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3)
2023(14046)
2022(11896)
2021(11329)
2020(9520)
2019(21800)
2018(21981)
2017(42080)
2016(22785)
2015(25259)
2014(25251)
2013(24353)
2012(21776)
2011(19523)
2010(19655)
2009(18021)
2008(17706)
2007(15856)
2006(13940)
2005(12277)
作者
(59489)
(50058)
(49599)
(47366)
(31421)
(23825)
(22556)
(19353)
(19219)
(17690)
(17035)
(16911)
(15807)
(15362)
(15247)
(15186)
(14796)
(14468)
(14459)
(14184)
(12451)
(12062)
(11907)
(11703)
(11223)
(11209)
(11098)
(10940)
(9947)
(9761)
学科
(91170)
经济(90978)
(70122)
管理(66870)
(50815)
企业(50815)
(47804)
方法(37536)
数学(31928)
农业(31568)
数学方法(31480)
(26253)
业经(26076)
(24371)
中国(24262)
(17529)
地方(16332)
(15447)
财务(15389)
财务管理(15340)
理论(15306)
(14918)
银行(14905)
(14592)
贸易(14585)
企业财务(14577)
技术(14571)
(14464)
(14263)
(14204)
机构
学院(306894)
大学(302178)
(128424)
经济(125788)
管理(120714)
理学(103924)
理学院(102908)
管理学(101166)
管理学院(100569)
研究(96619)
中国(76438)
(62659)
(61535)
(59497)
科学(55484)
财经(48499)
(47641)
中心(47464)
业大(46594)
(46393)
农业(45128)
(44111)
研究所(41127)
(39362)
经济学(39046)
师范(39022)
北京(37782)
(37028)
财经大学(35664)
经济学院(35109)
基金
项目(204171)
科学(162588)
研究(156459)
基金(148513)
(126986)
国家(125771)
科学基金(109872)
社会(101756)
社会科(95436)
社会科学(95408)
(81036)
基金项目(78824)
教育(72956)
自然(68280)
自然科(66684)
自然科学(66669)
(66455)
自然科学基金(65477)
编号(65428)
资助(58926)
成果(52712)
(46585)
重点(45479)
课题(44421)
(44130)
(43997)
(43320)
国家社会(41848)
教育部(40703)
创新(40421)
期刊
(148102)
经济(148102)
研究(91218)
中国(66518)
(61384)
(51093)
管理(43365)
学报(42038)
农业(41219)
科学(40446)
教育(37554)
大学(34949)
学学(32818)
(31796)
金融(31796)
业经(29387)
技术(28985)
财经(24267)
(20833)
经济研究(20781)
问题(20349)
(19507)
(16003)
农村(15321)
(15321)
世界(14579)
技术经济(14423)
农业经济(14382)
理论(14373)
经济问题(14117)
共检索到464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建军  姜军松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丽馥  卢学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玉娟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联兵  
制度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内生变量,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两大基石。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有其特定时代背景。改革的特征是:(1)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2)意识形态的影响;(3)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效果是:(1)稳定粮食产量,但这次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种粮激励不太明显;(2)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发展,但受到交易费用、非农就业岗位、农民意识形态的限制;(3)农民收入提高,涉农纠纷缓解,但仍受到复杂现实条件制约;(4)产权关系变化进一步促进村域治理机制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淑清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和农地分散经营等缺陷,但是农地承载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职能,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集体所有可以以村民小组为范围,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玉娟  
我国农地产权的委托代理安排具有复合委托代理的性质。然而,由于农地产权制度本身的缺陷——产权残缺,致使农地委托关系严重失效。因此,要摆脱委托代理困境,构建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必须对产权制度本身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为农地产权制度运行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善记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探究马善记关于社会保障的涵义,可谓众说纷坛。比较科学地表述社会保障的功能和范围,要数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所作的概括,即:社会采取一系列保护性措施,以帮助人们渡过由于失业、年老、疾病、生育。工伤和死亡而造成工资或收入损失的难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名勇  龚丽娟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来看,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在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众多缺陷之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农地产权虚置。产权虚置使制约了产权实现,贵州凤冈县通过明晰产权的"三资转换"改革有效地促使农地产权从"虚"向"实"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多长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生态脆弱地区国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目标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反映出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现行国有农地私人承包制的局限性。经验事实表明,土地国有制并不必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私有化亦非治理生态危机的良方。在生态脆弱的国有农地上,建立生态保护区并以政府“生态采购”的方式管理国有农地,同时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契约机制,将是未来国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性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本文认为继续现行农地制度将导致农地资源的持续低效利用,并将进一步加大制度运行成本。实行将农地所有权归国家,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归农民的国家与农民混和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既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又能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改革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而建立民主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是这一产权制度改革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建中  陈贵江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在保障和健全农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确立农户对农地的永租权。土地永租权是对承包权的扬弃,从土地产权的运作效率看,永租权比承包权更能体现出土地公有制的优越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建中  陈贵江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中共江苏省江都县委丁建中中共江苏省扬州市委陈贵江我国农业生产经过80年代中前期的大发展以后,几经徘徊,近期增长势头仍欠力度,与农村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势头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农地产权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温锐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推动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历经了政府所有制、农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等多种选择与实践。梳理学界相关研究与现实改革的共同问题:一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长期为寻求万全之策而陷入"保障农权"与"防农之权"的矛盾思维;二是没能在准确认识农地改革经验教训与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把握农地财产权创新的突破口。本文认为:推进农地制度创新,一要化解四大纠结,摒弃惧怕给农民土地财产权确权的思维;二要直面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凝聚四点创新共识;三是以"二级多元确权"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