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3)
2023(16645)
2022(14481)
2021(13582)
2020(11332)
2019(26338)
2018(26003)
2017(49973)
2016(27207)
2015(30466)
2014(30514)
2013(29375)
2012(26820)
2011(23847)
2010(23516)
2009(21248)
2008(20199)
2007(17245)
2006(14940)
2005(12430)
作者
(75810)
(63071)
(62380)
(59591)
(40032)
(30248)
(28614)
(24874)
(24026)
(22131)
(21735)
(21045)
(20044)
(19502)
(19495)
(19016)
(18929)
(18757)
(17984)
(17943)
(15469)
(15240)
(15119)
(14444)
(14075)
(13938)
(13789)
(13761)
(12646)
(12533)
学科
(103620)
经济(103493)
管理(75084)
(67953)
(56090)
企业(56090)
方法(49001)
数学(42293)
数学方法(41655)
中国(28330)
(27888)
(25395)
地方(23547)
业经(23128)
(23036)
理论(19042)
农业(18764)
(18045)
环境(16710)
(16508)
贸易(16502)
(16387)
(16133)
财务(16041)
财务管理(16002)
(15909)
技术(15854)
企业财务(15073)
(14243)
(14241)
机构
大学(369464)
学院(368531)
管理(147145)
(138332)
经济(135030)
理学(128144)
理学院(126647)
管理学(124102)
管理学院(123438)
研究(120524)
中国(88094)
(80442)
科学(78056)
(62500)
(59411)
(58803)
业大(57146)
中心(56069)
研究所(54204)
(52724)
(51419)
财经(50937)
师范(50891)
北京(50365)
农业(46577)
(46433)
(45216)
(43103)
师范大学(41364)
经济学(40672)
基金
项目(264678)
科学(207537)
研究(192131)
基金(190579)
(166502)
国家(165129)
科学基金(142332)
社会(119614)
社会科(113172)
社会科学(113141)
(103779)
基金项目(102201)
自然(93984)
自然科(91763)
自然科学(91741)
自然科学基金(90015)
教育(88630)
(87748)
编号(79223)
资助(78042)
成果(62869)
重点(58939)
(57106)
(56032)
(54458)
课题(54260)
创新(50793)
科研(50668)
大学(49036)
教育部(48786)
期刊
(145356)
经济(145356)
研究(102027)
中国(67486)
学报(60217)
科学(54629)
(52506)
管理(51176)
(47298)
大学(45816)
教育(43379)
学学(42828)
农业(36596)
技术(33497)
(25687)
金融(25687)
业经(25333)
财经(23212)
经济研究(22450)
图书(21264)
问题(20588)
(19859)
(18645)
科技(18015)
(17817)
资源(17800)
理论(16825)
技术经济(16634)
统计(16114)
(15756)
共检索到521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闫文萱   范晨璟   申世广   邱冰  
利用大量带有情绪标签的社交媒体数据,了解和把握居民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游憩情绪感知体验,为城市公园的改造提升提供策略依据。文章基于城市公园使用者发布的新浪微博数据,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和BERT模型的支持下对微博文本进行分类、分析,运用IPA分析法构建了游憩区位、环境、设施和感知4个维度的情绪评价框架模型,并以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的9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居民在城市公园的游憩体验整体上积极正向,游客对于南京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的总体建设较为满意,其中白鹭洲公园表现最好。(2)从IPA分析来看,重要性高—满意度低象限内的,急需改善的因素分别是玄武湖公园和鼓楼公园的游憩区位,莫愁湖公园和古林公园的游憩环境,绣球公园、鼓楼公园和小桃园的游憩感知。使用文章的评价框架,能有效捕捉游憩人群在城市公园中的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这对城市公园的更新与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峰  丁风芹  何杨  杜林华  颜廷凯  
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游客支付意愿(WTP)的调查,对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游客(62.1%)对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有支付意愿,表明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和价值。2011年,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4.73亿元,其中,存在价值为3.07亿元,遗产价值为0.88亿元,选择价值为0.79亿元。通过对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其保护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支付意愿、支付意愿值的相关分析可知:游客受教育程度、年龄与支付意愿显著相关,而性别、客源地、月收入及游客对玄武湖公园的了解程度等对支付意愿影响较小;月收入与支付意愿值显著相关...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承照  马林志  詹立  
本文探讨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游憩者、游憩地之间的内在关系,初步构建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以上海城市公园自行车活动为例,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基础数据,探讨自行车活动核心游憩体验因子构成及核心影响因素,初步形成了户外游憩体验质量量化评价的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宣国富  朱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日常游憩需求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深入分析和探讨城市居民的公园游憩动机及行为特征,对于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玄武湖公园为例,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主要包括个人爱好与交际、接近自然与放松、情感交流和消磨时间;在动机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园游憩者分为接近自然类、休闲放松类、消遣爱好类和情感交流类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园游憩者在人口属性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方面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璐  肖平  汤澍  陈玲玲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城市森林游憩者满意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景观资源感知""设施服务感知""功能效用感知""社会效用感知"和"情感效用感知"是影响游憩者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2)感知价值对游憩者满意体验的形成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3)"情感效用感知"和"景观资源感知"是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功能效用感知"和"社会效用感知"对游憩者感知价值有积极影响,而"设施服务感知"可能是游憩者满意度评价的保障性因素;(4)"途径—目的"理论和"认知—情感"理论在城市森林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群阅  尤达  朱里莹  王亚蕾  黄启堂  兰思仁  
场所依恋能够有效影响城市公园游憩者的态度、行为意向以及对环境的感知。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从环境心理学和游憩者感知的角度,以福州8个城市公园为例,测量了8个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和环境恢复性知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游憩者场所依恋与环境恢复性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由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维度构成;(2)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89);(3)场所依赖对环境恢复性知觉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场所认同对环境恢复性知觉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90),场所依赖主要通过场所认同的中介作用对环境恢复性知觉产生间接影响。因而,城市公园的管理规划者应注重城市公园的服务功能,加强管理,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以提高游憩者的场所依赖,同时,也要注意地域性景观营造和文化历史传承以提高游憩者的场所认同,最终提高城市公园的恢复性效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群阅  尤达  朱里莹  王亚蕾  黄启堂  兰思仁  
