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8)
- 2023(8542)
- 2022(7183)
- 2021(6924)
- 2020(5939)
- 2019(13530)
- 2018(13222)
- 2017(25236)
- 2016(13470)
- 2015(15306)
- 2014(14934)
- 2013(13958)
- 2012(12265)
- 2011(10938)
- 2010(10527)
- 2009(9252)
- 2008(8543)
- 2007(7170)
- 2006(5781)
- 2005(4606)
- 学科
- 济(50729)
- 经济(50677)
- 管理(40415)
- 业(36770)
- 企(31992)
- 企业(31992)
- 方法(27364)
- 数学(23804)
- 数学方法(23460)
- 中国(13576)
- 财(13417)
- 农(12360)
- 业经(11390)
- 理论(10784)
- 技术(9871)
- 学(9687)
- 务(8971)
- 财务(8934)
- 财务管理(8915)
- 贸(8878)
- 贸易(8875)
- 教育(8856)
- 易(8650)
- 和(8528)
- 企业财务(8479)
- 农业(8277)
- 地方(8142)
- 制(7816)
- 划(7396)
- 环境(7205)
- 机构
- 大学(184917)
- 学院(178367)
- 管理(74157)
- 济(71488)
- 经济(70187)
- 理学(65392)
- 理学院(64763)
- 管理学(63605)
- 管理学院(63247)
- 研究(50286)
- 京(35923)
- 中国(35473)
- 财(32528)
- 科学(28897)
- 财经(27430)
- 范(26167)
- 师范(25989)
- 经(25173)
- 中心(24671)
- 江(24578)
- 业大(23836)
- 经济学(22716)
- 所(21416)
- 北京(21252)
- 师范大学(21110)
- 农(20994)
- 财经大学(20804)
- 经济学院(20632)
- 研究所(19669)
- 州(19663)
- 基金
- 项目(128673)
- 科学(104531)
- 研究(98773)
- 基金(95696)
- 家(81179)
- 国家(80500)
- 科学基金(71952)
- 社会(64900)
- 社会科(61665)
- 社会科学(61650)
- 基金项目(51358)
- 省(50033)
- 教育(48180)
- 自然(45214)
- 自然科(44269)
- 自然科学(44259)
- 自然科学基金(43443)
- 划(42294)
- 编号(40418)
- 资助(37064)
- 成果(32811)
- 部(29872)
- 重点(28594)
- 创(28510)
- 国家社会(27261)
- 大学(27214)
- 教育部(27023)
- 发(26711)
- 课题(26706)
- 人文(26672)
共检索到244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汤光华
本文从知识的视角论述大学怎样定位。一所大学需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知识链三维空间中寻找自己恰当的位置,大学担当着知识传播者、知识创造者、知识创新者和知识创值者四种知识角色。大学应承担的知识角色是三层结构模式:最高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值者,中间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造者和知识创新者,基础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传播者。为实现这一结构模式,大学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大学定位 知识链 结构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连晓庆 闫智勇 徐纯
发展应用性科研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知识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应用型大学发展科研的逻辑定位应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凸显应用型大学内涵。应用型大学未来的科研发展应做好顶层机制设计,激发科研协作意愿;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科研协作能力;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遴选科研协作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米靖
为回应当前知识社会的严峻挑战,大学应当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改革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管理模式与体系。大学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本质在于创建学习型大学。其任务包括创建大学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创建大学知识库、优化知识访问和共享;建构共生和协同发展的管理生态,促成大学成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加强大学间的合作,促进大学间知识的互动与整合;将知识管理与大学的绩效结合起来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国玮 左阿琼
企业大学是能够实现知识转移的重要组织。本文根据企业大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探讨企业的知识转移,构建了企业大学的知识螺旋交互模型,然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举证企业大学与传统企业各自管理下的知识转移的不同,以论证企业大学在知识转移方面的优势,最后为企业大学的知识转移提供了4点建议。
关键词:
知识转移 企业大学 螺旋模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喜春
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问题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但首要的是如何定位开放大学的功能。回顾分析英国开放大学和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和他们分别承担的历史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探讨今天所要建设的开放大学的功能。开放大学的功能应当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服务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词:
开放大学 功能 定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莹 夏建国
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可以借鉴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的"AGIL"模型进行分析:"A"是"适应"功能,由市场执行;"G"指"目标达成"功能,由政府执行;"I"是"整合"功能,由技术共同体执行;"L"是"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由技术文化执行。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与四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市场-适应""忠诚-目标""价值-整合""自主-维持"四种取向,根据不同的取向选择可形成各自的社会定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炜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传统“学院模式”、柏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本土大学服务社会和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专业教育,都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现代大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以及科技创新作用持续凸显,使得现代大学与传统学院的差异更加凸显,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和专门学院等应运而生,推进了高校分层定位和分类体系的不断完善,但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应客观看待和科学分析高校校名、分类和办学定位。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与环境差异很大,深化美国现代大学与传统学院的讨论分析,开展中美比较,有助于增强辩证思维和教育自信,进一步规范校名管理,准确把握不同类型高校的分层定位与特色优势,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建设作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丽
