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90)
- 2023(17025)
- 2022(14648)
- 2021(13495)
- 2020(11279)
- 2019(25971)
- 2018(25760)
- 2017(49015)
- 2016(26527)
- 2015(29869)
- 2014(29816)
- 2013(29223)
- 2012(27098)
- 2011(24420)
- 2010(24318)
- 2009(21767)
- 2008(20974)
- 2007(18347)
- 2006(16056)
- 2005(13981)
- 学科
- 济(110762)
- 经济(110647)
- 管理(76857)
- 业(74664)
- 企(61280)
- 企业(61280)
- 方法(48978)
- 数学(42218)
- 数学方法(41662)
- 中国(30847)
- 农(29910)
- 地方(26603)
- 业经(25332)
- 财(24872)
- 学(24729)
- 技术(22168)
- 农业(20650)
- 贸(19396)
- 贸易(19382)
- 易(18727)
- 理论(18273)
- 制(17841)
- 环境(17604)
- 和(17482)
- 银(16183)
- 银行(16126)
- 融(15714)
- 金融(15712)
- 务(15612)
- 财务(15530)
- 机构
- 大学(375363)
- 学院(374336)
- 管理(148501)
- 济(146965)
- 经济(143743)
- 理学(128781)
- 研究(127650)
- 理学院(127285)
- 管理学(124905)
- 管理学院(124251)
- 中国(92870)
- 科学(81789)
- 京(80407)
- 财(64888)
- 农(64799)
- 所(64230)
- 研究所(58852)
- 业大(58629)
- 中心(57931)
- 江(54837)
- 财经(52294)
- 范(51188)
- 农业(50788)
- 师范(50630)
- 北京(50458)
- 经(47691)
- 院(46549)
- 州(44875)
- 经济学(43224)
- 技术(42377)
- 基金
- 项目(261491)
- 科学(206188)
- 研究(189528)
- 基金(189186)
- 家(165663)
- 国家(164277)
- 科学基金(141308)
- 社会(118238)
- 社会科(112086)
- 社会科学(112058)
- 省(103587)
- 基金项目(100823)
- 自然(93204)
- 自然科(91085)
- 自然科学(91062)
- 自然科学基金(89405)
- 教育(87561)
- 划(87123)
- 编号(77169)
- 资助(77161)
- 成果(61567)
- 发(58655)
- 重点(58628)
- 部(56874)
- 创(55210)
- 课题(53271)
- 创新(51482)
- 科研(50051)
- 教育部(48587)
- 国家社会(48320)
- 期刊
- 济(160456)
- 经济(160456)
- 研究(107682)
- 中国(74051)
- 学报(62034)
- 农(59226)
- 科学(57488)
- 管理(55124)
- 财(48000)
- 大学(46603)
- 教育(45166)
- 学学(43780)
- 农业(41326)
- 技术(36156)
- 融(29986)
- 金融(29986)
- 业经(27723)
- 经济研究(25291)
- 财经(24826)
- 业(21449)
- 经(21245)
- 图书(21212)
- 问题(20749)
- 科技(20093)
- 技术经济(19411)
- 理论(17581)
- 版(17541)
- 商业(16734)
- 现代(16537)
- 资源(16358)
共检索到547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晓玲 丁堃
当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出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目前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情报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以石墨烯碳类纳米材料为例,以论文、专利知识载体为数据源,构建论文之间、专利之间相互引用的复杂网络,利用知识基因发现算法识别在科学技术知识的进化与突变中起关键作用的科学知识基因和技术知识基因,并探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为科技政策制定和技术创新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知识基因 知识发现 引文网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海英 赵育慧 于立婷
[目的/意义]识别潜在的科学研究机会是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前提,探讨科学研究机会发现的机理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效率。[方法/过程]综合相关文献知识发现和技术机会发现的理论和方法,对科学研究机会进行概念界定和形态表示,并以知识网络的形式阐述了4种发现机理,最后基于链路预测的方法,对单词级别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研究机会发现模型。[结果/结论]将该模型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预测动态准确率达75. 1%,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进行科学研究机会发现。在理论上填补科学研究机会发现机理研究的空白,方法上将预测的知识单元扩展到单词级别,从而从新的角度发现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机会。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炜 洪霞
针对OPAC系统信息库中积累的大量读者借阅和检索行为数据,探讨知识发现的目标及应用前景,提出利用基于概念分层的MAR-FP算法,结合实例,阐述发现读者行为中隐藏的规律性知识以提升综合服务层次的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云中
folksonomy知识发现已成为解决folksonomy自身语义问题和用户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基于FCA的folk-sonomy知识发现的机理,首先探寻当前基于FCA的folksonomy知识发现研究的不足,进而在剖析基于FCA的folksonomy知识发现要素和要素关系的基础上,用螺旋研究模型揭示基于FCA的folksonomy知识发现的客观规律,最终探寻出基于FCA的folksonomy知识发现的三个核心内容:folksonomy用户行为、folksonomy用户偏好和folksonomy语义关系。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任晓亚 张志强
科学发现是实现“未发现之发现”,而重大科学发现更是推动科学领域探索发展边界的源动力。科学知识承载于科学发现中,是无形的、复杂的、动态变化的,其发展路径难以被准确测度。同时,由于信息的泛滥、知识的局限、人为删除或隐藏等原因,科学发现之间存在较为普遍的、至今尚未被发现的隐性关联。本文提出了一种科学发现知识关联方法,结合引文关系中的显性关联(直接引文)与隐性关联(引文耦合、多阶链式),以更深的粒度和更多元的角度挖掘重大科学发现之间存在的知识基础关联;以菲尔兹奖、拉斯克医学奖、图灵奖为实证研究对象,融合多元关系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结合科学发现的定性判读和专家咨询,以回溯视角探索各领域科学发现的知识关联规律与特点,最终提炼出科学发现的知识传递模式。实证研究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增强科学发现之间的语义关联,建立更加富有连通性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地,科学发现知识传递模式可划分为直线模式(简单线性和闭合线性)、桥接模式、放射模式和多重模式。本文结果可以加深科研工作者对领域科学发现规律的理解,为科研资助、科技评价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计龙
