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73)
- 2023(19624)
- 2022(16527)
- 2021(15535)
- 2020(13057)
- 2019(29575)
- 2018(29315)
- 2017(56306)
- 2016(30384)
- 2015(34278)
- 2014(33619)
- 2013(33025)
- 2012(30185)
- 2011(26938)
- 2010(27120)
- 2009(24944)
- 2008(24504)
- 2007(21847)
- 2006(19286)
- 2005(17064)
- 学科
- 济(124366)
- 经济(124234)
- 业(107439)
- 管理(100586)
- 企(94912)
- 企业(94912)
- 方法(57092)
- 数学(46789)
- 数学方法(46181)
- 农(37657)
- 财(37523)
- 业经(36221)
- 中国(34187)
- 技术(26165)
- 农业(25853)
- 务(25539)
- 财务(25459)
- 财务管理(25416)
- 制(25339)
- 贸(24983)
- 贸易(24968)
- 易(24367)
- 企业财务(24066)
- 理论(23346)
- 地方(22613)
- 学(22321)
- 和(21443)
- 划(19933)
- 银(19403)
- 策(19383)
- 机构
- 学院(430652)
- 大学(427249)
- 管理(175756)
- 济(175613)
- 经济(171989)
- 理学(151301)
- 理学院(149774)
- 管理学(147402)
- 管理学院(146596)
- 研究(135268)
- 中国(104703)
- 京(90421)
- 财(83255)
- 科学(80974)
- 财经(66307)
- 所(65755)
- 农(65681)
- 江(63774)
- 中心(62274)
- 业大(61118)
- 经(60293)
- 研究所(59239)
- 北京(56862)
- 范(54594)
- 师范(54121)
- 经济学(52566)
- 州(51450)
- 农业(51152)
- 院(49599)
- 财经大学(49142)
- 基金
- 项目(287187)
- 科学(227893)
- 研究(215386)
- 基金(208261)
- 家(179169)
- 国家(177586)
- 科学基金(154941)
- 社会(136602)
- 社会科(129578)
- 社会科学(129546)
- 省(112941)
- 基金项目(110154)
- 教育(99462)
- 自然(98795)
- 自然科(96566)
- 自然科学(96542)
- 自然科学基金(94849)
- 划(93570)
- 编号(89096)
- 资助(84825)
- 成果(71353)
- 部(63488)
- 重点(63428)
- 创(62874)
- 发(61467)
- 课题(60502)
- 创新(58062)
- 国家社会(56154)
- 项目编号(55400)
- 教育部(55142)
- 期刊
- 济(193633)
- 经济(193633)
- 研究(126808)
- 中国(81969)
- 管理(69656)
- 财(66069)
- 学报(60686)
- 农(60351)
- 科学(58095)
- 教育(50176)
- 大学(47734)
- 学学(44839)
- 技术(42582)
- 农业(42042)
- 融(37912)
- 金融(37912)
- 业经(34035)
- 财经(32610)
- 经济研究(30476)
- 经(28027)
- 问题(25657)
- 业(23854)
- 技术经济(23788)
- 图书(21476)
- 科技(21280)
- 贸(20871)
- 理论(20669)
- 现代(20646)
- 商业(20272)
- 统计(18943)
共检索到637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琳娜 石娟 顾新
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对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进一步提出了提高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知识溢出 自主创新能力 高技术企业 途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升国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考虑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4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模型,分析4种不同渠道国际知识溢出对1995~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科研创新资金投入、科研创新人员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升国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考虑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4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模型,分析4种不同渠道国际知识溢出对1995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与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科研创新资金投入、科研创新人员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尚未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而另一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已经能够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分行业的发展如何由"引进―模仿"模式转变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云 赵富森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慕强 徐宗玲
国际技术溢出信息通过怎样的渠道提升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在知识转化过程中吸收能力起何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本土企业获取信息的角度对FDI溢出效应进行新的归类,并从理论上分析各种溢出效应怎样影响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吸收能力在其间所起的作用。通过对闽粤121家创新型本土企业调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后发现,情报效应和合作效应均对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吸收能力对情报效应与自主创新成果,以及合作效应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等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技术溢出 情报效应 合作效应 自主创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沙文兵
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吸收能力对FDI知识溢出、进而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D投入强度表征的内资高技术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影响,两者呈现出"U型"关系,即吸收能力对于FDI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只有当内资企业R&D投入强度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才能有效吸收FDI渠道溢出的知识;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始终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平均规模越大,其创新能力越强。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石燕蓉 黄怡
从内部看,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本文提出了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必须提升员工创新力的观点,并着重阐述了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创造有利创新的基础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创新能力提高机制等提升员工自主创新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企业员工 创新力 自主创新 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李桂香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1995~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FDI知识溢出和自主R&D投入对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是形成其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外资企业R&D活动对内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FDI知识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中等外资开放程度的行业中,对外资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和对外资开放程度过高的行业,由于内外资企业之间经济联系较少或技术差距悬殊,并没有产生显著的FDI知识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振刚 胡琪玲
将行业对外资开放程度、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纳入研究框架,利用1995—2010年我国13个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与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对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外资开放度和较大的技术差距都会对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产生不利影响,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华
本文结合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论述了FD I溢出效应与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互动性。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产生溢出效应的现状,基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回答了如何有效利用FD I技术溢出效应实现中国的技术进步,力求营造二者之间良性的反馈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军 邱兆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文亮 许正中
在考虑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2008~2012年28个省级地区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溢出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产出不仅与本地区投入相关,而且与邻近地区的投入显著相关;从长期角度看直接效应、间接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这种溢出效应呈现出MAR外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沙文兵
笔者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R&D活动产生了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由此推动了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相对于内资企业自主R&D投入而言,FDI渠道的知识溢出对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对于FDI知识溢出、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非线性影响。
关键词:
知识溢出 技术差距 高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梅 罗公利 田恬
文章从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给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聚类分析针对2011年知识溢出对我国29个省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状况进行评价。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际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