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91)
2023(22789)
2022(19424)
2021(18125)
2020(15228)
2019(35094)
2018(34939)
2017(66983)
2016(36506)
2015(40949)
2014(40917)
2013(40614)
2012(37822)
2011(34181)
2010(34543)
2009(32141)
2008(32074)
2007(28892)
2006(25581)
2005(23111)
作者
(106011)
(88507)
(87675)
(83731)
(56478)
(42497)
(40130)
(34516)
(33444)
(31913)
(29946)
(29898)
(28232)
(28189)
(27399)
(27309)
(26419)
(26284)
(25467)
(25408)
(21916)
(21895)
(21611)
(20347)
(19771)
(19769)
(19763)
(19745)
(17786)
(17733)
学科
(154132)
经济(153968)
(117699)
管理(114095)
(101804)
企业(101804)
方法(65453)
数学(54105)
数学方法(53385)
(44669)
(42573)
中国(42203)
业经(40204)
地方(34059)
(30657)
农业(30317)
(30215)
(28408)
财务(28309)
财务管理(28256)
(28195)
贸易(28174)
(27311)
理论(27295)
技术(26810)
企业财务(26759)
(25548)
(24639)
银行(24580)
(23686)
机构
学院(522192)
大学(520165)
(211530)
经济(206777)
管理(204958)
研究(176697)
理学(175029)
理学院(173052)
管理学(170101)
管理学院(169116)
中国(135644)
(112093)
科学(107749)
(99424)
(89514)
(87094)
中心(81123)
(80854)
研究所(80776)
财经(77971)
业大(76115)
北京(71285)
(70668)
(69674)
师范(69029)
农业(67921)
(65024)
(64177)
经济学(62468)
财经大学(57402)
基金
项目(341569)
科学(268511)
研究(251656)
基金(245712)
(213303)
国家(211384)
科学基金(181987)
社会(157291)
社会科(148958)
社会科学(148920)
(134550)
基金项目(129574)
自然(118111)
教育(116398)
自然科(115366)
自然科学(115336)
自然科学基金(113289)
(112651)
编号(104041)
资助(101492)
成果(85330)
重点(76403)
(74983)
(74831)
(72280)
课题(72114)
创新(67072)
科研(64704)
教育部(64234)
国家社会(63846)
期刊
(241791)
经济(241791)
研究(156006)
中国(106581)
管理(80321)
(79837)
(79399)
学报(78947)
科学(73910)
教育(61865)
大学(60186)
学学(56276)
农业(54456)
(50561)
金融(50561)
技术(49041)
业经(40789)
财经(38269)
经济研究(37304)
(32896)
问题(31619)
(30982)
图书(27887)
技术经济(27385)
(24865)
现代(24458)
科技(24388)
(24206)
理论(24064)
商业(23791)
共检索到795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夏  孙友刚  周泽鑫  朱啸宇  
为解决如何在技术变革过程中重塑新型海外研发策略、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性问题,试图在跨国企业创新理论基础上引入知识流动分析方法及技术异质性维度,探讨跨国企业高效获取知识与实现持续创新的模式。以德国宝马公司从1980到2020年的创新国际化进程为例,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通过专利申请与专利引文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数字技术3个领域分析其总公司、海外研发中心与东道国供应商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创新国际化模式差异。结果发现:宝马在一般技术领域,德国总部持有核心技术知识,知识流动呈现“总部—海外研发机构—总部”循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采用创新联盟模式,知识流动限于联盟成员之间;在数字技术领域,集团内部的知识流动并不活跃,更多在海外技术高地通过企业风险投资(CVC)布局相关创新研发,呈现由东道国向其子公司的反向知识流动。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实践而言,一方面企业可借鉴宝马在新能源与数字技术领域多类型的创新国际化合作模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应的创新生态建设。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涛   唐僖   吴君民   毛翔宇   魏晓卓  
针对互联网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问题,本文以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运用HJB方程分析了三种技术协同创新博弈情形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最优研发努力程度、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最优技术协同创新补贴以及二者合作的最优合作模式。通过对三种博弈结论的比较分析发现:(1)Stackelberg主从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的研发收益以及研发总收益均优于Nash非合作模式,达到了Pareto均衡;(2)互联网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突破付出努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双方研发合作的整体收益;(3)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与收益分配系数负向相关;(4)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整体收益提升的有效性大于互联网企业;(5)协同合作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各自的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的研发收益以及研发总收益是三种模式中最优的,达到了完美的Pareto均衡。最后,本文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敏   刘世哲   王淑贺  
为探索研发投入和政府补助两种因素交叉在一起时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以2012—2019年中国79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提升创新绩效,该影响在产业链中下游、后补贴时代更显著;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二者交叉在一起时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挤出效应,且该挤出效应在国有企业、缺乏经验企业、后补贴时代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且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仅存在于研发投入对开发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中。据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配置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资源,以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聂方鸽  杨秀雯  马宇婷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如今人们更追求生活的品质与享受度。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出行便利的同时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了更舒适的体验感受。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市场,这也意味着汽车企业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市场空间,也代表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还在逐步扩大,需求量扩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市场环境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严峻的市场环境就要深刻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了解市场营销对汽车企业发展的必要性,研究当今市场环境下的具体营销策略,合理制定出适合汽车企业发展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营销策略,这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收益,还可以帮助企业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春霞  王婧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现有的融资特点。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必须突破资金瓶颈。文章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发展重点,提出了相对应的融资策略,以减少融资成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黎金荣  
