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3)
- 2023(16039)
- 2022(13943)
- 2021(13033)
- 2020(10976)
- 2019(25202)
- 2018(24956)
- 2017(48592)
- 2016(26249)
- 2015(29259)
- 2014(29098)
- 2013(28523)
- 2012(25798)
- 2011(23194)
- 2010(22895)
- 2009(20870)
- 2008(20215)
- 2007(17525)
- 2006(15044)
- 2005(13060)
- 学科
- 济(100085)
- 经济(99939)
- 管理(81589)
- 业(75320)
- 企(64764)
- 企业(64764)
- 方法(48989)
- 数学(42539)
- 数学方法(41946)
- 财(29653)
- 农(26047)
- 中国(24908)
- 业经(23091)
- 学(22565)
- 制(22280)
- 务(19205)
- 财务(19127)
- 财务管理(19089)
- 企业财务(18178)
- 地方(18152)
- 技术(17728)
- 理论(17525)
- 贸(17201)
- 贸易(17195)
- 农业(17154)
- 易(16729)
- 和(16194)
- 环境(15857)
- 银(15792)
- 银行(15745)
- 机构
- 大学(368607)
- 学院(365679)
- 管理(147551)
- 济(143789)
- 经济(140704)
- 理学(128975)
- 理学院(127584)
- 管理学(125256)
- 管理学院(124577)
- 研究(117493)
- 中国(85797)
- 京(76773)
- 科学(73216)
- 财(68464)
- 农(57468)
- 所(57456)
- 业大(55497)
- 财经(55161)
- 中心(53827)
- 研究所(52563)
- 江(52018)
- 经(50288)
- 北京(47421)
- 范(47287)
- 师范(46802)
- 农业(45092)
- 经济学(43735)
- 院(43116)
- 州(41977)
- 财经大学(41501)
- 基金
- 项目(258562)
- 科学(204506)
- 基金(189711)
- 研究(187753)
- 家(165205)
- 国家(163891)
- 科学基金(141996)
- 社会(118889)
- 社会科(112784)
- 社会科学(112757)
- 基金项目(100965)
- 省(100427)
- 自然(93518)
- 自然科(91375)
- 自然科学(91350)
- 自然科学基金(89691)
- 教育(86939)
- 划(84685)
- 资助(77647)
- 编号(75831)
- 成果(61020)
- 重点(57481)
- 部(57463)
- 创(54260)
- 发(53609)
- 课题(51468)
- 创新(50664)
- 科研(49859)
- 教育部(49677)
- 制(49539)
- 期刊
- 济(150168)
- 经济(150168)
- 研究(104083)
- 中国(65725)
- 学报(59114)
- 科学(53924)
- 管理(53870)
- 财(53688)
- 农(51365)
- 大学(45557)
- 学学(43022)
- 教育(39339)
- 农业(35407)
- 技术(31904)
- 融(29022)
- 金融(29022)
- 财经(27019)
- 业经(24590)
- 经济研究(23789)
- 经(23030)
- 问题(19541)
- 图书(18252)
- 科技(18006)
- 业(17742)
- 理论(17685)
- 版(17545)
- 技术经济(17019)
- 实践(16204)
- 践(16204)
- 现代(15858)
共检索到516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宪洲 刘万利 叶子荣
将知识互补性引入传统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互补性知识的应用及其所依赖的自由程度的增加对激励强度和雇员努力程度及委托人净收入的影响,认为企业需要致力于创立一种充分利用互补性知识进行创新的组织结构。同时,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以降低互补性知识的学习和分享成本。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企业忠诚度,以降低员工努力的成本。雇主也要认清给员工更多自主性的好处,降低放权导致的心理成本,由此充分利用互补性知识增加实际净收入。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知识互补性 委托-代理 激励机制 专业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胡淼鑫 禹献云
知识的增长离不开员工之间知识转移,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组织开展知识转移活动的关键,而知识转移的效果又取决于高位势知识员工转移知识的意愿和低位势知识员工吸收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知识位势的角度出发,引入知识吸收系数,探讨高知识位势员工、低知识位势员工和企业三方的利益机制下知识转移的效果,分析了多种激励机制在促进组织内知识转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对知识拥有者采用精神激励加团队收益激励的策略,最有利于员工知识转移。
关键词:
知识位势 知识转移 吸收系数 激励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柳飞红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创新人员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创新人员的有效激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作为典型知识型员工的创新人员的工作特点以及对企业的贡献的形式,进而提出相应的激励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常涛 廖建桥
通过静态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发现,在非对称信息下,传统的激励机制会使团队知识共享陷入囚徒困境;对知识共享行为采取直接激励则由于存在激励扭曲问题而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团队利益共享计划则可以产生较好效果。基于团队利益共享激励模型,就激励合同的具体设计及如何提高成员知识共享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知识共享 团队 激励机制 博弈论
[期刊] 预测
[作者]
闫森 郭瑜桥 吴文清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工作设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讨论了在模糊工作偏好条件下,基于工作设计的隐性激励机制。首先梳理了工作设计的相关理论,并用工作的系统性、授权度和自由度来描述工作的复杂性。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具有模糊偏好的工作设计激励模型,并依据模型的结果讨论了工作偏好、工作复杂程度以及工作关联度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最后,对基于工作设计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经营者 工作设计 隐性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华 孙虹 汤薇
