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9)
- 2023(11160)
- 2022(9347)
- 2021(9119)
- 2020(7421)
- 2019(17357)
- 2018(17501)
- 2017(31545)
- 2016(17663)
- 2015(19766)
- 2014(19585)
- 2013(17902)
- 2012(16062)
- 2011(14356)
- 2010(14202)
- 2009(12107)
- 2008(11376)
- 2007(9698)
- 2006(8351)
- 2005(6804)
- 学科
- 济(57535)
- 经济(57477)
- 管理(43841)
- 业(37625)
- 企(32097)
- 企业(32097)
- 方法(27387)
- 数学(24247)
- 数学方法(23832)
- 中国(21948)
- 教育(21727)
- 农(16619)
- 财(15605)
- 理论(14055)
- 业经(13759)
- 制(12411)
- 学(12334)
- 技术(11637)
- 地方(11487)
- 教学(10973)
- 农业(10546)
- 体(9353)
- 贸(9329)
- 贸易(9326)
- 和(9186)
- 易(9098)
- 发(8791)
- 务(8708)
- 财务(8646)
- 财务管理(8624)
- 机构
- 大学(217808)
- 学院(215447)
- 管理(81325)
- 济(80099)
- 经济(78267)
- 研究(71086)
- 理学(70514)
- 理学院(69751)
- 管理学(68284)
- 管理学院(67841)
- 中国(47603)
- 京(46461)
- 科学(40531)
- 范(38875)
- 师范(38629)
- 财(38180)
- 教育(36106)
- 中心(33328)
- 江(33034)
- 所(32197)
- 师范大学(31634)
- 财经(29920)
- 北京(29262)
- 研究所(29210)
- 业大(28472)
- 技术(28183)
- 经(27500)
- 院(27060)
- 农(26819)
- 州(25706)
- 基金
- 项目(149730)
- 科学(120927)
- 研究(120801)
- 基金(105684)
- 家(90067)
- 国家(89124)
- 科学基金(77846)
- 社会(74581)
- 社会科(70391)
- 社会科学(70377)
- 教育(65006)
- 省(60159)
- 基金项目(55807)
- 编号(52751)
- 划(52068)
- 自然(47913)
- 自然科(46806)
- 自然科学(46794)
- 自然科学基金(45907)
- 成果(43903)
- 资助(41362)
- 课题(38682)
- 部(35196)
- 重点(34973)
- 发(32977)
- 年(32556)
- 创(32554)
- 项目编号(32179)
- 教育部(31835)
- 规划(31211)
- 期刊
- 济(84020)
- 经济(84020)
- 研究(71184)
- 教育(62762)
- 中国(52379)
- 管理(29860)
- 财(29844)
- 技术(26736)
- 学报(26712)
- 科学(26055)
- 大学(23416)
- 农(23322)
- 学学(19967)
- 职业(18086)
- 农业(16113)
- 融(15853)
- 金融(15853)
- 业经(14556)
- 财经(14485)
- 经济研究(12985)
- 图书(12843)
- 经(12566)
- 技术教育(12114)
- 职业技术(12114)
- 职业技术教育(12114)
- 坛(11595)
- 论坛(11595)
- 问题(10720)
- 发(10274)
- 理论(9855)
共检索到324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绪军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以知识变革的深度反思作为实践起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思维性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的理性旨归。同时,职业教育教材依然面临着“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教材依赖”固化“知识边界”“、原子赋能”限制“比特传播”、“专家裁定”阻隔“读者在场”等问题。对此,应以遵循“能力逻辑”为导向,重塑教材的组织结构;以突破“知识边界”为旨向,构建教材的内容标准;数字化赋能“比特传播”的技术蓝图,助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慎思“读者在场”反身对话机制,回归教材裁定的主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可雷 张棉好 龙雪非 向国栋
职业教育教材是承载技术的文本,而技术需在技术实践活动中被诠释。诠释技术文本时不能要求教材的使用者克服自身的主观见解,也无法控制教材使用者的意义生成,而应尊重职业教育教材本身具有的主体性、生成性和历时性。从职业教育教材实践反思,职业教育教材作者应将技术理解为过程中的技术,坚持职业教育教材体例向应用知识的结构转向,并促进职业教育教材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最终由教材使用者在教学实践中展开文本的意义。为提升职业教育教材质量,教材需坚持“作为过程的技术”以体现类型特色、创新教材体例并以技术知识重组教材内容、加强教师培训来优化教学过程,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材效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媛
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以及国家关于教材管理体制的优化调整,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迎来历史机遇期,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系统梳理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教材建设的政策环境,分析把握教材定位和建设方向,认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着力于赋予教材新定义,破解顽固难题;准确把握新定位,坚持类型特点;内容紧跟新发展,追踪产业升级;结构突出新编排,对标课程改革;呈现注重新形式,融汇信息技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材建设 路径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清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职业院校教与学的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迫切需要资源配套丰富、内容呈现方式新颖、强调知识和能力并行培养、注重师生和生生参与互动体验和分享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予以支持。本文分析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内涵,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互联网+"的理念,阐述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逻辑起点、建设的思路及建设的关键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宏亮 李本友
纵观世界课程史,技术与知识的关系长期以来不甚清晰,其深刻原因在于技术作为知识变革的背景而多半处于隐而不彰的历史境地。时至当下,作为一种承载技术的课程形态,微课程的视界中知识正在发生着数字化变革。回溯历史,此种变革以人类与知识的融生互动为历史线索,以课程与技术的相伴相融为演进轨迹。其间,驱动课程知识变革的技术共时走过了具有"附魅"特征的"原始体内技术"、具有"祛魅"特征的"近现代体外技术",以及具有"返魅"特征的"后现代体内技术"等嬗变历程。透视微课程视界中知识变革的技术背景,对于澄明当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融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补充与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微课程 知识变革 传播技术 课程知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鲁艺 赵蒙成
项目课程是职业教育基本的课程形式之一,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在项目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开发原则、项目的来源和开发主体,以及项目课程开发的流程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简称"四新")的涌现对项目课程开发提出了新挑战。在"四新"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的项目课程开发在目标定位、知识组织、教师参与和实训项目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关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急需取得新的进展。为促使项目课程开发取得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突破,应从项目课程开发的适切性、课程目标厘定、原理性知识的价值和组织、虚拟性项目情景化、项目课程开发效果的评价、项目课程开发的保障等维度筹思其未来发展的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瑾
