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9)
- 2023(10938)
- 2022(9263)
- 2021(8924)
- 2020(7592)
- 2019(17410)
- 2018(17319)
- 2017(33326)
- 2016(17490)
- 2015(19600)
- 2014(18620)
- 2013(17744)
- 2012(15731)
- 2011(14019)
- 2010(13751)
- 2009(12243)
- 2008(11475)
- 2007(9788)
- 2006(8060)
- 2005(6512)
- 学科
- 济(67705)
- 经济(67640)
- 管理(56916)
- 业(55939)
- 企(48753)
- 企业(48753)
- 方法(36294)
- 数学(31810)
- 数学方法(31185)
- 技术(18907)
- 农(17594)
- 财(17019)
- 中国(16473)
- 业经(15839)
- 技术管理(13591)
- 理论(13251)
- 学(12564)
- 农业(12121)
- 地方(11301)
- 贸(11296)
- 贸易(11287)
- 制(11147)
- 易(11009)
- 务(10908)
- 财务(10852)
- 财务管理(10831)
- 和(10790)
- 划(10531)
- 企业财务(10262)
- 银(9456)
- 机构
- 学院(231597)
- 大学(230888)
- 管理(100883)
- 济(94197)
- 经济(92511)
- 理学(89011)
- 理学院(88216)
- 管理学(86552)
- 管理学院(86110)
- 研究(66595)
- 中国(50015)
- 京(45823)
- 财(41097)
- 科学(39930)
- 财经(33825)
- 业大(32850)
- 中心(32652)
- 江(32329)
- 经(31076)
- 农(30814)
- 所(29862)
- 经济学(28712)
- 范(28310)
- 师范(28000)
- 研究所(27474)
- 北京(27410)
- 商学(26535)
- 商学院(26293)
- 经济管理(26069)
- 经济学院(25968)
- 基金
- 项目(168728)
- 科学(137033)
- 基金(125669)
- 研究(123827)
- 家(108460)
- 国家(107612)
- 科学基金(96214)
- 社会(80675)
- 社会科(76745)
- 社会科学(76730)
- 基金项目(67049)
- 省(66938)
- 自然(63284)
- 自然科(62018)
- 自然科学(62006)
- 自然科学基金(60920)
- 教育(58899)
- 划(55656)
- 资助(50110)
- 编号(49632)
- 创(41133)
- 成果(38002)
- 创新(37585)
- 部(37390)
- 重点(37374)
- 发(35181)
- 国家社会(33878)
- 教育部(33159)
- 课题(32882)
- 人文(32687)
共检索到316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金福 张楠楠 章蕾蕾 纪佳琪
作为一种系统中的激励反应,创新响应是创新策源行为的必经之路。为明确细化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的创新响应机理,以促进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提出包括创新发起者、创新响应者、创新综合属性和响应媒介的创新响应四要素,建立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创新响应模型,以灵敏度分析为切入点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创新的综合属性是前提,增强创新发起者的发送能力是关键,提高创新响应者对知识的敏感度是核心,响应媒介在创新发起者与创新响应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因此,要激起创新行为者对创新的响应,增强创新发起者知识发送能力和提高创新响应者的需求参数、降低创新响应者知识失效率较为重要。
关键词:
响应创新 知识转移 系统动力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睿 张海涛
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系统结构、主体行为和价值生成方式,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转移模型,运用数值仿真对其各发展阶段进行演化分析,探索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环境特征因素中,知识利用率、知识生产率、信任程度与整体知识水平正相关但变化规律不尽相同,认知水平与整体知识水平的收敛速度正相关、与最终收敛的整体知识水平负相关;在初创期,主体间知识距离与知识转移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结构锁定和知识趋同将导致系统发展停滞;进入成长期以后,主体应根据系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种情境因素选择合作策略以更好地实现知识转移与价值创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东华 彭凡
[目的/意义]知识转移是技术创新联盟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已有研究多习惯于将联盟主体同一化,然而现实的联盟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知识转移策略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同一主体的转移策略也会动态变化,研究主体知识转移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联盟创新绩效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根据联盟主体转移策略调节依据的不同对主体进行分类,并采用有限状态机定义基于不同策略的状态转移矩阵,建立契合联盟主体动态反馈行为的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联盟中不同知识转移系数的主体数量在联盟合作初期变化较大,并伴随合作的深入而趋于稳定;联盟主体知识转移系数的调节周期越长,知识转移效果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砚秋 李桂君 张亚宁 冉爱晶
以团队发展理论和知识传递理论为基础,探究创新项目中个人绩效与团队产出的动态反馈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仿真方法,构建了创新项目团队产出与个人绩效的反馈作用模型,结合创新项目中知识共享与传递原理,分析了项目目标完成度、人员、知识量的因果回路关系,应用Vensim PLE6.3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知识共享与转移作为团队产出与成员绩效的桥梁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创新项目的团队发展规律;信任对团队产出和个人绩效均有正向反馈作用,且信任发展模式呈U型变化时创新项目具有更高的后发优势;公平感与团队产出和个人绩效呈正向反馈关系,且对团队产出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魏云凤 刘晓燕
为梳理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并从中识别关键因素,从知识特性、组织主体属性、组织间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等多维度出发,构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003-2018年80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阻碍因素有知识复杂性、内隐性、组织距离和知识距离,组织距离的阻碍作用最为显著;促进因素有转移意愿、转移能力、接受意愿、吸收能力、关系强度、信任、沟通、网络规模、中心性和结构洞,其中结构洞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强;地理距离的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集聚因素在吸收能力、接受意愿、知识距离、关系强度、信任、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性与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知识距离的双重作用得到解释。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伟 周文 郎益夫