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人力资本具有三重依附性,即生命依附性、活动依附性和价值依附性。基于人力资本的三重依附性,企业应该建立三个层面的员工激励机制,即主体导向的成员激励机制、过程导向的成长激励机制和结果导向的成就激励机制。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依附性 员工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丽梅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彤梅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设计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以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为基础建立研究量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心理契约与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关系,为企业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罗建强 胡炳坤
制造企业对混合产品专有知识出于盈利与保护目的封锁行为,将使得供需之间产生知识缺口。在厘清缺口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不同信息条件及不同风险偏好下的供需知识共享激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供需双方可达到帕累托最优,客户可通过买断知识产权或建立知识联盟共享企业混合产品的专有知识;而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制造企业采取知识授权的形式进行共享,客户提高收益分配比例对保护性知识的共享边际作用递增,而对盈利性知识的共享边际作用保持不变;考虑知识泄露的风险,仿真发现制造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比例对保护性知识的共享成本系数的敏感性要高于盈利性知识。
关键词:
混合产品 知识缺口 知识共享 激励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新平 胡明清 邓腾腾
考虑公平偏好的心理特征,本文将研发人员具有的横向公平偏好心理因素融入到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模型,建立了基于业绩激励和创新知识产权激励的研发团队知识共享模型,分析了公平偏好心理对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对代理人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平偏好促使具有自豪偏好的员工为本职工作付出更多努力,但降低了共享知识努力水平;在有限工作时间和精力情况下,公平偏好能够促使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为知识共享付出更多努力,提高团队协同效应;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公平感较弱,企业应加大业绩激励强度;倘若研发团队的公平感较强,企业则应加大创新知识产权的激励强度;当具有同情偏好的研发人员的协同效应增强时,企...
关键词:
公平偏好 协同效应 知识共享 激励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向阳 李帆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承载着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力量。在现代管理中,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如何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21世纪新型经济的重要命题。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经济契约外,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心理契约。本文将从心理契约的理论入手,在公平理论、激励理论等的指导下,得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特性;同时将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划分为交易型心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付立宏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运行激励机制是指图书馆为引导其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知识管理靠拢,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图书馆的资源分配给其员工、团队或群体,以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从结构上分析,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图书馆 激励 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微 唐伟
近年来,大多数国有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普遍存在着激励方式滞后、激励手段匮乏等问题,引起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本上升、知识型员工跳槽频繁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所以,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力,成为了目前很多企业的重要任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根据KANO模型数据分析员工满意度,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对策分为急需改进的因素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因素。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员工激励 国有企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明 汪应洛 孙林岩
本文针对国内软件业人才流失严重及软件开发过程“不可视化”的问题,探求解决我国软件业激励问题的可行方法,设计了一个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在软件业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组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软件企业的一个生命周期中,由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员工个体的职业发展特点,需要不同的激励组合机制与之相适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与动态性。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实证分析了我国目前软件业激励现状,提出了我国软件业组合激励机制演进变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我国软件业 精神激励 激励模型 组合激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耀宏 吴敏 刘红
知识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建立激励机制时 ,应着眼于长远发展战略并建立市场化概念。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及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终实现企业、个人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知识型企业 激励机制 建立与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