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92)
2023(15498)
2022(13411)
2021(12776)
2020(10552)
2019(24687)
2018(24251)
2017(46574)
2016(24751)
2015(27991)
2014(27690)
2013(27282)
2012(24796)
2011(22392)
2010(21858)
2009(19825)
2008(19062)
2007(15992)
2006(13685)
2005(11724)
作者
(68864)
(57482)
(56580)
(54129)
(36571)
(27255)
(25964)
(22617)
(21845)
(19954)
(19508)
(19242)
(17894)
(17795)
(17783)
(17230)
(17090)
(16917)
(16388)
(16263)
(13922)
(13885)
(13543)
(12969)
(12735)
(12693)
(12362)
(12357)
(11358)
(11239)
学科
(102979)
经济(102867)
管理(70774)
(65444)
(54155)
企业(54155)
方法(49570)
数学(43658)
数学方法(43119)
中国(29840)
(25514)
(23402)
业经(21717)
(20924)
(20152)
贸易(20144)
(19629)
地方(19235)
农业(17071)
(16393)
理论(16382)
技术(16109)
(15977)
环境(15957)
(14772)
财务(14700)
财务管理(14669)
(14105)
银行(14072)
(14048)
机构
大学(351719)
学院(346985)
(144633)
管理(142489)
经济(141758)
理学(124853)
理学院(123505)
管理学(121405)
管理学院(120774)
研究(116495)
中国(86049)
(74664)
科学(70636)
(61581)
(55899)
中心(52547)
研究所(51569)
财经(51237)
(50175)
业大(50010)
(47072)
北京(47000)
(46198)
(46018)
师范(45822)
经济学(44330)
(42919)
经济学院(40101)
农业(39332)
财经大学(38685)
基金
项目(248085)
科学(197395)
基金(183926)
研究(181194)
(159840)
国家(158611)
科学基金(137873)
社会(116886)
社会科(110941)
社会科学(110913)
基金项目(97847)
(92820)
自然(89594)
自然科(87605)
自然科学(87584)
自然科学基金(86002)
教育(82942)
(79407)
资助(75479)
编号(72634)
成果(57615)
(55775)
重点(54817)
(51997)
(51554)
国家社会(49154)
课题(48684)
教育部(48466)
创新(48165)
科研(47343)
期刊
(146249)
经济(146249)
研究(100661)
中国(59067)
学报(52098)
管理(50474)
科学(49905)
(44592)
(44228)
大学(40368)
学学(37788)
教育(35711)
农业(31533)
技术(30011)
(25366)
金融(25366)
经济研究(24623)
财经(24379)
业经(22791)
(20899)
问题(20531)
图书(19819)
技术经济(16746)
(16639)
科技(16568)
理论(16563)
(15705)
资源(15676)
现代(15340)
实践(14998)
共检索到486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海涛  
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需要充分解读知识流作用于城市间关系的内在逻辑和空间表现,梳理和思考城市间知识流动网络的研究脉络、研究基础、可能贡献、面对难题和应对措施显得十分必要。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到如下主要观点:1知识流已经成为影响城市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动力,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力会更加突显;把握城市网络研究新方向需要关注知识流这一新内容。2城市间知识流动具有明显的"社会—空间"双重属性,区别于基于交通联系的城市间"硬网络",属于"软网络"的一种;相关研究有助于激发对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再思考和再建构。3由于国界对知识流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城市间知识流动网络需要强调空间尺度与知识流动的关系,有必要开展中国国家体制和政策影响下的城市网络研究。4城市间知识流动网络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创新空间的形成,可以为国内城市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铮  李国平  苗长虹  周国华  刘筱  
本文总结了2005年来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提出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下列5个方面:①城乡统筹理论与模式探索深入;②区域统筹管理在对区域分异的现象认识更细致;③区域结构与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都市圈网络概念并发展出枢纽—网络结构观点;④城市发展管治模式在公共服务管治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管治模式方面取得进展;⑤区域知识管理围绕创新城市理论取得突破。与国外比较,有特色也有侧重点不同,目前需要在区域管治一般理论、产业集群组织动力学方面和低碳城市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文章认为,经过几年发展,城市与区域管理在中国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在下一个五年,结合科学的发现和国家需求,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将取得重大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蔚  
城市经济网络的研究借鉴了复杂性理论的分析方法,能更细致地刻画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现有的大量研究仍沿袭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思路,注重城市的竞争和位序关系以及城市网络的中心性,未能充分体现城市经济网络和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基本文献的梳理,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将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的基础理论构建阶段;50-90年代的发展创新突破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多元繁荣发展阶段。目前,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城市经济的拓扑结构和空间拟合、全球城市联系的范围测算和质量评价;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的动力学影响以及城市经济网络的安全管控和功能优化。未来要关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整合和挖掘,构建城市经济网络的整体研究框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肖飞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而形成的城市土地市场制度,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着重综述了我国城市土地储备的内涵、功能、运作过程、运作模式、融资及风险、规模及绩效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研究表明:①我国土地储备的内涵与内容逐渐明晰,并不断深化与扩展,经营性城市土地储备模式已被引入到公益性城市土地储备与农业用地乃至耕地储备研究;城市土地储备对于增加财政收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②随着土地宏观调控的深入发展,已形成了市场主导型的上海模式、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杭州模式、行政指导、市场运作与土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邹利林  杨俊  胡学东  
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历来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住宅价格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内在规律性,探索这一规律信息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房价调控和土地利用政策。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动力机制与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研究结论如下:未来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研究应立足于经济转型与制度改革的特殊背景,重视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理论框架的构建;加强宏观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及探索住宅价格低值集聚的内外因素,全面考察各类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强化GIS技术对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特征信息的挖掘,并探索多维空间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GIS模型,实现对住宅价格时空演变与分布的模拟分析与趋势预测;拓展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的普及性应用,并将研究成果与城市住宅价格监测成果形成动态互补性应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卫国  庄贵阳  朱守先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有利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地方政府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科学地进行城市低碳规划和低碳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处于探索阶段,滞后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本文通过梳理相对规范、有较强影响力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学,归纳分析国内相关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文献,得出:多是介绍、比较主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以及探索并借鉴在区域、城市层面的编制应用,并且编制方法多样,缺乏规范统一的方法。根据已有研究,总结出《省级指南》和《ICLEI指南》对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然后比较分析了《省级指南》和《I...