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8)
- 2023(11418)
- 2022(9255)
- 2021(8569)
- 2020(7295)
- 2019(16623)
- 2018(16409)
- 2017(32021)
- 2016(16593)
- 2015(18265)
- 2014(17839)
- 2013(17487)
- 2012(15513)
- 2011(13482)
- 2010(13246)
- 2009(12156)
- 2008(11963)
- 2007(10245)
- 2006(8660)
- 2005(7663)
- 学科
- 业(83328)
- 企(78193)
- 企业(78193)
- 济(77774)
- 经济(77693)
- 管理(67959)
- 方法(38357)
- 数学(29725)
- 数学方法(29381)
- 业经(28348)
- 财(26300)
- 农(24278)
- 务(20924)
- 财务(20892)
- 财务管理(20873)
- 企业财务(19815)
- 技术(18398)
- 农业(17928)
- 理论(15601)
- 中国(15442)
- 和(14615)
- 划(14591)
- 策(14493)
- 制(13645)
- 企业经济(12726)
- 经营(12534)
- 技术管理(12264)
- 贸(12047)
- 贸易(12043)
- 易(11710)
- 机构
- 学院(237558)
- 大学(231828)
- 管理(105823)
- 济(104958)
- 经济(103341)
- 理学(92364)
- 理学院(91655)
- 管理学(90539)
- 管理学院(90089)
- 研究(64250)
- 中国(51928)
- 财(48256)
- 京(45697)
- 财经(39517)
- 经(36095)
- 科学(35595)
- 江(34014)
- 农(33303)
- 经济学(32142)
- 业大(31532)
- 中心(31292)
- 商学(30003)
- 商学院(29751)
- 财经大学(29447)
- 经济学院(29226)
- 经济管理(28708)
- 所(28648)
- 北京(27148)
- 州(26590)
- 农业(26028)
- 基金
- 项目(161594)
- 科学(132232)
- 基金(121994)
- 研究(121790)
- 家(103294)
- 国家(102369)
- 科学基金(92961)
- 社会(81726)
- 社会科(77817)
- 社会科学(77800)
- 基金项目(65235)
- 省(63269)
- 自然(59222)
- 自然科(57979)
- 自然科学(57967)
- 自然科学基金(56997)
- 教育(55503)
- 划(51202)
- 编号(48784)
- 资助(48052)
- 创(37910)
- 部(36624)
- 成果(36541)
- 业(36142)
- 重点(35181)
- 国家社会(34641)
- 创新(34526)
- 发(34322)
- 人文(32966)
- 制(32924)
- 期刊
- 济(111678)
- 经济(111678)
- 研究(63507)
- 管理(43748)
- 财(41841)
- 中国(36191)
- 农(30597)
- 科学(29041)
- 学报(26427)
- 技术(24631)
- 大学(22426)
- 学学(21588)
- 农业(21457)
- 业经(20729)
- 财经(20189)
- 融(18126)
- 金融(18126)
- 经(17470)
- 教育(17415)
- 经济研究(17113)
- 技术经济(15006)
- 问题(14854)
- 业(13810)
- 财会(13708)
- 现代(12381)
- 商业(12077)
- 理论(10916)
- 世界(10830)
- 会计(10805)
- 策(10717)
共检索到331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慕继丰 陈方丽
本文认为,企业的根本任务是创造知识,企业是许多专业化分工活动通过一定的结构与方式联结与聚集在一起的动态性组织,这种独特的结构会产生一种系统集成放大效应。企业的存在是因为企业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生产性知识、制度性知识和管理性知识,企业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转换的能力是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专业化生产与协作过程中积累的共有知识和私人知识决定着企业的效率边界。一种有效率的、最有生命力的企业制度就是能提供一种合理性、激励性的制度安排,鼓励知识的不断创造、使用、转移和共享,而不仅仅是那些理论上能够使组织交易费用最小的企业制度。
关键词:
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 知识 知识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良书 张肖虎
在完全理性、完全信息的假定条件下,企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被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企业合约理论打破这样的假定,把研究重心转移到“交易”和“合约”上,也使得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模糊化,企业的生产特征被忽视。企业知识理论也在有限理性条件下,把研究重点回归到企业生产上,在新的假设条件下,分析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边界、企业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而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企业理论 知识 生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洋 曲美潼
非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组织是企业边界的核心。企业作为一个合作的生产团队,通过默会知识的传递,形成了合作性的惯例模式。一方面,组织吸收和消化外部知识,一方面传递内部知识。不同的知识传递系统,形成不同的组织模式,最终影响企业的边界。
关键词:
知识 惯例 组织 企业边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国武 李卫星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已经替代了财务资本成为制约知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性生产要素,并成为知识企业生产及其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文章旨在以“概念格”理论为基础,对知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导生产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以证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企业的主导生产要素是由不同经济时代的主导生产要素逐步演化而来,比起工业经济时代的主导要素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为知识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有效组合分析、知识资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等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概念格 主导生产要素 知识资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利霞 黎赔肆
