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5)
2023(10812)
2022(9231)
2021(8778)
2020(7473)
2019(17227)
2018(16973)
2017(32754)
2016(17088)
2015(19441)
2014(18996)
2013(18185)
2012(16102)
2011(14325)
2010(14063)
2009(12555)
2008(11676)
2007(9877)
2006(8097)
2005(6697)
作者
(44920)
(37641)
(37570)
(35372)
(23690)
(17765)
(17132)
(14812)
(14259)
(13046)
(12828)
(12539)
(11634)
(11592)
(11440)
(11269)
(11131)
(11082)
(10817)
(10709)
(9092)
(9057)
(9055)
(8718)
(8419)
(8308)
(8168)
(8069)
(7443)
(7391)
学科
(66619)
经济(66550)
管理(51307)
(47533)
(41187)
企业(41187)
方法(36080)
数学(31783)
数学方法(31145)
中国(16561)
(16442)
(15955)
业经(14943)
理论(13906)
(13148)
技术(12614)
(11849)
(11804)
贸易(11798)
(11518)
地方(11453)
农业(10922)
(10662)
财务(10605)
财务管理(10581)
(10033)
企业财务(9977)
(9706)
环境(9497)
教学(8539)
机构
学院(231600)
大学(231168)
管理(97576)
(90518)
经济(88759)
理学(86021)
理学院(85188)
管理学(83396)
管理学院(82970)
研究(66544)
中国(48970)
(46187)
科学(41584)
(39676)
中心(33204)
业大(33114)
财经(33045)
(32007)
(31132)
(30349)
(30312)
师范(30048)
(30039)
研究所(27788)
经济学(27778)
北京(27611)
(25928)
技术(25308)
经济学院(25239)
财经大学(25040)
基金
项目(169341)
科学(136611)
基金(125142)
研究(125024)
(108231)
国家(107385)
科学基金(95251)
社会(80379)
社会科(76397)
社会科学(76378)
基金项目(66703)
(66505)
自然(62368)
自然科(61095)
自然科学(61083)
自然科学基金(59966)
教育(59893)
(55790)
编号(51702)
资助(50173)
成果(40451)
重点(37617)
(37546)
(37005)
(35180)
创新(34392)
课题(33901)
国家社会(33716)
教育部(33271)
人文(32714)
期刊
(86667)
经济(86667)
研究(58161)
中国(40487)
管理(35394)
学报(32386)
科学(31277)
(30727)
教育(28212)
(26894)
大学(25770)
技术(24128)
学学(23652)
农业(18859)
图书(15855)
业经(15706)
财经(15302)
(15004)
金融(15004)
经济研究(14511)
(13182)
统计(12209)
(11731)
科技(11550)
情报(11487)
技术经济(11469)
问题(11234)
理论(10900)
商业(10631)
书馆(10510)
共检索到313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曰芬  丁玉飞  
为了揭示科学文献传播过程的内在实质、分析科学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导入知识进化理论,并利用概率统计、复杂网络分析与仿真实验等方法,对科学文献传播网络开展研究。首先阐述知识进化理论主要内容,分析科学文献传播中知识进化现象的表征;其次,构建基于知识进化的科学文献传播网络演变模型,并从遗传机制与变异机制两个方面加以解析;最后,对科学文献传播网络演化进行仿真分析,并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研究发现,科学文献传播网络中隐含的知识进化现象、属性特征与演化行为等反映了科学文献传播的状态和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征  孙虹  
隐性知识一般通过工作经验、技艺、组织文化等方式在工作人员的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践而得以表现。隐性知识的传播网络存在不对称现象,它是由许多的个体所组成。一般来说,网络密度,出度、入度中心势,中介中心势等是衡量隐性知识网络不对称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对隐性知识传播网络的反映也各有不同。文章通过平均场理论分析了隐性知识传播行为,构建起隐性知识网络传播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智涛  付宏  李辉  
[目的/意义]探讨网络知识社区中知识主体的交互作用,以及知识的传播问题,拓展网络知识传播扩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为网络知识社区的运行机制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多主体仿真建模方法,构建了知识传播扩散的仿真模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网络结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分享意愿、知识主体的交互程度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结果/结论]小世界网络更容易加速知识传播;知识转移能力越强,则知识增长率越快;分享意愿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生命知识主体与非生命知识主体的交互程度与知识的传播效率呈正相关。[局限]未来考虑不同网络知识社区的定位、设计机制、激励机制等差异性对知识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待实证数据的检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建华  周斯琦  
[目的/意义]探究个体决策的有限理性对于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从网民心理的微观层面来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方法/过程]以病毒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引入考虑个体心理参照点的前景理论,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并求解模型的基本再生数,进行数值仿真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论]网络舆情传播扩散规模,与微博用户接触到的接触消极微博内容的比例β、相关舆情事件评论或转发中传达负面情绪的评论内容占比p、被感染网民的自愈率q等有密切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新  邓贵仕  佟斌  
本文考虑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舆情传播模型。模型假设网络中每个个体的初始状态只有两种情况,并且在单位时间步内只选择一个邻居进行交流,并以概率λ接受该邻居的意见。解析结果显示存在概率λc使得网络中持某种观点人数比例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状态下系统中所有个体的意见都会达成一致。本模型有助于衡量某给定社会网络中舆论传播的快慢程度。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覃志华  刘咏梅  
