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19)
2023(16288)
2022(14178)
2021(13298)
2020(11092)
2019(25745)
2018(25625)
2017(49985)
2016(27236)
2015(30501)
2014(30342)
2013(29609)
2012(27191)
2011(24297)
2010(24342)
2009(21639)
2008(20914)
2007(18038)
2006(15522)
2005(13140)
作者
(78105)
(65223)
(64633)
(61506)
(41405)
(31270)
(29315)
(25698)
(24783)
(23090)
(22264)
(21990)
(20554)
(20494)
(20204)
(20045)
(19496)
(19433)
(18693)
(18650)
(16092)
(15992)
(15795)
(14958)
(14612)
(14383)
(14327)
(14270)
(13082)
(12925)
学科
(107724)
经济(107613)
管理(78903)
(72832)
(61492)
企业(61492)
方法(53084)
数学(46587)
数学方法(45743)
(27862)
(26846)
(26818)
中国(25662)
业经(23235)
地方(20120)
环境(19200)
理论(19078)
农业(18488)
(18089)
(17861)
(17803)
贸易(17795)
财务(17764)
财务管理(17728)
(17514)
(17273)
企业财务(16753)
技术(16573)
(15644)
(14454)
机构
大学(381115)
学院(380658)
管理(151735)
(145069)
经济(141882)
理学(132899)
理学院(131393)
管理学(128452)
管理学院(127787)
研究(123131)
中国(89369)
(80807)
科学(80615)
(64599)
(64056)
(61621)
业大(60923)
研究所(56971)
中心(56307)
(54100)
财经(53290)
农业(50598)
(50312)
北京(50144)
师范(49747)
(48627)
(45429)
(43916)
经济学(43600)
技术(41655)
基金
项目(271100)
科学(212979)
基金(196756)
研究(193480)
(173155)
国家(171783)
科学基金(147703)
社会(119830)
社会科(113559)
社会科学(113527)
(106668)
基金项目(104578)
自然(99417)
自然科(97138)
自然科学(97114)
自然科学基金(95334)
(90516)
教育(90357)
资助(82021)
编号(78654)
成果(62105)
重点(61145)
(59141)
(57200)
(56256)
课题(54079)
科研(52670)
创新(52546)
计划(50536)
教育部(50343)
期刊
(149618)
经济(149618)
研究(102446)
中国(68117)
学报(64297)
科学(58834)
(56980)
管理(54139)
(48764)
大学(48451)
学学(45823)
教育(41988)
农业(39858)
技术(35478)
(26028)
金融(26028)
业经(25417)
财经(24805)
经济研究(23950)
(21169)
(20534)
图书(19742)
问题(19528)
(18785)
科技(18687)
技术经济(18417)
资源(18168)
统计(17918)
业大(17122)
理论(17000)
共检索到529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德贵  吴群  
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县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科学相关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变化趋势,在分析区域未来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碳排放目标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控的CO2当量指数、经济效益指数及其目标函数,通过集成Markov模型和结构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低碳优化动态调控模型(LUSCC)及其求解方法。最后以江苏泰兴市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情况,获得3种不同碳排放目标调控程度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及其调控方法,研究表明,建立的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动态优化调控模型,能够满足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宇  单玉红  陈银蓉  
碳氧平衡法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引起的释碳耗氧量与生态用地的固碳释氧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测算碳氧平衡标准下生态用地需求量。以武汉市为例,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建设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多目标函数,以2013年为基期年且2020年为目标年,探索了碳氧平衡约束条件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2020年较2013年增加了40 908hm2标准生态用地,产生431亿元的综合效益,年固碳能力和释氧能力分别达到532.03万t和1 418.33万t,分别占武汉市释碳耗氧量的43.25%和30.29%,能完成区域内的固碳任务且有盈余,但不能实现区域内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繁  裘江海  周斌  徐建明  刘杏梅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规划模型在新围海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在模型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浙江沿海新围海涂作为典型研究区,根据当地滩涂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开发需要,应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决策模型,对规划范围内新围海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论:应用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可行的。但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实现定性、定量和定位三者的统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勇  赵伟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实现城市低碳经济型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文章核算并分析了2005—2015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排放,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碳排放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对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与2020年规划方案比较,耕地面积减少了15 197hm2,林地面积增加了13 946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 983 hm2,优化方案符合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促进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低碳优化的相关政策及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艺  舒帮荣  欧名豪  王万茂  
引入生态优先理念,采用碳氧平衡法分析规划目标年区域生态用地约束,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并以南通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及远期预留的角度出发,到2020年南通市需65.66万hm2标准生态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目标年南通市耕地与林地面积分别增加27 256.59 hm2和6 640.08hm2,园地、城镇工矿及交通水利用地也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其他土地减少44 034.20 hm2,其他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及牧草地等也有所减少。结果表明,优化后南通市2020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可达8 414.73亿元,折算后的标准生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国平  刘黎明  付永虎  袁承程  
