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21)
2023(19749)
2022(16969)
2021(15780)
2020(13217)
2019(30203)
2018(29869)
2017(56872)
2016(31050)
2015(34985)
2014(34453)
2013(33730)
2012(31088)
2011(28039)
2010(28316)
2009(25741)
2008(25146)
2007(22372)
2006(19704)
2005(17526)
作者
(87402)
(72749)
(72321)
(68553)
(46331)
(34896)
(32815)
(28476)
(27710)
(26012)
(24695)
(24630)
(23317)
(22909)
(22345)
(22341)
(21666)
(21344)
(20809)
(20808)
(18128)
(17830)
(17578)
(16706)
(16314)
(16287)
(16148)
(16147)
(14764)
(14377)
学科
(122374)
经济(122213)
管理(93633)
(88883)
(74473)
企业(74473)
方法(51157)
数学(43435)
数学方法(42818)
中国(36357)
(34420)
(32278)
业经(29910)
地方(28678)
(26678)
(25256)
技术(24047)
农业(23018)
理论(22482)
(21257)
银行(21197)
(21129)
贸易(21108)
(20429)
(20317)
(20271)
金融(20267)
(19734)
财务(19647)
财务管理(19600)
机构
大学(429700)
学院(429493)
(170126)
管理(169250)
经济(166312)
理学(145332)
研究(144372)
理学院(143704)
管理学(141129)
管理学院(140334)
中国(109035)
(92261)
科学(87784)
(80913)
(71555)
(68294)
中心(66128)
(65431)
研究所(64608)
财经(63224)
业大(62528)
(58503)
北京(58484)
师范(57929)
(57444)
(53016)
农业(52838)
(52707)
经济学(50637)
技术(47286)
基金
项目(290127)
科学(228935)
研究(215846)
基金(208403)
(180547)
国家(178943)
科学基金(154725)
社会(135289)
社会科(128111)
社会科学(128080)
(115243)
基金项目(110293)
教育(101024)
自然(99462)
自然科(97181)
自然科学(97158)
(96095)
自然科学基金(95394)
编号(88756)
资助(85199)
成果(72470)
重点(64952)
(64054)
(63749)
(62995)
课题(62223)
创新(58296)
国家社会(55174)
教育部(55082)
(55025)
期刊
(193167)
经济(193167)
研究(129609)
中国(93619)
管理(66024)
学报(65208)
(63015)
(62808)
科学(60975)
教育(58345)
大学(50774)
学学(47322)
农业(43153)
技术(41238)
(40113)
金融(40113)
业经(32674)
财经(30960)
经济研究(29736)
(26574)
问题(24513)
(22778)
图书(22747)
科技(21816)
技术经济(21208)
理论(19952)
(19605)
现代(19219)
商业(18711)
(18509)
共检索到650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锐  石金涛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组织创新支持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以某公司围绕研发项目的组织创新管理实践为例,分析了组织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研发项目的组织创新支持与创新人才培养扩展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使大学生成功获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包括以通识技能为基础的人际技能、国际化技能、应用技能、自我发展技能、随机应变技能和创新技能。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内涵和生成机制的基础上,高等教育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转变教育观念,以应用教育为导向,创新通识教育、专业实践和综合素质的集成课程体系和可雇佣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通过引导式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中外合作国际化教育和创业教育等途径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志升  李静  范丽英  
在分析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与交叉学科的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创新学生团队的培养实践,重点从基于项目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授课方式,以及项目学习机制、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建立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琴琴  黄德青  
实践训练课在课堂上进行受到训练场地等外部影响比较大,为了解决在有限场地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汽车营销课程采用适合近距离检测触发的自动播放系统进行教具改革。对10组采用教具学习的学生和未使用教具学习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评价。采用教具学习的学生实践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好于未使用教具的学生;使用新教具后,绝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车型特点和介绍流程,表达能力提升、接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表明,信息技术在课程当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善超  
世纪更替的时间,虽然为主观设置的坐标系所确定,但它给人类进行总结和筹划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时间点。在发达国家纷纷筹划未来发展的同时,我国不失时机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相应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知识创新工程”等,以提高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江泽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缪协兴  丁三青  
创新型国家建设,赋予高校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即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创新型研究和创新型服务,同时也要求高校必须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当前,高校一项急迫的任务是改革基层学术组织,搭建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中国矿业大学在过去几年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天石  
在信息经济背景下,科技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结合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有关产学研研究、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宇飞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已是大势所趋。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应用型院校一方面应坚持本质定位、分类定位、创新定位的基本原则,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应正确把握应用型院校的本质与特殊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应用型院校国际化进程,保证应用型院校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应用型院校应坚持构建完善的自我实现机制、创新动力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评价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悟真  黄越  
实现依法治国离不开法治人才及其教育机制的创新,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是法学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当下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确立了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建设法治中国亟须当代法学教育的转型和变革,法治国家建设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应是精英教育;人才培养的性质其实是职业教育;而复合型法律人才将是法治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中国未来的法学教育发展应当结合四中全会的精神,革新法学教育理念,并从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上予以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雷  徐凤兰  
"三区联动"指的是大学校区、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之间的联动式发展,校区为产业园区提供智力支持,是社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产业园区为校区创设成果转化平台,社区则是高校教学的第二课堂。三区间的联动与融合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创造契机。高校可以从三方面需求出发,确立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三方面资源,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探索与践行多种培养模式,培养差异化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屈波  刘拓  
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择优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别批准了420个和707个,北京交通大学有8个专业(方向)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学校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索特色专业的具体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慧稳  
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根本在人,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人是这项社会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以具备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人为前提条件的。因此,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综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海宗  陈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彰显高职特色、提升自身竞争力、完善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自我国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办以来,各高职院校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开始争相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然而,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构成要素出发,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三个主体(政府、学校、企业)在各要素中的作用,来分析如何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有效的保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宇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形式,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及国家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迎接这种挑战,高等教育需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教育发展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根本要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苏春景  韩延伦  
通过建立项目质量保障责任制,明确博士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课程体系设置既要强调学术导向,也要强化实践应用,把理论与实践融入课程体系。把导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培养模式中,对于确保博士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自2011年开始启动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是我国博士教育类型结构和学位制度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探索形成以国家需求为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