10608)
- 划(10346)
- 技术(9893)
- 贸(9800)
- 机构
- 大学(233114)
- 学院(232729)
- 管理(97181)
- 济(90775)
- 经济(88717)
- 理学(82950)
- 理学院(82107)
- 管理学(80681)
- 管理学院(80219)
- 研究(72864)
- 中国(58633)
- 京(48206)
- 科学(45210)
- 财(44940)
- 农(39388)
- 中心(36843)
- 江(35901)
- 业大(35731)
- 财经(35178)
- 所(34935)
- 经(32130)
- 研究所(31921)
- 农业(30473)
- 范(29579)
- 师范(29202)
- 北京(29008)
- 州(27837)
- 院(27378)
- 经济学(26908)
- 财经大学(26406)
- 基金
- 项目(165070)
- 科学(131385)
- 基金(121772)
- 研究(120009)
- 家(106648)
- 国家(105774)
- 科学基金(92089)
- 社会(77501)
- 社会科(72545)
- 社会科学(72522)
- 基金项目(65022)
- 省(64307)
- 自然(60724)
- 自然科(59357)
- 自然科学(59339)
- 自然科学基金(58287)
- 教育(56035)
- 划(54458)
- 编号(48950)
- 资助(48560)
- 成果(38526)
- 重点(37001)
- 部(36763)
- 创(34687)
- 发(34013)
- 课题(32594)
- 科研(32521)
- 创新(32407)
- 国家社会(32094)
- 教育部(31773)
共检索到343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永毅 赖潭海 罗爱平 冉现永
用户恶意欠费和虚假开办业务一直是困扰电信企业的难题。文章提出将电信用户缴费信用加入社会征信体系,依靠和利用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威慑恶意逃费等不良信用行为,以维护电信企业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征信体系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并开辟了一条电信用户信用信息增值服务的新途径。
关键词:
社会征信 电信 客户 信用管理 增值服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星霖 曾华
《条例》颁布实施,为征信业的健康成长与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将对商业银行应用征信信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业务发展和客户服务产生积极的影响自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创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到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在全国颁布施行,整整过去了10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东 唐德鑫
本文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中国社会严重的信用缺失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构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关键词:
信用 信用体系 征信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晓灵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对广义征信、信用管理行业、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等经常被模糊的概念进行梳理,分析中国式"征信"概念的变迁及其对广义、狭义征信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讨论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框架设计、运行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十年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征信系统的"中国模式",并指出这个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亚廷
分析各层次征信活动及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提出信用信息服务业"形成信息记录、建立征信系统和进行信用评级(分)"三个发展阶段的框架。在此过程中,政府要推动公共信息的公开可得,形成各层次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信用报告与信用评分(级)有序使用的制度。同时,深入分析基于商业信息的征信系统与基于公共信息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区别,并尝试在社会信用体系背景下研究二者的互联互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湛继红
本文主要探讨了金融征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我国金融征信的模式选择,介绍了我国金融征信发展历程,并指出要以金融征信为核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
金融征信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于红霞 汪波 钱荣
针对基于客户价值矩阵的客户类型划分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三维价值评价体系,除客户价值和客户潜在价值之外,将企业自身相对优势作为第三个变量指标,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判断出各指标的价值高低,借助三维价值体系图,将客户分为八类,同时本文针对这八类客户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资源配置及价值提升策略,从而帮助企业培养更强的客户导向意识,引导企业业绩改善的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京慧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吉平 高宏业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征信充分发挥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防范信贷风险、促进信用交易规模扩大、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维护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稳定等核心作用。近年来,河北省以健全完善征信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征信体系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各领域、各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探索出一条依托征信系统推进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关键词:
征信系统 社会信用体系 信息不对称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禹衡 王金雨
在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的背景下,二代征信系统已正式上线,其在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相关法律问题。二代征信系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一是数据采集范围的选取上进行了多方面变更;二是在数据记录及传输时间上加以改进;三是在司法适用主体层面实行差异化的适用主体调整,契合了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为更好发挥二代征信系统的作用,应前瞻性地构建刑事合规体系,特别是电子防护和隐私保护。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圣俊 刘志光 许可
自《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征信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征信业整体规划不足、市场监管难、信息安全威胁、征信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系模糊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从征信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征信业的发展路径可以按照"四先四后"的思路实施推动,明确征信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与边界,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统一征信数据标准,强化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并对央行征信中心的定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征信业 征信市场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圣俊 刘志光 许可
自《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征信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征信业整体规划不足、市场监管难、信息安全威胁、征信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系模糊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从征信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征信业的发展路径可以按照"四先四后"的思路实施推动,明确征信市场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关系与边界,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统一征信数据标准,强化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并对央行征信中心的定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征信业 征信市场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勇
我国个人信用社会征信体系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和专业人才匮乏,个人信用资料不全,信用数据开放渠道不通畅,缺乏科学、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价机制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信用资料和完善个人信用评价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个人信用 社会征信体系 征信监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姣娇 赵涛
顾客满意度已被实务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如今顾客满意度评价与行业特征结合的趋势愈加显著。针对电信企业特点、集团客户服务要求,构建电信企业集团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模型,注重对顾客商业消费过程的剖析,关注集团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当前表现与期望的差异程度、与完美移动网络服务商的差异程度评价,不仅具有普适性,而且对于我国电信企业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提升顾客满意度提供一定助力。
关键词:
电信企业 集团客户满意度 测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