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5)
2023(17294)
2022(14929)
2021(13913)
2020(11628)
2019(26867)
2018(26370)
2017(50697)
2016(26783)
2015(30268)
2014(30078)
2013(29867)
2012(27363)
2011(24821)
2010(24510)
2009(22503)
2008(21450)
2007(18431)
2006(16252)
2005(14391)
作者
(75944)
(63566)
(62917)
(60002)
(40416)
(30261)
(28737)
(24918)
(24107)
(22380)
(21540)
(21380)
(19998)
(19926)
(19556)
(19317)
(18842)
(18292)
(18050)
(18029)
(15700)
(15448)
(15039)
(14525)
(14292)
(14107)
(13755)
(13547)
(12715)
(12355)
学科
(127195)
经济(127069)
管理(77567)
(72887)
(59363)
企业(59363)
方法(54535)
数学(48049)
数学方法(47504)
中国(32479)
(30286)
(28157)
地方(25879)
业经(25220)
(24957)
(24320)
贸易(24309)
(23689)
农业(20779)
(19202)
技术(18990)
(18583)
环境(17852)
理论(17392)
(16535)
财务(16463)
(16444)
金融(16441)
财务管理(16427)
(16330)
机构
大学(387785)
学院(383442)
(168854)
经济(165734)
管理(154043)
理学(133949)
理学院(132536)
研究(131967)
管理学(130348)
管理学院(129656)
中国(98743)
(81990)
科学(78203)
(73283)
(64544)
财经(59507)
中心(59016)
研究所(58884)
(56865)
(54429)
业大(54253)
(53188)
经济学(52591)
北京(51877)
(49361)
师范(48950)
(48028)
经济学院(47284)
财经大学(44426)
农业(44165)
基金
项目(264401)
科学(209796)
基金(195200)
研究(194144)
(169449)
国家(168130)
科学基金(145477)
社会(125740)
社会科(119467)
社会科学(119438)
基金项目(103013)
(99624)
自然(93040)
自然科(90928)
自然科学(90905)
自然科学基金(89302)
教育(88098)
(84226)
资助(80734)
编号(77475)
成果(62199)
(59552)
重点(58464)
(56530)
(54904)
国家社会(53117)
课题(52171)
教育部(51748)
创新(51357)
人文(50317)
期刊
(180822)
经济(180822)
研究(115946)
中国(69290)
学报(57333)
管理(57007)
(54982)
科学(54409)
(50844)
大学(44520)
学学(41546)
教育(36791)
农业(35688)
技术(34119)
(30637)
金融(30637)
经济研究(30539)
财经(29460)
业经(26779)
(25358)
问题(23582)
图书(21361)
(20770)
技术经济(20454)
科技(18941)
(18705)
世界(18386)
统计(18362)
理论(18148)
国际(17730)
共检索到562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易辰  肖新平  
基于科技带动经济发展产生的时滞效应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知识外溢效应,对目前的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了2004~2009年中国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关系。首先运用灰色时滞关联分析确定科技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滞后期,然后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引入考虑时滞的技术知识存量代替研究与实验发展(R&D)投资额进行计算,得到中国科技投入与G7国家科技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湖  
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源泉,本文主要针对这几个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卫民  
技术进步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政府的科技投入是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举措是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的科技投入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9·11%。科技投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科技投入的最终效果体现在经济增长上。因此,必须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让科技投入步入法制化轨道,国家立法规定政府每年将一定比例的GDP或财政收入投入到科技领域,建立和完善适应科学研究规律和科技工作特点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司训练  侯莉  
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基础性保障作用。本文将以菲德模型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采用统计数据对能源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能源部门的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李善同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来源区分为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之后,不管是消费贡献比重的下降,还是省际调出和出口贡献比重的上升,部门影响均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创新:将省际贸易引入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价值:对于目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省际贸易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李善同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渠慎宁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而信息通信技术的技术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极大。可见,对中国这样技术后发的国家而言,"推广信息通信技术"比"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本身"更有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亚平  
科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国近年来的高科技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高增长,科技投入效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通过对中美两国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测算和预测分析,发现虽然我国R&D投入总额已经逐渐与美国逼近,但我国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要想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需从科技研发环境建设、科技投入资金管理和科技绩效评价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入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超  杨素芳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测算国民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分配的最优方法,很多学者估计了中国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但实践表明是不正确的,当前中国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劳动者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其报酬仅占国民收入的48%。因此,应发挥政府在提高劳动者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变目前劳动力价格低的局面,让民众分享到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定胜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本文运用经济模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证明了加大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能够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而经济的不断增长能带动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明喜  
利用1978年-2008年相关数据,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在该时间跨度内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212,长期弹性为0.658;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GDP对财政科技投入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处于很低的水平,但从长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对GDP的正向拉动影响时限更长,而且其对GDP的方差贡献率非常突出。目前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仍然偏低,应该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科研项目评价、后续跟踪和持续支持制度,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渊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DEA)对我国31个地区2005年科技投入技术效率、技术与规模效率进行总体评价,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科技投入的无效率因素予以识别。研究表明,我国地区科技投入在效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不少地区效率低下;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总体偏低;技术与规模效率共同有效的地区较少;科技人员和科技经费相对于投入规模而言,其产出效率不高;R&D经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是影响科技投入无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巍贤  
运用多种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1%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