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6)
- 2023(9743)
- 2022(8322)
- 2021(7987)
- 2020(6669)
- 2019(15371)
- 2018(15136)
- 2017(28859)
- 2016(15519)
- 2015(17276)
- 2014(16943)
- 2013(16183)
- 2012(14713)
- 2011(12862)
- 2010(12523)
- 2009(10957)
- 2008(10560)
- 2007(8692)
- 2006(7184)
- 2005(5880)
- 学科
- 济(59796)
- 经济(59736)
- 管理(42333)
- 业(38838)
- 方法(32300)
- 企(32283)
- 企业(32283)
- 数学(28873)
- 数学方法(28299)
- 学(15146)
- 财(15014)
- 农(14564)
- 中国(12895)
- 业经(12169)
- 务(10071)
- 理论(10045)
- 财务(10019)
- 财务管理(9998)
- 农业(9826)
- 企业财务(9468)
- 贸(9402)
- 贸易(9399)
- 土地(9234)
- 易(9165)
- 技术(9126)
- 和(8792)
- 地方(8751)
- 制(8599)
- 环境(8591)
- 划(7545)
- 机构
- 大学(211364)
- 学院(209899)
- 管理(82801)
- 济(79094)
- 经济(77514)
- 理学(72840)
- 理学院(72024)
- 管理学(70223)
- 管理学院(69838)
- 研究(66536)
- 中国(49300)
- 科学(44267)
- 京(44178)
- 农(37561)
- 业大(35468)
- 财(35354)
- 所(32602)
- 中心(32327)
- 研究所(30439)
- 农业(30094)
- 江(29966)
- 财经(29728)
- 经(27349)
- 范(27226)
- 师范(26858)
- 北京(26349)
- 院(25089)
- 经济学(24751)
- 州(23432)
- 技术(23147)
- 基金
- 项目(156070)
- 科学(122821)
- 基金(115088)
- 研究(108812)
- 家(102543)
- 国家(101784)
- 科学基金(87499)
- 社会(68499)
- 社会科(65082)
- 社会科学(65064)
- 基金项目(61082)
- 省(60318)
- 自然(59509)
- 自然科(58185)
- 自然科学(58165)
- 自然科学基金(57061)
- 划(51808)
- 教育(51075)
- 资助(47056)
- 编号(43040)
- 重点(35389)
- 部(34464)
- 成果(33375)
- 创(32684)
- 发(32027)
- 科研(31273)
- 创新(30681)
- 计划(30141)
- 国家社会(29327)
- 大学(29279)
共检索到286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汪权方 王倩 张起鹏 梅新
当前用来计算分形维数的原始数据通常是栅格图像,但是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大多以矢量形式存放,若将其转为栅格形式后计算分维数,则将面临基于栅格图像所得到的分形维数的计算精度与像元尺寸以及图像自身大小有较大关系,并且在对栅格图像进行不规则形状提取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利用Visual C#完成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矢量数据分形维数计算程序设计,并利用该程序对20世纪90年代三个时期的秦岭中段和鄂东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进行了求算。结果表明该程序是一种方便、实用而且精确的分维数计算方法。此外,从三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来看,在秦岭中段地区表现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水田>旱地>草地>林地>水域,而鄂东南地区则表现为:水田>未利用土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这说明在上述两个地区,林地、水域、草地的稳定性都相对较差,它们的潜在变化趋势也较大。
关键词:
矢量数据 土地利用类型 分形维数 秦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晶 濮励杰 朱明 许艳 李鹏
分形理论对处理土地利用结构之类的非线性对象具有较强实用价值,分维值作为该理论的重要测度指标,其计算常基于栅格数据,由此导致了土地结构边界信息的损失,也减弱了分维值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性的揭示作用。本文以苏州市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分形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栅格大小的土地利用分维值,建立分维值与栅格粒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栅格数据推算矢量分维值,分析推算误差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苏州市土地利用格局符合分形理论的一般规律;苏州市整体土地利用程度较高,耕地、建设用地结构较为简单,而未利用地、林草地结构较复杂,水域斑块结构复杂性较低;随着栅格粒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分维值呈现增加趋势,且粒度与分维值之间存在二次函数的定量关系,可以通过此关系式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推求矢量数据的土地结构分维值,斑块数量与整体规模是影响推求精度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分维值 粒度 数据类型 土地利用 苏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晓蒙 杨庆媛 刘光鹏
研究目的:基于AO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重要成果材料——规划表格的快速更新程序,探讨规划成果快速维护的方法,以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和质量。研究方法:程序设计与开发。研究结果:(1)根据规划数据库建库标准对ArcGIS扩展,能够实现规划表格快速更新功能;(2)规划表格更新程序简化数据库更新流程,节省更新80%以上的操作时间。研究结论:基于AO的规划表格更新程序能够简化数据库更新流程,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数据库 规划表格 AO 重庆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晓蒙 杨庆媛 藏波 刘光鹏
研究目的:基于ArcObjects组件的方里网制作程序设计与实现,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图编制效率。研究方法:程序设计与开发。研究结果:(1)方里网自动生成程序的设计与应用,完全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2)方里网自动生成程序能够简化地图编制过程,提高图件编制效率。研究结论:根据制图规范的要求,基于ArcObjects实现方里网自动生成,可以提高图件编制效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谢贤健
为综合评价泥石流频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结构稳定性,本研究以蒋家沟为例,选取耕地、草地、林地为研究对象,裸地作为参照,基于分形理论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分形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利用关联耦合度方法构建了土壤分形维数与理化性质间的耦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分形维数介于2.71~2.75,0.5~2 mm土壤颗粒含量决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的分形维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两者之间属于中等关联,土壤理化性质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容重>碱解氮>有机质;分形维数与理化指标的系统耦合度属于弱协调,未达到最佳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按大小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裸地。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植被覆盖和减少人为扰动有利于稳定的土壤结构形成。研究结论可以为流域植被恢复及土壤结构特征描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越 李美珊 薛佳楣