基于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扩散过程是集群企业实现创新的关键。为了揭示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演化规律,探讨不同网络中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论文构建了知识创新与扩散的过程模型,以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集群创新合作网络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整体知识水平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演化规律;知识增长的演化过程存在突变点,突变时期不同网络中企业知识水平分化的情况决定不同网络知识增长绩效的差异性;知识扩散约束条件是知识创新与扩散过程的关键;实际网络并非知识创新与扩散的最优网络,无标度网络具有知识增长的绩效优势;hub结构和适度的节点度值分布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波
基于系统与控制理论,通过分析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及知识转移对各主体知识存量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因果关系和行为演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转移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的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对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演化过程进行拟合,揭示组织间知识转移的特性及机理,为组织制定知识转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构建与运行为研究组织间知识转移机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翟运开
企业间合作创新要求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实现知识在组织间的转移是合作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本文研究了合作创新过程中所转移的知识类别,提出了基于合作创新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实现知识转移的机制,着重论述了包括合作意识、组织安排、利益安排和发展共赢理念等制度层的内容。
关键词:
合作创新 知识转移 影响因素 实现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2037)项目负责人:刘益本项目明确了国内外该领域的主要流派在理论阐述、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方面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基于交易成本、社会交易、资源依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刘晓燕
选取OLED产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构建40家组织的显、隐性知识转移网络,采用QAP分析法探究地理、技术和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影响。3种邻近性对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且多维邻近性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技术、社会邻近性均正向影响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地理邻近性对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无显著影响,但能正向调节技术、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建红 陈怀超 陈安
当前,母子公司知识转移成为学者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而从控制视角展开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落脚于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在将控制机制分成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并分别选择股权控制和契约控制以及信任控制和文化控制的基础上,文章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控制机制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依据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均有利于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且二者存在互补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控制机制,促进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提供建议。
关键词:
控制机制 知识转移 系统动力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佳钰 张贵 李涛
基于生态能量学和知识管理论将知识进行生态学解构,系统论述了知识能量的内涵和表征;提出"知识能量流动"概念,分析了知识能量流动的情境和机理,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情境下知识能量流动的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具有生态能量学特征,知识势能、知识动能和知识内能共同决定知识能量结构;技术替代是知识能量流动的必要条件;知识能量结构是影响知识能量流量和流向的关键因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军 董琼 杨德礼
本文针对网络组织中知识在组织间转移的行为和问题进行研究。许多文献从网络组织整体的角度阐述和论证了网络组织中知识转移的数量和效率对于网络组织的整体绩效成正比例关系,但是,在网络组织中个体企业之间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个体企业追求的是个体最优化的状态。本文在个体目标最优化的基础上,考虑到知识转移的交易与非交易方式,知识转移的风险性,对组织中个体企业间关系的影响,以及知识的转化率,构建了个体企业基于利润、知识转移风险、组织间关系价值、知识转移费用和知识的吸收转化价值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并且,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与修正投影方法,得到个体最优化状态下的网络组织知识转移的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兴 宋娟
采用仿真方法模拟知识在网络组织间转移过程,分析了静态加权网络组织和动态加权网络组织的网络结构、结点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知识在网络组织中的转移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情况;新结点加入和旧结点退出的概率越小,网络组织越稳定,越有利于网络组织知识的转移;网络平均邻接点数越大、结点学习能力越强,知识转移越快;网络规模越大,知识转移相对较快,其影响效果随知识转移频繁程度的增大而增强;网络组织动态演化过程中,结点成员的连结机制对知识转移速率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网络组织 知识转移 静态网络 动态网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小华
本文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非线性框架下的动态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流通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的动态响应。文章研究流通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的机理发现,流通领域的效率、技术、结构和渠道等创新驱动消费类别结构和消费类型结构的升级。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平滑参数估计值在以消费类别结构为转换函数门限条件下较小,流通创新驱动消费升级呈渐进演变的非线性响应;以消费类型结构指数为门限时平滑参数较大,流通创新驱动消费升级的非线性响应更强烈。对比不同门限变量的非线性转换关系发现,流通创新驱动消费升级在消费类别结构指数低于门限变量时先是呈现线性的负响应,后随指数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的正响应;流通创新驱动消费升级在消费类型结构指数低于门限变量时先呈现线性正响应,后随指数的增加逐渐转为非线性负响应。
关键词:
流通创新 消费升级 非线性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