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2)
- 2023(11335)
- 2022(8959)
- 2021(8360)
- 2020(6888)
- 2019(15753)
- 2018(15644)
- 2017(30373)
- 2016(16147)
- 2015(18040)
- 2014(17578)
- 2013(16732)
- 2012(14690)
- 2011(12789)
- 2010(12012)
- 2009(10329)
- 2008(9423)
- 2007(7629)
- 2006(6255)
- 2005(5070)
- 学科
- 济(64077)
- 经济(64016)
- 管理(45237)
- 业(42970)
- 企(34913)
- 企业(34913)
- 方法(30018)
- 数学(26676)
- 数学方法(26320)
- 农(19165)
- 中国(16966)
- 业经(15526)
- 财(15052)
- 地方(14470)
- 农业(13080)
- 学(11172)
- 技术(11138)
- 贸(10188)
- 贸易(10182)
- 务(9877)
- 易(9869)
- 财务(9835)
- 财务管理(9815)
- 制(9736)
- 环境(9728)
- 理论(9718)
- 和(9367)
- 企业财务(9256)
- 划(8897)
- 发(8368)
- 机构
- 学院(208513)
- 大学(208124)
- 管理(86029)
- 济(84231)
- 经济(82635)
- 理学(75913)
- 理学院(75120)
- 管理学(73752)
- 管理学院(73352)
- 研究(62793)
- 中国(46563)
- 京(41870)
- 科学(38286)
- 财(36324)
- 中心(31476)
- 业大(30474)
- 农(30425)
- 财经(30259)
- 江(29466)
- 范(28532)
- 师范(28272)
- 所(27889)
- 经(27752)
- 经济学(26234)
- 研究所(25821)
- 北京(24395)
- 经济学院(23911)
- 农业(23757)
- 院(23607)
- 州(23430)
- 基金
- 项目(155890)
- 科学(125629)
- 研究(115797)
- 基金(115614)
- 家(99802)
- 国家(98996)
- 科学基金(87688)
- 社会(75805)
- 社会科(71958)
- 社会科学(71944)
- 基金项目(62826)
- 省(61052)
- 自然(56435)
- 自然科(55196)
- 自然科学(55187)
- 自然科学基金(54176)
- 教育(53318)
- 划(51058)
- 编号(47240)
- 资助(44330)
- 成果(36125)
- 重点(34572)
- 部(34359)
- 发(33706)
- 创(33622)
- 国家社会(32152)
- 创新(31435)
- 课题(30642)
- 教育部(30201)
- 科研(30174)
共检索到282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位通 桑宇辰 史睿
数字人文为历史人物年谱信息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及方法。“编年”与“系地”是历史人物年谱中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年谱的编年体性质,“编年”信息更容易获取和利用,“系地”信息则分布零散杂乱。这种特性导致人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重“编年”而轻“系地”,经常以时间演变为单一主线,而忽视了对人、时、地等多因素的系统化分析研究。本文以《朱熹年谱长编》为例,通过设计知识重构体系,将“编年”和“系地”信息重组成一维信息,然后基于GIS技术开发年谱可视化平台,实现历史人物年谱中“编年”和“系地”信息的可视化共现。年谱可视化平台克服了年谱编撰重“编年”而轻“系地”的问题,便于人文学者从“编年”和“系地”两个维度分析年谱事件信息。本文提出的知识重构体系为构建年谱通用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群体传记学提供了一种知识重构的方法。图7。表3。参考文献24。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林祥
近日,笔者读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的《张伯苓年谱长编》。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煌煌126万言,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著名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鹿博
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明清以后阳明学向不同文化区域与文化圈的传播辐射,形成了众多不同的诠释体系。后人对阳明学的诠释研究虽有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但都应该立足在王阳明本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王阳明本人的研究大致分作三个领域:其一,文献研究;其二,生平研究;其三,思想研究。当代能兼融三者而展开博大系统研究的学者,就有束景南先生。2017年11月,经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王阳明年谱长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东超
洪亮吉(1746—1809)为清史上之重要人物。李金松先生大作《洪亮吉年谱》于2015年4月出版,嘉惠学林不少,对了解洪氏一生行实,颇多助益。然存在问题亦复不少,如对洪氏之佚文利用不够;对洪氏之学术活动反映不足;对洪氏之交游,或有无考、失考而其实可考者。该文对相关资料进行考订,进而补正李谱之不足,以供读是书者参考。
关键词:
洪亮吉 《洪亮吉年谱》 清代学术 吴锡麒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余丰民 汤江明
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运用可视化技术,绘制并分析该刊2000-2009年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合著网络、机构合著网络及区域合著网络的知识图谱,认为该刊已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核心作者团队,形成一个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为核心的庞大机构合著网络体系,北京在区域合著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最后总结该刊在合著网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强 高劲松 龙家庆 杨晓燕 夏红玉 蒋智慧