计算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作为向社会输送优秀、有思想的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来说,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文章从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入手,给出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课程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思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
计算思维 C语言 探究式 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信志红 王宁 李峰 李刚
[目的]对黄河口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为科学规划黄河口地区生态布局和进一步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3S技术对近20年来5景覆盖黄河口地区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在科学制定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近20年来,黄河口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区域及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河口地区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师荣光 赵玉杰 彭胜巍 张铁亮 刘凤枝 周启星
镉(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可引起呼吸系统、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对人体毒性极高,可通过多种途径暴露于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植物-食品-人的迁移途径在人类对环境镉的暴露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Cd通过饮食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和作物进行大规模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蔬菜、水稻、旱地、果园等4种土地类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中镉含量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地和水稻地有明显的污染超标现象,其中菜地土壤镉含量最高。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各作物镉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比较其对镉富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地稻米镉的富集能力最高,单独划为一...
关键词:
镉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 作物 风险分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杨校生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2005年12月初,对浙江省富阳市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残体现存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地上部分细残体有机碳储量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最多,其次是粗放经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次生林、灌木林和毛竹集约经营林,农耕地最小;并且以叶片的有机碳储量为主,其次是枝条和腐解物,草本植物茎叶和花果树皮等储量均不超过10%;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上部分粗残体的有机碳储量均比较小。②7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地下部分细残体有机碳的储量均很接近,且小于2 mm的细残体有机碳储量均在50%以上;毛竹林地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葛静茹 秦安臣 赵雄伟 孙秋华 李明 张锐 贾哲
计算机遥感解译方法主要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2种,但两者均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更精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在分别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叠加分类的遥感解译方法。此方法的关键在于,叠加分类时对叠加图像进行部分重新编码,即只对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中的典型地物进行重新编码,这样会使监督分类图与非监督分类图进行较为充分的叠加,叠加后再进行重新编码,以保证良好的分类效果。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对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叠加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叠加分类效果最好,具有操作简单,人为影响较小,精度较高等优点。图3表3参1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立彬 郭永刚 吴悦 杨永涛
根据1990、2005和2015年共3期Landsat卫星影像资料及其他辅助资料,运用遥感(RS)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分别制作3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图,分析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水域为主,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林芝地区总面积的52.5%;其次为未利用地,占25.9%。1990—2015年,林芝地区林地面积减少118.4 km~2,变化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次之,面积分别增加32.65和32.06 km~2,水域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增加26.89 km~2,主要由林地转化而来;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6.96和9.84 km~2,变化幅度相对最小。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林芝地区北部变化明显强于南部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环渤海区域水域、耕地减少幅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为0.93%;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梅 赖力 黄贤金 揣小伟 谈俊忠
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全国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详细研究。本文利用全国的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以及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借助ArcGIS9.3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六大区域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研究,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在各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甚至在一些区域表现为碳排放,而在另一些区域则表现为碳汇;②林地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长勤 郭俊杰 孙力 董斌
文章以皖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评价数据库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GIS技术,通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等需求的分析,以及对数学评价模型与空间数据动态关联,实现土地评价功能。文章讨论了土地利用评价空间数据库构建的研究与设计,为皖江示范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规划决策管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