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5)
2023(12569)
2022(10426)
2021(9840)
2020(7801)
2019(17679)
2018(16915)
2017(32193)
2016(16745)
2015(18323)
2014(17829)
2013(17223)
2012(15530)
2011(13848)
2010(13405)
2009(12047)
2008(10983)
2007(9581)
2006(8130)
2005(6349)
作者
(42789)
(36046)
(35893)
(34194)
(22550)
(17297)
(16264)
(14028)
(13854)
(12314)
(12267)
(12245)
(11137)
(11093)
(10769)
(10568)
(10506)
(10468)
(10223)
(10115)
(8607)
(8603)
(8441)
(8350)
(8148)
(8004)
(7693)
(7687)
(7087)
(7010)
学科
(71723)
经济(71546)
(45931)
管理(44109)
(32926)
企业(32926)
(32242)
方法(31631)
数学(27331)
数学方法(26961)
农业(22303)
中国(20131)
业经(19404)
地方(18727)
(17212)
(12540)
(11062)
(11047)
理论(10599)
环境(10496)
(10394)
收入(10037)
(10003)
贸易(9993)
(9699)
地方经济(9585)
技术(9427)
(9156)
银行(9151)
(9124)
机构
学院(223325)
大学(218451)
(92537)
经济(90680)
管理(90050)
理学(79294)
理学院(78457)
管理学(77079)
管理学院(76640)
研究(68835)
中国(52135)
(42777)
(41057)
科学(40503)
(36102)
中心(34530)
财经(33101)
(32621)
业大(31757)
(30810)
(30806)
师范(30557)
(30320)
经济学(29054)
研究所(28119)
农业(26579)
经济学院(26346)
(25868)
(25623)
北京(25389)
基金
项目(163691)
科学(132189)
研究(124854)
基金(120296)
(102879)
国家(101910)
科学基金(89873)
社会(84483)
社会科(79027)
社会科学(79005)
(65295)
基金项目(64413)
教育(57651)
自然(54888)
(53684)
自然科(53627)
自然科学(53616)
自然科学基金(52627)
编号(51548)
资助(46098)
成果(40016)
(36955)
重点(36616)
(36551)
国家社会(35174)
(34941)
课题(34594)
创新(32495)
(32377)
人文(32288)
期刊
(101252)
经济(101252)
研究(59850)
中国(44245)
(38247)
(30699)
管理(30466)
学报(30318)
科学(30173)
教育(25411)
大学(25400)
农业(25384)
学学(24011)
业经(20684)
技术(20269)
(19351)
金融(19351)
财经(15687)
经济研究(14761)
(13553)
问题(13504)
(11598)
资源(10701)
统计(10375)
科技(10050)
(10047)
技术经济(9999)
农村(9922)
(9922)
理论(9876)
共检索到316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尚艳春  
虽然我国目前已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尤其是乡村连片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反贫困工作任务依旧艰巨。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探究了社会工作介入乡村反贫困的可行性以及乡村反贫困效果提升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反贫困效果提升路径,包括重视加强贫困者能力,社工机构参与脱贫绩效考评;丰富脱贫方法,健全社会支持网络,引入社会资源;引导治理主体积极参与,优化扶贫政策宣传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红娥  童星  
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全球消费社会的到来。这使得新穷人现象日渐凸显,并成为影响甚至主导整个社会转型的核心线索。作为新穷人的典型表现,乡村新贫困既包括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村民难以获得以城市生活方式为参照的社会公认生活水准而引发的结构性贫困,也包括由消费欲望激发的社会心理性贫困。由此,乡村消费转型表现为如下困境:私人消费中,个体消费认同在地和脱嵌的困境以及家庭消费规范物质化和人伦的两难;集体消费中,消费品"上移"和"下乡"的悖论。为应对这些困境,必须从消费角度,破解"新穷困"的结构性和文化困境,实行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东波  颜宪源  
人文贫困是21世纪困扰人类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农村人文贫困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社会的专业助人活动与反贫困关系紧密。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特殊的社会工作领域,农村社会工作持守的社会公正、社会关怀和真诚信任的伦理情怀,以及其秉承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关爱与互助合作价值取向及其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工作模式的基本假设及其所采用的策略是其有效介入农村反人文贫困的可能性所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晓绒  
心理贫困是高校贫困生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之一。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工作方法,将其引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可为当前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新思路。从当前贫困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着手,分析社会工作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方面的优势所在,提出把尊重与平等、助人自助和服务至上的专业理念融入心理扶贫工作中,并将个案、小组、社区三大专业方法作为具体途径,来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障与精神支柱,作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或遗失、村庄作为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特征逐步弱化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积极传承农耕文明、加速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通过对L乡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贫困治理场域的国家自主性呈现一种嵌入式自主的形态。在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通过贫困治理目标、贫困治理动员机制以及扶贫项目的分类嵌入,国家在贫困治理中体现出明显的自主性,提升了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由于国家自上而下嵌入的刚性的贫困治理体系无法有效适应多元化的乡村社会,其认证能力、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能力存在有限性,国家自主性的嵌入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应从国家在乡村社会的认证能力、在贫困治理场域中的动员能力及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共性等方面着手,提升国家在贫困治理中的权威及政策执行能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历  龙花楼  屠爽爽  张英男  