土地利用过程中会产生期望和非期望产出,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中忽略环境产生的非期望产出而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真实性问题,以大都市城郊的上海青浦区为例,宏观上,运用信息熵模型对该区2005~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进行评价;微观上,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青浦区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为寻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改善途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时序上呈现"M"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向东西两翼递减;(2)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呈现"W"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的中心城区向东西两翼递减格局;(3...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洁   刘琴   唐晓佩   谭雪兰   刘沛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域和草地次之,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程度最小。(2)总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碳排放高值区由中部转向西、东、南部,土地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以0.54的年均增幅不断上升。(3)人均GDP、单位GDP用地面积和单位土地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人均GDP和单位GDP用地面积分别成为促进和减缓洞庭湖区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碳排放效率可以弥补碳排放总量等指标对碳排放作为成本对期望产出作用考虑不足的弱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为基础,基于投入导向的CCR与BCC模型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研究结果表明:30个省份中仅内蒙古、福建、广西、青海土地利用碳排放总效率有效;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效率值及其分布与土地利用特征存在联系,规模效率有效地区分布远小于技术有效;规模效率有效省份与规模报酬不变省份存在不一致,改善土地利用碳排放规模效率需要考虑地区规模报酬所处阶段。因此对26个碳排放非DEA有效省份的土地利用从投入与产出进行低碳优化,并给出投入冗余度与产出不足率。最后针对低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目的]黄淮海平原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同时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水资源可承载的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应用多元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在土地面积、宏观计划约束、粮食产量约束、市场约束等条件下,追求流域水资源平衡,同时保障粮食产量最大化,得到2020年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土地转移矩阵,在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依据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路径,预测出2020年最大概率自然演化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目的]黄淮海平原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同时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水资源可承载的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应用多元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在土地面积、宏观计划约束、粮食产量约束、市场约束等条件下,追求流域水资源平衡,同时保障粮食产量最大化,得到2020年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土地转移矩阵,在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依据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路径,预测出2020年最大概率自然演化形成的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将最优方案与自然演化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用水结构以及粮食产出3个方面对比,最优方案的粮食产量为8464.75万t,总耗水量减少18.56亿m~3,均优于自然演化结果,证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结论]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高耗水强度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减少水资源匮乏流域的耕地面积,增加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耕地面积,以保障粮食产量,充分利用未利用面积,增加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面积;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效缓解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忠振  宫之光  董夏丹  
针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新区开发问题,基于劳瑞模型的思想,以勤务者生活质量(QOL)和服务设施效率最优为目标,优化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首先,分析勤务者对生活基础设施的需求,研究各种因素对其选择居住地点的影响。其次,基于QOL指标研究勤务者的居住选址行为,建立勤务者居住选址模型。第三,以勤务者QOL最大和新区单位生活设施所服务的人口最多为目标,构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模型,通过合理布置土地利用来控制居民的出行距离。最后,以大连机场新区建设为例实施计算,为控制新区开发所诱发的交通需求提供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祥征  林英志  战金艳  何书金  
在一定空间分辨率的栅格上用二值型变量表征土地利用格局,是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格局表征形式。解释基于这一表征形式的土地利用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多需引入非线性模型。本文基于非线性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不仅刻画了土地利用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统计关系,解决了分类变量引入统计模型的难题,还消除了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中概率估计值常常超过概率值域的问题。太仆寺旗的应用研究表明,栅格尺度土地利用格局解释模型能准确表达土地利用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所得结论为太仆寺旗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了决策参考信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靳晓雯  张宇  高和平  王利民  
通过尝试多种数学方法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力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期望获得较为统一的运算结果,以期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从回顾前人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力入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力问题进行研究,经实证分析发现,运用两种方法得出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因素基本吻合,证明了两种方法可以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方法间的劣势,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也为这两种方法在其他领域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苗  甘臣林  陈银蓉  
研究目的:寻找以碳排放作为成本的适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低碳优化策略。研究方法:模型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东、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值;(2)在省际分布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碳排放效率值高低并不一致,仅有14%的省份处于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高碳排放效率的理想状态;(3)技术效率不足是造成东、中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技术效率不足和规模效率不足是西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论:全国29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需结合东、中、西地区区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差别化地构建低碳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