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0)
2023(14749)
2022(12105)
2021(11119)
2020(8816)
2019(20107)
2018(19567)
2017(37438)
2016(19668)
2015(21635)
2014(21373)
2013(20610)
2012(18737)
2011(16640)
2010(16268)
2009(14243)
2008(13234)
2007(11312)
2006(9717)
2005(8484)
作者
(52119)
(43760)
(43428)
(40828)
(27658)
(20763)
(19615)
(17069)
(16726)
(15147)
(14942)
(14885)
(13564)
(13445)
(13375)
(13260)
(12974)
(12663)
(12484)
(12392)
(10546)
(10526)
(10486)
(10054)
(9902)
(9727)
(9470)
(9466)
(8632)
(8584)
学科
(84417)
经济(84331)
管理(53952)
(52341)
(40612)
企业(40612)
方法(32418)
数学(28587)
数学方法(28205)
中国(26574)
(25460)
地方(23438)
业经(19856)
(18591)
环境(17628)
农业(17498)
(14786)
(14519)
贸易(14507)
(14474)
(14028)
(13492)
(13227)
金融(13224)
(13063)
银行(13047)
技术(12976)
(12676)
(12615)
地方经济(12289)
机构
学院(263116)
大学(258949)
(111540)
经济(109431)
管理(103746)
理学(89568)
研究(89094)
理学院(88615)
管理学(87185)
管理学院(86693)
中国(66816)
(53733)
科学(52365)
(49734)
中心(42298)
(42026)
(40679)
财经(39574)
(38878)
研究所(38169)
业大(37135)
(36208)
(35967)
师范(35607)
经济学(34340)
北京(33340)
(33270)
农业(31193)
(30991)
经济学院(30958)
基金
项目(185498)
科学(148640)
研究(139770)
基金(135269)
(117737)
国家(116403)
科学基金(101235)
社会(91343)
社会科(86724)
社会科学(86704)
(73743)
基金项目(71676)
教育(63650)
自然(63112)
自然科(61623)
(61622)
自然科学(61608)
自然科学基金(60442)
编号(56551)
资助(52959)
(45839)
成果(43922)
重点(42092)
(40848)
(39919)
课题(38959)
国家社会(38461)
创新(37255)
发展(36868)
(36232)
期刊
(123797)
经济(123797)
研究(76445)
中国(53521)
管理(38749)
(38671)
(37020)
学报(36230)
科学(36157)
教育(30093)
大学(29107)
学学(27506)
农业(26913)
技术(24619)
(24558)
金融(24558)
业经(22893)
经济研究(19678)
财经(18568)
问题(16289)
(16071)
(13839)
科技(12623)
技术经济(12367)
商业(12366)
资源(12341)
(11743)
(11679)
现代(11674)
(11607)
共检索到389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开展国家低碳城(镇)试点是近年来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厘清我国试点低碳城(镇)的内涵基础上,结合空间载体依托小空间尺度新城新区的特征,以低碳目标、高端取向、形成特色为试点导向,应用Kaya恒等式分析国家试点低碳城(镇)碳排放影响因素,并研究提出了围绕主要影响因素突破重点领域,推进试点城(镇)"五个低碳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桑百川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开展国家低碳城(镇)的试点,有利于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文章总结目前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共性特征及问题,并提出低碳城(镇)发展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桑百川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开展国家低碳城(镇)的试点,有利于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文章总结目前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共性特征及问题,并提出低碳城(镇)发展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凡  刘雪娇  桑百川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低碳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开展国家低碳城(镇)的试点,有利于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推动落实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并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文章总结目前国家低碳城(镇)试点发展模式,分析其发展共性特征及问题,并提出低碳城(镇)发展的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卓德保  吴玉海  潘植强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逐渐变暖,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低碳城市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新焦点。通过上海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的演变,分析上海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城市化发展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析为基础,发现上海低碳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上海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三方面,其中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居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企业则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纽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文章依据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及碳排放数据,参照SBM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考虑环境因素的旅游产业发展效率评估模型,对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及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解,进而对我国省级旅游产业减排路径做出分析与解读。研究表明,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无效率值较高,且无效率值在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部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效率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石恒贵  王运斌  贺艺文  
本文利用2009年—2018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对碳排放的影响,同时,在双重差分模型的基础上,使用三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国家节能减排审计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并且国家节能减排审计更能显著促进低碳试点城市的减排作用;但国家审计的这种促进作用在财政状况好的城市才更明显。本文研究以期为国家节能减排审计在碳排放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经验证据,为我国尽早达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冰   陈彦均   韩加林  
科学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的碳转移效应,有利于推进产业转移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产业转移中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总体上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碳排放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弱化了环境规制,进而加剧了碳排放;西部地区与无明确承接区域的示范区带来了更为显著的碳排放,示范区设立提高了周边地区碳排放,但降低了产业转出地碳排放。本文为辩证审慎看待我国产业转移所存在的碳排放问题提供了学术参考,并为实现全国碳减排与产业空间优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涛  东艳  苏庆义  高凌云  
本文以临港重化工城市宁波为例,根据IPCC的方法测算了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CO2排放强度,基于此构建了碳生产力和碳强度竞争力两个低碳指标,并将其作为战略产业选择的约束指标纳入Weaver-Thomas方法的传统指标体系。在传统指标和低碳指标(分为强低碳约束和弱低碳约束两种情景)基础之上,进行了战略产业选择,进而利用模拟方法对宁波市实现"十二五"期末工业增长和碳强度减排目标进行了双重目标的模拟。结果表明,根据低碳条件下的指标体系进行战略产业选择,同时采用技术减排,可以有效促进地区实现工业增长和低碳发展的双重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谌爱华  
当国际规则和国家政策及各级市场和碳减排目标不断增长和融合的趋势来临时,企业管理者必须着手提高能源效率和进行碳减排。通过制定碳减排计划、实施碳排查并以最经济的手段减少碳排放、规避碳风险及评估自身的碳足迹,帮助企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有竞争力以及更加持久地保持盈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洋  张倩倩  
关键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健  王润  孙艳伟  舒舍玉  肖黎姗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国的参与。2010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陕西、广东、辽宁、湖北、云南五省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本文以这五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根据1995-2009年统计年鉴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富裕度、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五个低碳试点省份低碳发展路径:陕西省建设低碳省份应该从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两方面入手;广东省除控制人口规模外,还应该调整能源结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欧阳泉  
在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话题的背景下,流通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在促进供应商和消费者实现低碳排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流通业中传统设施、配送方式、冷链发展、资金、经营理念等方面还存在着影响低碳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流通企业实施低碳转型的扶持力度,促进流通企业实施"立体式"控制的管理模式,以低碳化的思路规划流通产业,以技术创新推动低碳流通,并积极培养流通从业人员的低碳意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仲云云  张冲  
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减少碳排放是必然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碳减排分歧。构建博弈模型对不同阶段的国际碳减排各方战略进行分析。为了避免碳减排陷入互相背叛、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状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内,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通过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碳减排,以实现"猎鹿博弈"的合作共赢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