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9)
2023(11961)
2022(10202)
2021(9625)
2020(8379)
2019(19315)
2018(19313)
2017(37017)
2016(19771)
2015(22284)
2014(21792)
2013(21300)
2012(19405)
2011(17472)
2010(17163)
2009(15728)
2008(15441)
2007(13893)
2006(11468)
2005(9707)
作者
(54021)
(45537)
(45386)
(42949)
(28738)
(21757)
(20641)
(17812)
(17111)
(15975)
(15386)
(15077)
(14205)
(14192)
(14027)
(14018)
(13717)
(13484)
(13052)
(12982)
(11044)
(10970)
(10934)
(10442)
(10238)
(10117)
(10114)
(9981)
(9177)
(9078)
学科
(79301)
经济(79230)
管理(62159)
(62063)
(52578)
企业(52578)
方法(40873)
数学(35927)
数学方法(35473)
(21467)
(21317)
技术(19651)
中国(19623)
业经(17530)
(15469)
地方(14754)
(14734)
贸易(14728)
农业(14531)
(14323)
(13806)
(13761)
技术管理(13735)
财务(13718)
财务管理(13686)
理论(13459)
企业财务(12971)
(12485)
(11790)
银行(11757)
机构
学院(274775)
大学(274716)
管理(114281)
(113371)
经济(111151)
理学(99842)
理学院(98872)
管理学(97247)
管理学院(96721)
研究(83907)
中国(63031)
(55474)
科学(51083)
(50313)
(42126)
中心(41104)
财经(40929)
业大(40543)
(40226)
(40182)
(37184)
研究所(36795)
经济学(34661)
(34290)
师范(33940)
北京(33709)
农业(33193)
(31848)
经济学院(31452)
经济管理(30546)
基金
项目(191326)
科学(153044)
基金(140374)
研究(139864)
(121430)
国家(120430)
科学基金(105684)
社会(89958)
社会科(85477)
社会科学(85454)
(76337)
基金项目(75374)
自然(68912)
自然科(67440)
自然科学(67422)
自然科学基金(66253)
教育(65558)
(63593)
编号(56742)
资助(56039)
(45113)
成果(44770)
(42558)
重点(42455)
创新(41361)
(40477)
课题(37892)
国家社会(37386)
教育部(37099)
科研(37069)
期刊
(114778)
经济(114778)
研究(72825)
中国(49822)
管理(41846)
(40490)
学报(39515)
科学(38120)
(36740)
大学(30593)
学学(28793)
教育(28487)
技术(26866)
农业(24929)
(21436)
金融(21436)
财经(19814)
业经(19674)
经济研究(18580)
(16993)
技术经济(15404)
问题(15283)
科技(14801)
(14184)
(13797)
统计(13736)
图书(13669)
理论(13174)
商业(12930)
(12628)
共检索到384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振刚  林春培  黄育坤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知识转移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对自主创新的概念进行归纳界定,并细致解析了自主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循环过程,最后研究了基于知识转移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在发生机理及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可欣  郭东强  
知识转移作为配置知识的基本手段,实现了知识供需双方的交流、互动和知识的转化,扩展了企业的知识存量,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加强自身科技创新的研究,也要依赖于广泛、深入的知识转移。所以,一方面要促进企业知识吸收、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保持创新思想的多样性。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刚性,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倪海青  张岩贵  
通过建立一个南北技术转移模型,作者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FDI技术转移和东道国自主创新的关系。文章的研究表明:(1)FDI技术转移对南方国家相对知识资本存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模仿能力,只有南方国家的模仿能力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后,FDI技术转移才能有效地促进南方国家相对知识资本存量的增加。(2)南方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导致国际生产格局发生变动。(3)当南方国家模仿能力较弱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南方国家自主创新;只有南方国家的模仿能力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南方国家的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琪轩  
对于大国权力转移的研究,以往国际关系理论往往关注权力转移所引发的大国战争。文章认为,"二战"以后,权力转移过程中的焦点正在发生改变。大国所面临的国际约束使得领导国与挑战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远离了战争而转向技术竞争。当挑战国迅速崛起的时候,领导国与挑战国都会强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而不是战争,以实现国家安全。与小国相比较,大国的技术进步更具有反国际分工、覆盖领域全面等特征。而在大国之间发生权力转移时期,领导国与挑战国双方政府会增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自主创新的加强成为战后大国权力转移过程中的显著特征。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林伟  郝绪跃  高欣佳  
基于产业外部性的视角,研究我国工业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溢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为:产业间贸易的前向关联对普通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作用不明显;产业间贸易的后向关联由于受到产权结构和"被迫引进"现象的负面影响,对自主创新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集聚对于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普通创新作用不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产业集聚能加强前向关联的技术溢出,并能减轻甚至消除后向关联对创新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敏  银路  
本文以国内一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IC设计企业(NSBIC)为案例,试图从企业技术战略演化的视角来分析回答:为什么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在目前的自主创新战略中创新动力不足?并用新兴技术管理相关理论来分析作为后动者的中国企业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认为产业环境的完善对国内新兴技术企业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科星  莎薇  罗军  林振亮  