对于多数农村地区而言,贫困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摆脱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和单一生产功能,乡村多功能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日渐受到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多功能路径有助于减少贫困发生率,并提高农村社区和家庭面对生存压力的能力。论文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在阐释乡村多功能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基于多功能视角剖析贫困村域乡村发展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总结提炼其创新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贫困村域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①在内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海南省什寒村实现了从弱势的贫困农村向产品多样化的多功能乡村转变;②乡村农业生产、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乡村弹性具有积极意义;③驱动乡村多功能演化的因素包含政策支持、市场需求、自然本底、资金技术、行为主体和文化特质等多个方面;④针对贫困村域乡村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从宏观层面提供乡村振兴外援力、从中观层面促进乡村振兴交互力、从微观层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通过总体谋划、各个击破以实现乡村振兴。最后从多功能视角,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传俭  
当经济资源潜力相对充分时,经济资源错配造成生产效率损失引发的社会产品总量不足,是造成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社会产品分配方式,决定着谁将以"贫困者"的人口特征来承担社会产品不足缺口和不公平分配的后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剥削问题,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阻碍了劳动要素与经济资源的合理匹配,也造成社会总产品难以在城乡之间进行公平地分配,使大量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消除农村贫困不仅要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资源匹配的阻碍,还要将更多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农村居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国河  平卫英  孙萍  
通过对江西省W县Y村妇女互助储金会项目案例调查,深入剖析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反贫困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发展性社会工作在W县Y村的反贫困实践中确实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且这种扶贫的作用不是短平快的,而是可持续的。Y村的经验表明,以自我发展和自我赋能为导向,注重对农民合作组织和合作经济项目的培育与赋能,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扶贫项目就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此外,注重发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并创新项目运作模式,重视项目化、本土化和参与式发展,以降低项目运作和服务成本,对面临诸多资源约束的反贫困社会工作至关重要。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了现有实践中的不足:一是社会工作在农村扶贫开发体系中的定位受忽视;二是社区合作经济的治理机制有待完善;三是改善其在直接提供贫困个案服务方面的不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蒋蓉华  胡中峰  
本文以广西为例,分析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效果的长期动态关系,发现教育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为显著,且对其它人力资本投资要素有明显的正效应;基本健康水平得到满足后,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逐渐降低;迁移投资短期内的反贫困效果为负,但长期效果为正;短期内健康投资比迁移投资对教育的效应大,但长期内迁移投资对教育更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云云  刘金良  东波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农村贫困虽然表现为物质贫困,但更深层的本质却是人文贫困。在反人文贫困策略方面,从优势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特色反人文贫困的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反贫困主体自身优势,激发其抗逆力,实现反贫困主体能力提升,从而解决我国农村人文贫困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岳映平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反贫困历史,大致经历计划经济反贫、反贫摸索、反贫探索、扶贫攻坚、巩固温饱成果、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六个时期;围绕救济式反贫到开发式反贫再到能力扶贫这一主线进行演变;同时遵循从输血到外部造血再到内部造血的动态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反贫目标更加明确,反贫对象更加精准,反贫模式更加科学,反贫措施更加系统。新时期,要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为反贫目标,采取救济式反贫、开发式反贫、能力扶贫相结合的综合反贫模式,采取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相结合的多维识别标准,精准识别出具体贫困农户,并根据贫困农户的不同状况和特点,采取差别化的反贫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敏安  
陕西省西乡县是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近十年来,全县累计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175个,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0.2万人。在2009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扶贫开发互助资金试点县。仅2012年一年,全县共完成移民搬迁4147户共12377人,完成总建筑面积497640平方米,带动社会完成投资高达12.05亿元。目前,该县在金融扶贫方面的诸多有益探索均走在陕西省前列。探索林农增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