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6)
- 2023(16849)
- 2022(14627)
- 2021(13691)
- 2020(11465)
- 2019(26354)
- 2018(26045)
- 2017(50035)
- 2016(27223)
- 2015(30499)
- 2014(30298)
- 2013(29445)
- 2012(26594)
- 2011(23747)
- 2010(23735)
- 2009(21515)
- 2008(20750)
- 2007(18112)
- 2006(15653)
- 2005(13507)
- 学科
- 济(100621)
- 经济(100480)
- 管理(84379)
- 业(79363)
- 企(68260)
- 企业(68260)
- 方法(47867)
- 数学(41259)
- 数学方法(40679)
- 财(29007)
- 农(27531)
- 中国(27500)
- 业经(24391)
- 制(23720)
- 技术(21651)
- 学(20848)
- 理论(19581)
- 地方(19433)
- 务(18339)
- 财务(18263)
- 财务管理(18224)
- 农业(18062)
- 贸(17505)
- 贸易(17491)
- 企业财务(17289)
- 易(17006)
- 和(16497)
- 银(16312)
- 环境(16281)
- 银行(16261)
- 机构
- 大学(373897)
- 学院(373318)
- 管理(150686)
- 济(146110)
- 经济(142760)
- 理学(131195)
- 理学院(129783)
- 管理学(127452)
- 管理学院(126758)
- 研究(118981)
- 中国(87218)
- 京(78311)
- 科学(73116)
- 财(68682)
- 所(57569)
- 农(56742)
- 业大(55190)
- 财经(54910)
- 中心(54791)
- 江(54673)
- 研究所(52424)
- 经(50012)
- 范(49130)
- 北京(48785)
- 师范(48670)
- 农业(44037)
- 经济学(43957)
- 院(43950)
- 州(43816)
- 财经大学(41127)
- 基金
- 项目(261800)
- 科学(207015)
- 研究(193981)
- 基金(189436)
- 家(164022)
- 国家(162631)
- 科学基金(141315)
- 社会(121965)
- 社会科(115560)
- 社会科学(115532)
- 省(103881)
- 基金项目(100961)
- 自然(91750)
- 教育(91055)
- 自然科(89647)
- 自然科学(89626)
- 自然科学基金(88004)
- 划(86609)
- 编号(79438)
- 资助(76929)
- 成果(63760)
- 重点(58477)
- 部(57862)
- 创(57754)
- 课题(55020)
- 发(54956)
- 创新(53330)
- 制(50688)
- 教育部(50202)
- 国家社会(49821)
- 期刊
- 济(156973)
- 经济(156973)
- 研究(107604)
- 中国(75505)
- 学报(57080)
- 管理(56852)
- 财(53557)
- 科学(52826)
- 农(50790)
- 教育(48637)
- 大学(44644)
- 学学(41824)
- 技术(35341)
- 农业(35247)
- 融(29423)
- 金融(29423)
- 财经(26701)
- 业经(26013)
- 经济研究(24199)
- 经(22815)
- 问题(19878)
- 科技(19486)
- 业(18521)
- 图书(18359)
- 技术经济(17873)
- 理论(17525)
- 版(17269)
- 现代(16201)
- 实践(16029)
- 践(16029)
共检索到537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心果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层次,对国家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升研究生的创造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以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改革优化当前研究生导师制入手,指明了基于研究生创造力培养的新型导师制的创建路径,旨在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造力 新型导师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茜 古继宝 吴剑琳
采用实证研究探索导师支持型和控制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并分析研究生个人主动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支持型和控制型导师指导风格均有利于研究生创造力的发展,且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调节了控制型指导风格与研究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春梅 王艳霞
认为创造力的主要成分包含了知识基础、能力和以动机为主的人格特质。指出就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培养而言,有效教学是创造力培养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造力的培养:追求高阶教学目标;关注前沿与方法;激发内在动机,促进主动学习;在学业评价中提出创造力的任务标准。
关键词:
创造力 硕士研究生 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刚 董斌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研究生创造力开发的核心内容。思辨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掌握科学方法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而科学技术哲学对于研究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翠玉
本刊讯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研究生教育,日前山东大学正式发布《山东大学实施双导师指导研究生暂行办法》,决定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实施双导师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鼓励实行双导师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平 杨祥民
指出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知识向度应是复合了艺术、科学与经济等多种成分;而专业学位的特点也表明,在开展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侧重实践性、职业化与创造力等因素的有效导入。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实行学校—企业的双轨培养制度,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从而有效融入实践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的职业化倾向。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伟 张万红
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的改革方案中涉及导师制度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指出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可以激发导师的培养热情,扩大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力与作用,密切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有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了改进导师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机制改革 导师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旭峰 范惠明 吴伟
当前,国内外大学开始探索和实践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这是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人才新要求的需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势必会促使传统研究生培养导师制度的改革,复合导师制度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导师跨学科知识和思维欠缺、以院系为基础的身份制度、科研经费对跨学科支持不足等都限制了我国高校复合导师制度的建设和推进。构建复合导师制度,必须要统筹跨学科师资力量,建设复合导师团队和指导委员会,增强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建立健全遴选、考核与评估、监督制度,使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化。
关键词:
跨学科 研究生培养 复合导师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古继宝 王茜 吴剑琳
导师在研究生创造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了高支持高控制、高支持低控制、低支持高控制、低支持低控制四种指导模式下研究生创造力的高低,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高支持高控制指导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最高,低支持低控制指导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显著低于高支持高控制、高支持低控制,但与低支持高控制没有显著差别。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英姿 李占华
研究生导师的素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培养具有创新型的研究生需要导师具备高层次的素质:优秀的学术道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能洞悉把握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具有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独特的研究优势;立志创新的意识与可行、持续的创新方式;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中外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
创新型研究生 研究生导师 素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广文 刘兴民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摒弃了传统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不利因素 ,其实质是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问题解决都需要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一定的创造力 ,因此 ,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创造力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 创造力 学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明初 王尚志
创造力是推动数学发展的源动力。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正成为评价数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基础数学教育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却面临挑战。本文通过比较数学创造过程与数学学习过程,分析学生数学创造力的特征;以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育目标,数学学习环境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并提出数学创造力进一步研究有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创造力 特征 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景焕 赵承福 李冬梅
作者用有条件筛选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2002年山东省第六届创造教育年会参与交流的小学教师的论文100篇,用内容分析法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造力的构成要素、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条件。教师对以上三方面的认识有如下特点:教师基本认同创造力是认知和人格的统一,但在认知因素中多强调创造性思维,相对忽视其他认知因素;教师多运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倾向于支持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比较重视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心理环境。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培训中应注意:全面、科学地认识创造力;运用并实施创造性教学,实现...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创造力 创造力培养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立新
高职教育是以高端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根本目标,是否具备创造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基于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来实施教育教学。
关键词:
创造力 高职院校学生 培养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肖庆顺
文化是人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的结果,是人的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总和。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创造力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文化之所以是创造力之源,在于蕴含其中的创造"基因"。文化转化为个人创造力须经历对多样文化的接触交流、理解认同、融合建构等过程。作为创造力之源的文化,其独有的特征是先进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学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关键词:
文化 创造力 创造力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