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8)
2023(13808)
2022(12080)
2021(11144)
2020(9102)
2019(21256)
2018(20886)
2017(40877)
2016(21963)
2015(24570)
2014(24375)
2013(23959)
2012(21781)
2011(19445)
2010(18885)
2009(16561)
2008(15496)
2007(12914)
2006(10879)
2005(8913)
作者
(60980)
(50866)
(50609)
(47930)
(32086)
(24445)
(22969)
(20230)
(19421)
(17753)
(17374)
(16948)
(15869)
(15767)
(15671)
(15332)
(15283)
(15262)
(14460)
(14350)
(12509)
(12159)
(12112)
(11622)
(11359)
(11145)
(11055)
(11036)
(10122)
(10069)
学科
(85406)
经济(85311)
管理(65742)
(59690)
(49871)
企业(49871)
方法(43783)
数学(38690)
数学方法(38154)
(22568)
(22371)
中国(20526)
(19884)
环境(19113)
业经(18598)
地方(16378)
(15285)
农业(15193)
(14428)
贸易(14424)
(14375)
财务(14305)
财务管理(14277)
理论(14092)
(14069)
(14008)
技术(13998)
企业财务(13560)
(12788)
(11166)
机构
大学(302946)
学院(301494)
管理(125810)
(117842)
经济(115411)
理学(110830)
理学院(109695)
管理学(107683)
管理学院(107149)
研究(94505)
中国(68133)
(62549)
科学(60383)
(52070)
业大(47270)
(46624)
(45136)
中心(43773)
财经(43290)
研究所(41827)
(40634)
(39656)
(38730)
北京(38571)
师范(38352)
农业(36610)
(35305)
经济学(35296)
(33377)
财经大学(32705)
基金
项目(221904)
科学(175281)
基金(162628)
研究(160665)
(141674)
国家(140551)
科学基金(122159)
社会(101214)
社会科(96003)
社会科学(95977)
基金项目(87293)
(86570)
自然(81149)
自然科(79274)
自然科学(79254)
自然科学基金(77787)
教育(73378)
(73028)
资助(66339)
编号(65233)
成果(50146)
重点(49179)
(48562)
(46744)
(46519)
创新(43435)
课题(43373)
科研(43167)
教育部(41862)
国家社会(41619)
期刊
(117177)
经济(117177)
研究(81320)
学报(48848)
中国(48283)
科学(44406)
管理(43610)
(40814)
(38675)
大学(37365)
学学(35016)
教育(29943)
农业(28953)
技术(26804)
(20357)
金融(20357)
业经(19992)
财经(19751)
经济研究(18572)
图书(17540)
(16707)
问题(15299)
科技(15265)
理论(14663)
(14562)
技术经济(14326)
资源(14164)
(13909)
实践(13664)
(13664)
共检索到408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连标  朱磊  范英  
本文讨论了"后京都"时代绿色气候基金(GCF)如何在发展中国家间分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碳减排贡献原则的分配方案,在此方案下一国的减排贡献越大其所能获得的资金也将越多。研究采用环境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E)定量分析了GCF分配方案对各国的经济环境影响。结果发现,基于减排贡献的分配原则,所有发展中国家均能获得一定额度的减排基金和适应基金,并且在政策实施初期100亿美元和1 000亿美元的GCF能够促使发展中国家分别减排14.7亿tCO2和31.8亿tCO2。GCF分配方案对各国居民福利的影响依赖于绿色基金融资额度,只有当GCF达到一定融资水平时,才会出现所有发展中国家居民福利均改善的情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然  丁小浩  闵维方  
绿色GDP真实反映了社会福利、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绿色GDP核算体系中能够全面衡量教育的作用,体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真实价值。以往的文献估计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主要是使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通过绿色GDP核算体系,分析教育对绿色GD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结果表明,教育有利于国家经济绿色,相对传统GDP,教育对绿色GDP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经济发展模式下,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红强  季春艺  杨惠  聂影  陈幸良  
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木质林产品(下简称HWP)的碳储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研究HWP碳储量并对其进行功能管理,对我国政府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并参与气候谈判、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的HWP碳量核算模型,研究了1961—2011年中国HWP的固碳功能,继而比较分析了中国HWP碳储量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从总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上核算的中国2011年度碳储量值分别为6.76×108t碳和2.58×108t碳;从年增长量看,储量变化法、大气流动法基础核算的中国HWP碳储量增长平均值为1...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裕  熊寿遥  易丹  
运用集成模糊环境下的DEMATEL、ANP、TOPSIS方法,综合考虑质量、成本、提前期、碳排放等经济和环境因素,构建混合模糊多准则决策模型对绿色供应商进行排序。运用加权模糊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对综合排序的供应商分配订单。结果表明,订单分配模型得出的结果会随着决策者对五个目标赋予的权重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增加少量成本的基础上,应用该集成方法可为企业选择数量最佳且碳排放较少的绿色供应商,并为其理性分配采购订单量提供参照,由此提高企业的碳减排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轩  杨天剑  舒华英  
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已经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来远远超过自身排放的减排贡献,可以说ICT是低碳经济的使能者。通过合理的引导,ICT将成为低碳经济来临的契机。本文在综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ICT碳减排的量化方法,经过数据调研做了ICT技术在路灯监控领域应用所带来碳减排量的初步估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戈   张月池   苗壮  