【目的/意义】近年来微信已成为民众社交的首要平台,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传播的主阵地,但目前针对微信谣言传播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过程】将微信网络划分为朋友圈网络、群网络和公众用户网络,生成了微信谣言传播加权有向三层网络,在此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兴趣衰减效应的线性阈值谣言传播模型,并利用多主体仿真平台Netlogo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群的存在改变了个人用户网络节点的度分布,且导致当节点信任度较低时微信网络比微博类网络更有利于谣言的传播;节点信任度与谣言的传播力度显著正相关;增大谣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莎莎  程钧谟  
隐性知识作为一项创造性知识活动,它的产生同样依赖于高效的沟通。文章针对隐性知识两类载体的划分,提出了隐性知识直接交流的五种传播方式;对隐性知识的传播障碍和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并在一个企业以职能关系为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的基础上,构建了其隐性知识传播网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胡婉丽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采用无标度网络模拟现实的组织模型,并研究知识在这个模型中的传播演化问题。通过模拟发现: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首先和知识传播成功的概率有关,成功传播的概率越高,知识越容易扩充到整个组织系统,但随着时间的延续,系统拥有知识的人趋近于某一确定值;其次知识在传播速度上明显表现出钟状形态,开始传播速度较低,然后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达到最大值,最后逐渐下降;第三组织规模对知识传播周期基本没有影响。第四当组织内存在拒绝学习知识者,则知识在系统内传播速度将大幅下降,所需周期增加明显;第五考虑知识拥有者因遗忘而退化和知识抗拒者因观念转变而进化的情景,发现遗忘对组织的传播速度的不利影响要超过进化...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业华  张晓倩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突发群体事件下网民群体情绪传播的规律,更好地预测其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网络突发群体事件的不良影响。【方法/过程】在经典SIR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将网民所处情绪状态分为S状态、I状态、R1状态和R2状态四类,考虑情绪的自我调节和不稳定性以及政府的调控能力,构建了网络突发群体事件下网民群体情绪传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及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仿真实验表明:情绪的不稳定性以及政府调控能力等参数均对网民群体情绪传播的影响显著,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作用有限。并依据仿真结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日芬  傅柱  陈必坤  
关键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曰芬  傅柱  陈必坤  
[目的]利用LDA主题模型来探究全局主题和学科主题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基于LDA主题模型,以国内知识流研究领域为例,在主题抽取的基础上,比较与分析全局主题和学科主题所存在的差异。[结果]全局主题和学科主题在可描述性、内容相关性、内容质量、学科分布4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局限]采用经验判断选取了用于实验分析的全局热点主题和学科热点主题。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洪巍  王虎  
本文在传统的SIR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真实信息传播者,构建了SIRT谣言传播模型,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模型考虑了网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媒体公信力、记忆效应等因素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从网民、信息本身和外部作用力3个方面定量的分析谣言传播规律,谣言模型传播演化仿真的结果表明,网民的辨识能力、风险认知水平、媒体发布信息透明度以及媒体公信力等因素都会对谣言传播演化过程产生影响,并提出了谣言应对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宋瑞晓  
文章在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将感染人群划分为从用户好友之间接触获取舆情信息和从阅读微信公众号获取两大类人群,模拟出基于公众号和朋友圈的双层微信拓扑结构,并利用微信网络的信息互动模式对感染率进行改进,最后对此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层微信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的变化符合实际生活中微信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凯  荣莉莉  郭文强  刘泉  颜克胜  
当前,舆情传播模型及其演化研究大多是从在线社会网络(线上网络)或物理接触网络(线下网络)单一角度考虑。然而,现实中的舆情传播同时发生在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单一网络结构不能完整地反映更符合实际的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为此,本文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双层耦合网络模型,并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层间对称和非对称的促进-抑制舆情传播机制。数值和实例分析的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理论解析:(1)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和异配层间连接模式促进了线上线下网络中的舆情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趣的是,耦合小世界网络中始终产生最有效的传播;(2)非对称传播机制中,同配连接模式对线上线下网络中舆情传播的抑制作用大于异配连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芮萌  杨乃定  张延禄  刘慧  
通过识别复杂产品R&D网络中研发任务分解程度、成员企业间合作方式及企业间知识互补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复杂产品R&D网络的形成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揭示研发任务分解程度和企业间合作方式对复杂产品R&D网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员企业获取互补知识的行为会推动整体研发网络呈现无标度特征。网络具有"链式"结构,其中倾向于团队合作的R&D网络呈现出"环型-链式"结构,而倾向于技术外包的R&D网络呈现出"星型-链式"结构。研发任务的分解程度越高,网络的"链式"结构规模越大。企业合作方式对任务分解程度和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