当今,图书馆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不仅有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中的大量馆藏数据、电子资源类海量数据和大量用户信息等静态数据,还掌握各类用户的访问日志及其参与而形成的用户行为类动态数据。研究如何有效地获取这些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对图书馆构建知识服务平台和开展创新型知识服务尤显重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琦 张智雄 孙坦 许雁冬
介绍了主题发现的技术思路,同时分析了主题发现的相关核心技术及典型应用系统,最后提出了主题发现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主题发现 主题聚类 本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晓彤 朱东华 汪雪锋
[目的/意义]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结合论文与专利进行技术机会分析比使用单一数据更加合理与高效。本文使科学技术关系的生成更自动化,减弱对主观判断的依赖,使技术颗粒更加精细,同时为技术研发人员提供研发建议,将科学研究中汲取的理念应用到相应的技术创新中去。[方法/过程]将论文、专利的摘要文本进行Doc2vec向量表示,通过文本相似性将其关联成网络,再基于Louvain算法生成科技主题聚类,识别科学研究推动的技术机会。最后以3D打印技术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识别出若干科学研究推动的技术机会,并验证所识别的机会具有一定的技术潜力,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邵慧丽 张帆
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以强大的知识发现功能为支撑,辅助知识服务挖掘知识关联。文章分析了知识服务及知识发现体系,详述了知识发现的应具功能,探讨知识发现支撑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最后提出在泛在环境刺激下图书馆知识服务趋向移动化及协同化新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昊 郑小川 热孜亚·艾海提 李珊珊
[目的/意义] 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准文献在新发展格局中起着基础引领作用。基于知识图谱进行标准文献多维知识发现,能够创新标准文献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利用效率。[方法/过程] 结合标准文献内容结构特征和标准文献情报需求,提炼多维知识发现需求。通过对标准文献编写规范、标准文献元数据、标准文献内容等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完善和构建标准文献本体模型,最后选取版权领域进行知识发现实例探索。[结果/结论] 面向用户情报需求,本文提出了“标准文献—机构—人员—术语—结构—内容”6维知识发现框架,并聚焦标准文献的通用内容与结构,构建了“元数据—结构—内容”3层标准文献本体模型,包含15个概念、21个对象属性,可一定程度支撑六维知识发现,包括关联标准文献、潜在机构人员合作关系、术语不一致发现、结构重用、内容关联发现等应用。本文提出的三层标准文献本体模型拓展并细化了标准文献实体类型,基于知识图谱的多维知识发现框架能够为标准文献开发利用提供新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丁培
[目的/意义]科技资源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是提供除文本知识发现外新的知识发现方式,是完善文献知识发现的重要一环,可提升科研人员科学发现及知识创造效能,推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升级。[方法/过程]梳理学术图表知识发现的演进脉络,详细论证其技术框架内容,证明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技术逐步成熟。结合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应用服务,论证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在科技创新多方面有广阔应用空间。[结果/结论]展望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未来,我们需要:重视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将其融入文献知识发现体系内;完善学术图表语义知识组织体系,构建专门的学术图表语义知识库;开发新型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应用。
关键词:
学术图表 知识发现 知识组织 信息抽取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岩芳 徐建中 丁楠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能够揭示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及演进趋势,为进一步发展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提升我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水平找到着力点。【方法/过程】将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以"网络舆论引导"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使用文献题录工具SATI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共词矩阵联合可视化技术,对高频词共现矩阵进行网络关系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结论】最终得出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于:网络舆论引导主体、客体、内容、媒介及引导机制研究5方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渊 李扬 孙晓北 高柳滨 池慧
以探寻癌药物靶点间的潜在关联为例,对基于传递闭包的知识发现方法和Swanson的一阶知识发现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得到,运用传递闭包的方法获得知识假设,可能发现更多有意义的新关联,且得到较高查全率的同时,并没有牺牲过多的查准率。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施晓华 卢宏涛
【目的】在科学合作网络的发展及主要社区发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合作网络社区信息的方法。【方法】以情报领域部分相关期刊2012年–2016年发表论文的共著网络为实验数据,基于贝叶斯对称非负矩阵分解方法,结合自动相关确定稀疏压缩原理,实现社区数量的自动获取,并在分解过程中应用对称矩阵分解原理。【结果】通过与现有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本文方法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局限】网络数据获取中未引入学者甄别的优化方法。【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合作网络社区发现需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端武 苏琼 任婷 张馨月
[目的/意义]通过揭示科学发现所引发的知识演进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知识流动规律,更好地把握科学发现价值,为科研产出评价和科研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文本主题性质,提出基于级联引文和直接引文两个视角的科学发现知识演进分析框架。一方面,从级联引文角度出发,利用引文主路径分析科学发现间接引发的知识演进过程;另一方面,从直接引文角度出发,通过引文主题时间分布和主题强度探究科学发现直接带动的知识演进过程。[结果/结论]以石墨烯的成功制备为例对石墨烯领域科学发现的知识演进展开研究,发现级联引文角度和直接引文角度的知识演进均遵循"科学发现—技术研发—产业应用"这一规律。
关键词:
主路径分析 科学发现 知识演进 主题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