数字技术对人文科学研究的广泛介入,为解决传统人文学科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传统人文学者在研究词人过程中往往存在重“时间”轻“空间”的现象,而数字人文技术为从宏观角度探究词人时空情感轨迹的变化情况、了解词人的全貌特征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研究以辛弃疾为例,从多维度出发对辛弃疾的相关数据进行重构。首先,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了辛弃疾的知识图谱,完成静态的知识关联;其次,结合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展示其时空情感轨迹的变化态势,完成动态的知识展示;最后,从时间、空间、情感等多维度对辛弃疾进行知识发现。对辛弃疾的案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词人进行全貌描述和可视化呈现,挖掘背后的隐藏知识,为人文研究提供新的实践手段。
关键词:
知识重构 知识图谱 时空数据 数字人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文杰
把高频词及其可视化呈现作为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分析的辅助策略,对其与用户信息分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通过对照两组用户三个阶段的实验结果,发现高频词表对被试完成浏览型的数字信息分析任务的效率无显著影响;高频词的可视化呈现对被试完成浏览型数字信息分析任务的效率有显著影响;高频词及其可视化呈现对被试完成归类型数字信息分析任务的效率无影响。实验结果证明了数字图书馆辅助用户提高信息分析效率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文珍 蔡跃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性化学习成为新趋势,学习分析作为个性化学习的先导,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对与学习分析相关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利用Citespace工具对样本文献进行引文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对聚类较大的四类主题内容进行概述,以探索国外学习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明晰该领域的研究脉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蔡国林 曾云凤 李政 张奥丽 侯剑
为解决现有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库数据不全、关联性不强且规划要素感测慢等问题,本研究基于眉山市现有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时空知识图谱,使用数据库与网络爬虫技术定期获取眉山市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众源信息,并结合BERT模型识别众源信息中指标的关系,补全、更新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库,进而构建图谱模型,将实体及关系存储于Neo4j图数据库,形成眉山市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时空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前后端交互系统,实现了时空知识图谱及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系统的应用表明,构建的时空知识图谱能够实时补全数据库且能展示指标间的语义关系,可为指标及其相关数据的存储、智能化搜索及辅助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林旭 杨浩 王军
学案体是编纂中国学术史的主要体裁。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师承、家学渊源、流派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概貌;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与新问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宝靖
翁方纲生平行事,自撰《翁氏家事略记》,今人沈津先生积学四十年,钩沉稽古,探骊得珠,作《翁方纲年谱》于翁方纲之研究实沾溉匪浅。此后,陈鸿森先生作《〈翁方纲年谱〉补正》、吴铭能先生作《沈津著〈翁方纲年谱〉暨辑〈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补遗》,二文意在补正沈谱未载之翁氏行事,皆索隐发微,考据翔实,亦是嘉惠学林之快事也。然翁氏享年八十有六,实属高寿,其生平行事自不在少。况且翁氏虽著述等身,然身后萧条,家道衰落,其手稿刊行者既少,流传至今者又散布各地乃至海外,阅读利用实为不便。因此即便如上述沈、陈、吴三先生之学养宏博,独具慧眼,亦不免偶有未及之处。本文仅就经眼所及,对翁覃溪之生平行事查阙补遗数条,以期对翁氏...
关键词:
沈津 翁方纲年谱 补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煦华
1950年2月,我在上海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学系毕业后,系主任顾颉刚先生介绍我到顾廷龙先生主持的合众图书馆工作。我在图书馆工作28年,计在合众3年,1953年合众捐献,改名历史文献后5年,1958年与科技、报刊、上图四馆统一后又20年,28年来一直在顾先生领导下工作。1978年我应颉刚师之召,奉调去北京后,与先生还常有书函往还;晚年先生因病移居北京,又时亲謦欬,二者加起来又20年。在图书馆工作时,先生以我对事情考虑周详而有主见,并能直言相告,尤其在四馆统一前8年,馆中事无大小,先生均垂询而后定。爰就回忆所及,缕述于后,以资纪念,亦借以留一点合众的史料。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左岩
沈世良《倪高士年谱》作为开创性的倪瓒年谱,广泛吸收前代与同代的大量研究成果,围绕"高士"这一主旨,首次对倪瓒生平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阐释,同时蕴含着深切的现实关怀,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春红
(上接2014年第5期)1984年,56岁10月,高晓声参加了江苏部分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作了题为"生活·思考·创作"的主题发言,指出:"我们去研究生活真实,而不是去改变生活的真实,要从真正的生活中发现可写的东西,绝对不要改变生活中的一个环节来适应自己原有的观念。"1而且"当代农村人物性格复杂了,变得极复杂,也像城市里那样摸不到底了……文学作品需要的就是人物的这种复杂性,越复杂越有写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