职业教育制度的变革是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制度的变革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态势,了解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时跟踪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形成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职业教育制度。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职业教育 制度 变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荣福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现状,应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本着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材管理,抓好以校内自编讲义和推荐、出版教材工作为内容的教材建设,进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教材 人才 知识 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新一轮技术革命,科学知识向生产技术转移、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发展、技术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化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现变革,其焦点在于职业教育课程如何适应性选择的问题。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探析技术知识变革的历史演变钩沉,并从价值、数量、结构以及评价等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技术知识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本体遮蔽。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选择的策略,具体包括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价值取向,重构技术知识转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生产”与“课程供给”的动态互补;践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形成类型化的课程建设范式,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质量”的线性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架设技术知识变革与课程改革的桥梁,实现“知识供给侧”与“课程需求侧”的动态平衡;秉持人的全面发展观,构建异质类多维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共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诚 宗诚
职业教育教材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障。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积极回应国内外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新要求。为此,从编者首负责制、统编校本互为补充、激励保障监督机制等方面探讨其内涵要求,从坚持立德树人贯穿始终、坚持类型特点准确定位、坚持信息技术支撑改革等方面探索其建设路径,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 教材建设 建设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姣姣 杜慧起
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给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教材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为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应当坚持校企“双元”主体合作原则,多元协同编写机制,推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教材的开发,以此深化教材改革,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材 新形态 校企协同 开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课程改革进展到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情形的实质性变化。这一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如果课程改革的成果没有落实到课堂,那么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说这种课程改革是完全成功的。要把课程改革推进到课堂层面,必须借助教材这个中间工具。高质量教材的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性因素。职业教育是否需要进行教材建设?我们常常会说:"国外的职业教育都是没有教材的,我们的老师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春湘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自媒体时代传播的文化缺失、文化生活现代化中的文化空间需求呼唤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文化回归和服务的文化侧重。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文化功能的强化和拓展,增强其文化自觉性,立足民族本源,并实现高校图书馆由从属文化到参与文化、创新文化的转变。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高校图书馆 文化功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澎 雷宏振 许世杰
在党和国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转折点上,职业教育应立足时代使命,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等视域澄明“要素优化”是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关键支点的价值旨归,厘清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挑战困阻——育人和服务适应性不足导致的“供需失配”问题是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堵点。锚定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纾解进路:以内部各要素系统性改革创新驱动整体适应性提升,进而有效服务新质生产力生产要素等全领域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基点。最终以职业教育、产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良性循环和融通聚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才 要素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一凡 马君
当前,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加强在地国际化是提高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可行手段,也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策略选择。面向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需要精准捕捉机遇,有效应对在设计、需求、转型与交流方面的挑战,构建以政策支持为指向、以课程国际化为窗口、以师资建设为内核、以动态发展为遵循的行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