场所依恋能够有效影响城市公园游憩者的态度、行为意向以及对环境的感知。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从环境心理学和游憩者感知的角度,以福州8个城市公园为例,测量了8个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和环境恢复性知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游憩者场所依恋与环境恢复性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游憩者的场所依恋由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维度构成;(2)场所依赖对场所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89);(3)场所依赖对环境恢复性知觉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场所认同对环境恢复性知觉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90),场所依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昭华  刘垚  赵渺希  吴建秋  
以广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与观察分析方法解剖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性别差异特征。在游憩者的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两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公园游憩行为与其社会分工特别是家庭责任紧密联系;女性因对安全性的要求高而趋向视线开敞的集体区域活动,男性因要求独立性而趋向在有视线遮挡的区域活动,且男性同性恋活动区域对女性形成了一定的活动抑制;女性对出行距离较为敏感,而男性独自出行游憩的比例更高;女性对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趋于稳定、有规律,也凸显了公园对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基于公平性与人性化原则提出相应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对策,特别应对公共设施进行细致而灵活的设计,以适应使用者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逢军  
城市游憩意象评价研究对城市游憩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主城区居民游憩印象调查问卷为第一手资料,采用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南昌市游憩意象的总体评价一般,具有正向和负向两个层面的意象评价内容;英雄城和生态城是南昌市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评价性游憩意象,"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是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的两大核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揭示,南昌市游憩意象评价受到居民的性别、居住时间和居住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主城区是城市户外游憩场所集聚、类型多样性强的地区,也是居民日常游憩的重点区域,在城市游憩空间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空间认知研究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以游憩空间认知问卷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居民评价性游憩空间认知的总体特征与组合性特征,进而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为城市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瑶   谢心语   杨云峰  
城市公园能够发挥其“冷岛作用”,全面认识城市公园的降温效益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对气候的适应性。以南京市25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以2个最大影响指标:公园降温面积、降温效率和2个累积影响指标:公园降温强度与降温梯度,对公园降温效益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具有显著的降温效益,能够使周边环境温度降低0.16℃~2.28℃。(2)相关性分析表明,公园降温面积与PP、PA、NDVI呈显著正相关,公园降温效率与PP、PA、LSI呈负相关;公园降温强度和梯度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与PP、PA呈正相关。4项降温指标与MNDWI的相关性均不显著。(3)不同类型公园的降温效益具有差异性。专类公园或社区公园更适合建在城市用地紧张区域,综合公园在建设时应多考虑边界复杂情况及植被情况,以充分发挥降温效益。研究结果有助于未来城市公园的建设与优化,有效应对城市热岛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智敏  甄峰  张姗琪  
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就业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和规划带来新的契机,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融合多源数据手段,通过多尺度GIS空间分析、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型验证、规划对比分析与二元逻辑回归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就业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缩小,就业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初步显现,城市外围的大厂新村与徐庄高新区基本形成副中心,但新街口主中心依然强势,与其周边地区呈现出紧密粘连的一体化特征。(2)城市规划与现实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缺乏就业人口集聚,中心体系规划中的主中心发展较为滞后,需因地制宜持续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3)在就业空间主中心—副中心—密集区—稀疏区不同层级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应着重在多类型交通协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与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鸿雁  陶卓民  潘坤友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游憩空间为游憩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影响游憩活动的时空分布,游憩活动引导游憩空间要素的布局、功能与特色等,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以南京秦淮河滨水区为例,基于电子地图兴趣点(POI)、百度热力图,构建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模型,对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分布不均衡,“中间高,两边低”,且以夫子庙景区为中心,越向外围耦合协调度越低;(2)生产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情况最好,其次是生活型与公共型空间,景观型与生态型空间总体耦合协调度最低,不同类型游憩空间要素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形态有差异,且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差异有所不同;(3)南京秦淮河滨水区游憩空间与游憩活动的耦合受到市场供需机制、集聚——扩散效应、政府调控机制等共同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敏  顾雪芝  姜辽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依赖在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居民在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中,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有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