精准推进绿色偏向技术进步,是聚焦节能降碳减污目标、实现我国工业部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能源与CO_2、VOC_S、NO_X要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的框架,结合非角度、非径向的BAM-DEA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解模型,科学测度2000—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要素贡献,识别绿色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进一步探究环境要素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是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但促进作用力正渐趋弱化,其中劳动、能源与环境要素对工业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贡献显著。从偏向类型上看,投入要素和环境要素在技术进步中分别属于资本与劳动节约型、NO_X与CO_2减排型偏向技术进步。此外,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资本深化与能源结构优化对我国工业环境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促增效应显著。本文为精准测度不同能源与环境要素的绿色偏向技术进步水平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为寻求我国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创新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芳春  耿康顺  
循环经济学要求我们实行绿色GDP核算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绿色GDP核算体系未能投入实践。那么在现行GDP体系中,对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所作出的绿色投资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文章经过实证分析发现,绿色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先负面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再转变为促进作用。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姿力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能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有力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金融会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运用、因地制宜完善碳减排制度的建议,希冀有效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跃辉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边际碳减排效应呈增强态势。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特别是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第三,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得到强化,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的减排效应拐点均出现提前。据此,提出增加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投入,强化金融减排基础;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协同合作,优化金融减排环境;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策略,释放金融减排潜能的建议以期为充分发挥金融绿色减排效应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跃辉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2—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边际碳减排效应呈增强态势。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特别是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第三,将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后,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的碳减排效应得到强化,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两种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方式的减排效应拐点均出现提前。据此,提出增加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投入,强化金融减排基础;推进绿色金融区域协同合作,优化金融减排环境;实施差异化资源配置策略,释放金融减排潜能的建议以期为充分发挥金融绿色减排效应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彦林   张子璇   刘艳华  
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强,中部次之;从作用机制来看,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发挥对区域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实质性技术创新,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应,而且对于抓住绿色金融带来的碳减排机遇,扎实做好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剑波   陈行  
绿色金融作为重要的减排工具,在合理的绿色财政引导下,有助于放大资源配置效能,强化减污降碳效应。基于此,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取双向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索绿色金融的减污降碳效应及绿色财政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存在显著的减污降碳效应,且减污效应大于降碳效应。(2)绿色金融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抑制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3)绿色税收和绿色财政支出对绿色金融具有门槛效应。当绿色税收规模处于0.12%—2.41%之间时,有助于增强绿色金融的减污效应,同时确保其降碳效应。当绿色财政支出规模处于4.16%—4.21%,有助于提高绿色金融的减污效应。(4)相较于绿色税收,绿色财政支出治理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优化绿色税收和绿色财政支出提供政策启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减污降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勃  王玉珏  龙昀光  
在揭示绿色产品协同创新中供应商公平感知与创新贡献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上述关系在供应商依赖/不依赖两种情境下的差异。基于多群组模型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供应商是否依赖制造企业,公平感知均能正向影响供应商的信任和承诺,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供应商优先配置绿色资源,继而对供应商的绿色创新贡献产生正向影响,但在分配公平感知与关系承诺、信任与优先配置绿色创新资源、信任与关系承诺以及关系承诺与优先配置绿色创新资源4条路径上仍存在不同形式的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制造企业在推行供应商参与绿色产品创新的实践中应设法提升供应商公平感知,重点关注绿色产品协同创新项目中所缺资源类型以及供应商依赖形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遥  潘冬阳  张笑  
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凸显,经济亟需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在此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与大力推动。文章基于前人有关"中国的绿色金融"、"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的研究,展望性地探讨了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及其作用机制。文章认为,这样的贡献及机制主要包含三大方面:绿色金融优化经济的宏观发展,提高经济的微观效率并与传统经济政策形成互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