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涛方  吕拉昌  刘云刚  孙斌栋  汪明峰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积极开辟和强化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基地、新力量;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推出年青人等计划初现成效。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中国城市地理学更好地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反馈、知识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面向城市化背景,进行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战略思考,缩短中国城市地理学与主流的城市地理学的距离,通过大人文与大科学交融进行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和完善、国际视野和地方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国家"十二五"等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积极的设计和执行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行动计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鲁春阳  杨庆媛  靳东晓  李新阳  文枫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能促进城市功能发挥及用地效益提升,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驱动机制、结构优化及动态模拟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发现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本文认为,未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应从城市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的角度,探究不同产业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不仅关注城市数量结构研究,更注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研究;研究方法从以静态为主向动态化转变,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不同类型城市发展必须的功能性用地及用地比例的理论框架,为城市规划编制和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银凤  汪德根  
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是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研究重点领域。在中国步入高铁网络时代之际,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9-2017年期间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首先从文献量年际变化、载文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机构地域分布等方面归纳分析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研究进展的总体特征;其次从城市可达性的高铁效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铁效应、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等4个方面深入系统梳理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的研究进展;最后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学科等3个角度展望高铁网络化时代城市地理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周一星  
在介绍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与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从人口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结构以及郊区化研究4个方面,回顾了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最后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中西差距,并指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伴随着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正在转变;中国城市郊区化理论与城市内部空间重构理论等需要进一步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天宝  柴彦威  
单位制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现现代化而在城市构建的基本工具,其研究是理解历史、解读转型的重要视角,其积极因素将构成规划城市未来的重要理念。单位制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涉及社会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个学科。总体而言,单位制度研究比较成熟,单位空间和社会研究在研究成果方面相对不足。单位制度起源研究有路径依赖、资源约束等视角,但确切性还不充分。单位制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转型以来,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分化明显,不同类型的单位均有研究,但整体的判断还不明确。空间研究中,物质空间研究成果较多,但解释不足,行为空间和社会空间相对缺乏。从单位制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型得以广泛关注,但转型的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对国内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模式、城市空间扩展效益、城市空间扩展机理及城市空间扩展对策与模拟4个层面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表明,城市空间扩展实质是一个以"人"的需求为主体、自然性和社会性耦合依存的地域表达过程,决定了其扩展进程的地域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等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特征属性,也就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综合性和个性与共性共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然而,现有研究不仅存在样本单元不全面、类型比较分析欠缺、个案分析较多、共性规律总结不够的不足,而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上存在较大的缺陷,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因此,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后续研究应该强化样本单元的多元化、类比化;加强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尤其强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钰  高向东  
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模拟是城市空间结构、郊区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和区域科学学者对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文献很多,揭示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演变。本文从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种研究假设,梳理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研究进展。从已有研究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的研究上,多为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存在共性特征:①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中国的紧凑性的城市人口分布;②负指数函数在模拟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时有较好的优度;③同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模型中,人口密度梯度逐渐变小,密度曲线变得更为平缓。④多中心模型研究表明,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已经符合多中心模型分布特征,大城市次中心已经初步发育。纵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发现存在数据质量差、研究方法滞后、研究城市少、可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该在未来应努力利用GIS等提高数据质量,创新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研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从而构建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而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及郊区化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维波  
期刊数据库已成为学术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维普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作为数据源,运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工具,从论文数量、研究学科、实证城市、作者来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1990—2005年有关城市游憩空间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态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红键  朱保念  李善国  
根据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及相应指标体系的设计,将以往研究分为四类,并从评价对象、指标体系、赋权方法、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未来开展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应达成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积极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衔接,加强市民化评价、生态环境效率评价以及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