以工作价值为主观判断的工作意义成为员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主题。本研究从工作意义理论出发,讨论分析了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意义的价值,结合汽车产业具体情景梳理了新生代汽车产业工人工作意义来源途径,并选择A汽车企业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意义构建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总结了管理启示,为我国其他产业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意义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辉   周晶   夏文蕾   程佳银   黄炜  
[目的/意义]高质量的专利技术研发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识别企业技术专利研发方向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研发资源实现创新突破,降低企业研发方向的不确定性。[方法/过程]首先,结合行业整体技术热点趋势与标杆企业技术态势,明确重点技术类别;其次,基于专利竞争力识别目标企业的绝对优势技术和相对优势技术类别,进而对目标企业进行个性化技术偏好分析;最后,借助LDA模型识别技术主题,明确企业未来专利技术研发方向。[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标杆企业的技术布局对行业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同时,目标企业应以绝对优势技术为核心,发展自身相对优势技术,形成多技术核心的创新型企业。[局限]由于专利申请流程的时滞性,在新兴技术专利优势识别上有一定局限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甄美荣  郑雪婷  李璐  
现实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呈现出三个梯队状态,而这三个梯队并非连续性,而是带有"断崖"式特征,企业间的创新模式、知识吸收与扩散能力以及创新绩效差距非常大。从增强产业协作研发与企业创新关系角度出发,基于71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考察,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作研发网络,并将企业创新模式区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研究协作研发网络结构的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对不同模式创新的影响。引入企业知识吐纳能力范畴,探索企业知识吐纳能力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间的作用。结果表明,网络联结强度对利用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作用;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企业知识吐纳能力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对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与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有调节作用,但作用方式并不相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庆娟  许金华  杨利峰  
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但技术成本过高,研发力量不足等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以福特和麦格纳国际公司的合作研发案例为基础,讨论大型汽车企业与专业化配套企业间合作研发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案例分析表明,资本参与型模式或许更适合当前中国电动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双方战略目标的相容性、核心技术的互补性以及信守承诺的可能性是伙伴选择的重要依据。最后从伙伴选择、合作模式选择、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梅  
印尼汽车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初,经历过进口替代、本地化、国产化再到自由开放的不同时期,但时至今日印尼汽车产业仍处于汽车产业链的低端,即印尼汽车工业正处在低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向高端零部件生产发展的阶段。随着印尼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的壮大,印尼步入汽车消费和生产大国,并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国。中国车企从21世纪初开始试水印尼市场,从销售到组装投资,拓荒之路异常艰苦。面对日资独大印尼的汽车市场,长期的发展战略、精准的市场定位、良好的金融和售后服务以及品牌树立,是中国车企征战印尼汽车市场的基本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尹  范莉莉  
从碳资产的视角,识别了汽车企业的主要碳资产架构,设计了其低碳行为策略,提炼了碳资产价值贡献的量化原理,建立了企业低碳行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涌现性最为显著的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低碳品牌,是汽车企业通过规范低碳行为能够获得的核心碳资产;产量因汽车企业选择低碳发展而持续增长。最后,基于碳资产价值贡献模型,对汽车企业如何规划低碳行为策略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梦  庞守林  彭佳  
结合交换期权和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不同形式的政府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初期,以开拓市场为目的的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进行研发投资。(2)在市场价值达到均衡市场价值后,政府直接研发补贴才能增加均衡状态时积极投资企业的比例。(3)新能源汽车研发信息揭示程度越高,应当采取直接研发补贴的方式;市场先行者优势越大,开拓市场价值的政府补贴效果更明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环  
本文以北汽集团为案例,深度剖析集团公司引进海外人才的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为汽车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立治  
基于2008-2012年中国汽车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评了28家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基于系统视角研究了影响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汽车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较低,研发资本存量和技术人员投入都对技术创新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正影响;销售净利率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资产负债率、股权结构和管理层人均报酬影响为负,且都较为显著,而总资产周转率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提出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目标和相应对策建议,并指出研究局限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毓春  郝俊赫  
近十年来,我国新兴汽车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进口汽车以及合资品牌相比较,竞争能力不够强,市场优势不够明显,需要通过市场创新摆脱不利的局面。企业需要在海外市场的开拓、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中高端车型的推出以及营销渠道的改变等方面进行市场创新。同时,政府和企业也要厘清市场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两个主体的合作提高我国新兴汽车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