职业教育知识的教育意蕴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职业教育知识进行再审思是回应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诉求的基本理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职业教育知识与经济、权力的单向度运作使得其逐渐与把人作为起点和旨归的教育理想背道而驰。文章基于社会知识论的分析视角,批判性地审思职业教育知识在与社会经济、政治权力的单向度运作中对人的物化与异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知识的应然发展路向为:从冰冷的工作世界走向富有生活气息的工作世界,从对权力的依附走向开放与能动发展的自由,从对人的物化与异化走向培养整全人的本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保
三元论哲学观提出了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各自特殊的本性和本质,以及相互联系、互动和转化的关系。科学、技术、工程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边界,但边界与边界之间又相互渗透(跨界)。边界之间保持着科学系统、技术系统和工程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不同的学科体系,即基础学科体系、工程学科体系和技术学科体系。边界之间的相互渗透(跨界),使得学科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也使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创生成为必然。对应用技术大学来说,关键在于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科建设对象,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永权 武丽娜 邓长胜
鉴于开放大学是将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大学,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创新性,导致开放大学与传统高校师资队伍配置上的差异性及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艰巨性。在各种问题中,开放大学的教师分类和角色定位是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本文拟从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组人员配置、专兼职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以及美国凤凰城大学的课程开发机制与人员、核心教师与助理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分析入手,借鉴总结出开放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支持服务教师团队、"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建设与运行教师团队下的教师分类原则与角色定位方法。
关键词:
开放大学 教师分类 岗位角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伟 加鹏飞 王傲冰
人才培养定位是区别不同办学主体差异化办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而知识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产生着重要影响。职业本科教育“以何为高”“凭何而高”的问题尚无定论,回答这个问题需从知识论视角出发,以人才的知识需求为起点,厘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智能时代的技术知识呈现边界模糊化、精细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构成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内在逻辑。遵循此逻辑,职业本科应着力培养工程型、复合型、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并按照“规模适中”的原则科学控制培养规格。在此培养定位之下,应变革理念,将“全人”理念贯穿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变革教学模式,以数字化知识推动职业本科学科建设;变革课程知识,以复杂性知识为核心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利军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持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根源就在于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竞争耦合下的就业能力竞争演进。后现代社会,就业能力的开发呈现出从单纯基于显性知识的开发进化到显性知识加缄默知识的复合开发时代,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开发则日益成为成败的关键。而当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及其开发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本文结合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特性,提出开发大学生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策略,包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学习;开发隐性课程,构建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开发的情景;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持续训练。
关键词:
就业能力开发 缄默知识 大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尉建文 陆凝峰
基于默会知识的理论,本科生导师制被看作是"一对一"的师徒关系。以北京市某高校为个案,分析本科生导师制与大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探讨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水平以及获得各种荣誉都有显著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导师的示范效应显著,年长、学位高、职称高、职位高的导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在师生的互动效应中,学生的主动互动更有助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而导师的主动互动则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默会知识 本科生导师制 大学生成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朝晖 傅书华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应为大学生个体精神的成长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为:由"问题意识"构建大学语文的主体内容,通过"人文母题"的形式组织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用"深度语文"及通过体验、理解、表达实现对学生语文潜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定位 问题意识 人文母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茹宁 闫广芬
大学自治的理论根基在于大学的知识本性,知识生产内蕴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合理性与合法性矛盾是大学自治制度存在的必要前提。知识的社会功用决定了大学自治的内在限度,国家能力的强弱则是大学自治的外部条件,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大学自治的三种历史形态,而处于演变中的大学自治制度是大学能够基业常青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大学自治 知识生产 国家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