目前,对企业多元化动因解释的论述众多。可以将这些论述归为两大类:内因论和内外因结合论,前者包括资源能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和代理理论,后者包括安索夫的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瑞德-拉夫曼和庄贵军的理论。对这些理论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能够为企业多元化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多元化 动因 知识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圣强
互联网条件下信息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对企业边界产生影响。基于企业知识理论视角,以问题求解为基本单元,构建分析企业边界变化的模型框架。企业实质是以自有知识体系为核心,通过配置各项生产要素组合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安排,企业边界即基于自身知识实现有形要素配置的能力边界。将此模型应用于分析现阶段经济新形态和企业组织新特征,发现引致企业边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使企业知识获取成本发生了相对变化,企业中一些环节知识倾向于"外购",而另一些环节则偏重于"自制"。企业知识发生结构性变革,企业组织边界出现新的变化。更为灵活的组织方式的选择,导致企业有形实体和无形实体分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圣强
互联网条件下信息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对企业边界产生影响。基于企业知识理论视角,以问题求解为基本单元,构建分析企业边界变化的模型框架。企业实质是以自有知识体系为核心,通过配置各项生产要素组合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安排,企业边界即基于自身知识实现有形要素配置的能力边界。将此模型应用于分析现阶段经济新形态和企业组织新特征,发现引致企业边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技术应用使企业知识获取成本发生了相对变化,企业中一些环节知识倾向于"外购",而另一些环节则偏重于"自制"。企业知识发生结构性变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玺
本文着重评述了基于知识的企业能力理论最新发展的三个主要学派:动态能力、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并综合三个学派的优点和当前的时代特点,提出今后研究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组织知识和能力系统创造过程及其演化机理。
关键词:
知识 动态能力 吸收能力 转化能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积海 宣国良
本文探讨和分析了企业资源观、动态能力观、企业知识观等基于企业理论的战略管理研究的演化路径及其规律,分析了以知识传导为主线的演化轨迹。
关键词:
企业理论 战略管理 演化路径 知识传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海花 谢富纪
以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建设面临的挑战为基点,引入结构洞理论,基于对外部知识网络中结构洞的规划、占据、利用、剖析和拓展,识别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体系和内部作用机理;利用实证研究确定了涵盖网络构想能力、网络建构能力、网络利用能力、网络解构能力和网络重构能力等5个维度,共12个子维度和37个题项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测量量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纵一横"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提升路径,即从战略层面到战术操作再回归到战略的纵向动态循环,以及从知识结点到知识链再到利益的横向持续推进。本研究从结构洞理论的视角揭示了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多维度构成和内部演化机理,研究结果弥补了现有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兵 李天旭 丁西林
文章基于角色理论视角,借助手工整理的2010-2020年上市公司高管履历数据,分析了高层管理团队数字知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两者的边界条件。研究表明,数字知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行为整合框架下,CEO职业背景、CEO-TMT交互和CEO权力均正向调节两者的关系。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上述关系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团队断裂带的存在会阻碍团队成员的信息交流,从而抑制高层管理团队数字知识的转化;基于知识基础观发现,企业层面的技术吸收能力能够促进团队数字知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以为数字变革下高层管理团队理解和履行自身角色和职能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角色理论 数字知识 数字化转型 行为整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伟刚
本文认为,核心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来自于具有企业特性的、异质的、路径依赖的、不易为外界获取和模仿的知识体系。但由于核心能力存在“刚性”,如果不加以克服,企业就会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具有重构内外部组织能力及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克服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核心能力 动态能力 企业知识 知识创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诚 廖建桥 文鹏
基于企业导师制及知识共享已有的文献,以"ERG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生存安全、人际关系和成长发展动机三个方面,深入探析企业导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导师知识共享行为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ERG理论 企业导师 知识共享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源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物流企业的知识网络进行了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从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入手,构建物流企业的知识网络,从理论角度丰富和完善了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钧铭 谭观音
运用热力学中熵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知识熵与知识的负熵效应,构造了知识熵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企业的知识创新机理,为供应链知识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熵理论 知识创新 供应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