企业转型升级是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拓展价值链活动范围并向链主环节跃升的过程。针对企业转型过程中如何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以路明科技、海信集团、三一重装、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对比研究方法,对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组织化学习和网络化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影响要素,自主创新过程能自发推动企业业务领域、发展理念转变和学习能力提升,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研发补助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优化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等促进创新型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龚荒  王元地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自主创新主体和自主创新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的环境和作用机理表明,和谐的创新环境将使不同领域的创新主体利用高效率的信息网络和知识供应链,大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主体过程的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媛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针对经济性常态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越来越明确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地位,也越来越多地强调各地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文章一方面具体界定了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的定义内涵,找出区域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论证了区域产业转移对自主创新溢出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创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南平  杨善林  
本文通过对1998-2008年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产业转移不但未带来我国区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快速增长,反而阻碍了区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加,但是具体到各个区域则差异较大。对东部地区而言,产业转移对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明显,但却阻碍了创新产出的增长;对中部地区而言,产业转移能大大促进创新投入的增长,但对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明显;对西部地区而言,产业转移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长均有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婷婷  戚湧  
在提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创新内涵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开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创新内在机理分析,研究发现:(1)创新驱动、创新服务、技术推动、环境建设是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创新的四大主要因素,均对聚力创新效益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创新驱动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经济效益)影响最显著,创新服务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技术效益)影响最显著,技术推动对从业人员人均工资(社会效益)影响最显著;(2)全要素变化对聚力创新效益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因素变化,因此不同创新要素之间要不断适应和相互匹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泽强  杨军  
当前,在皖江城市带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在产业承接中推进自主创新,使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持续动力;否则,仍将难以摆脱单纯地依赖资源及低廉劳动力成本拉动经济不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依赖,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并固化。一、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基本状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波  韩爱华  
文章利用2008—2015年31省市面板数据,研究了技术转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技术输出还是技术吸纳的技术转移都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但从全国层面看技术吸纳较技术输出的影响作用大,东中西部的技术转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表现各异。文章控制其他渠道的技术转移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FDI投资、对外贸易和产权保护是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偏好的路径依赖,而科技人才与研究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驱动作用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哲   常艺媛  
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引下,我国工业软件正在补短板、夯基础,逐步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国产工业软件技术创新过程的案例分析,从产业创新生态的视角对自主创新动态能力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经历了产品共性技术创新初始阶段、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阶段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扩展阶段。初始阶段是知识网络积累阶段,产业中的企业各自依据感知识别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动,形成平等合作的组织架构;构建阶段是创新平台形成阶段,核心企业基于机会捕获能力、协同创新能力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轮辐式组织架构;扩展阶段是创新生态形成阶段,牵头企业基于行业牵头能力、迭代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以牵头企业为中心的扩展型轮辐式组织架构。基于此,初始阶段需强化顶层设计与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构建阶段需要搭建创新平台与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扩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应用场景与推进软件迭代升级。
[期刊] 预测  [作者] 单伟  张庆普  
知识整合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实现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在较系统地分析企业自主创新中知识整合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从适应进化机理、协同旋进机理、择优弃冗机理、互补相容机理对企业自主创新中知识整合机理进行综合剖析,进而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过程中不同阶段、多维度、多层面知识整合演化模式,并对其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