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8)
- 2023(9928)
- 2022(8623)
- 2021(8055)
- 2020(7201)
- 2019(16832)
- 2018(16829)
- 2017(32560)
- 2016(17757)
- 2015(19878)
- 2014(19872)
- 2013(19630)
- 2012(18001)
- 2011(15937)
- 2010(15559)
- 2009(14282)
- 2008(14061)
- 2007(12442)
- 2006(10157)
- 2005(8781)
- 学科
- 济(72741)
- 经济(72675)
- 业(48474)
- 管理(48407)
- 企(40343)
- 企业(40343)
- 方法(39253)
- 数学(35554)
- 数学方法(35108)
- 财(19858)
- 农(18445)
- 学(16904)
- 中国(16365)
- 业经(14026)
- 务(13365)
- 财务(13324)
- 贸(13314)
- 贸易(13311)
- 财务管理(13292)
- 地方(12983)
- 易(12956)
- 企业财务(12640)
- 制(12589)
- 农业(12001)
- 和(10770)
- 理论(10427)
- 技术(10145)
- 环境(9929)
- 银(9879)
- 银行(9835)
- 机构
- 大学(250472)
- 学院(249617)
- 济(101460)
- 经济(99509)
- 管理(96961)
- 理学(85088)
- 理学院(84201)
- 管理学(82575)
- 管理学院(82122)
- 研究(80628)
- 中国(59710)
- 科学(52907)
- 京(50797)
- 农(46608)
- 财(44677)
- 业大(41383)
- 所(41144)
- 中心(38431)
- 研究所(38144)
- 农业(37365)
- 财经(36910)
- 江(36396)
- 经(33623)
- 经济学(32152)
- 范(30819)
- 北京(30754)
- 师范(30265)
- 院(29701)
- 经济学院(29335)
- 州(28255)
- 基金
- 项目(176762)
- 科学(138120)
- 基金(129142)
- 研究(122744)
- 家(114433)
- 国家(113546)
- 科学基金(96827)
- 社会(77217)
- 社会科(73277)
- 社会科学(73256)
- 省(70031)
- 基金项目(68861)
- 自然(65485)
- 自然科(63989)
- 自然科学(63966)
- 自然科学基金(62817)
- 划(59391)
- 教育(57310)
- 资助(53782)
- 编号(48514)
- 重点(40557)
- 部(39315)
- 成果(37983)
- 发(37843)
- 创(36981)
- 科研(35768)
- 计划(34782)
- 创新(34724)
- 教育部(33192)
- 大学(33054)
- 期刊
- 济(100299)
- 经济(100299)
- 研究(63297)
- 学报(45030)
- 中国(39808)
- 农(39584)
- 科学(39140)
- 财(36314)
- 大学(33127)
- 管理(32985)
- 学学(31785)
- 农业(26548)
- 技术(22357)
- 教育(20081)
- 融(18549)
- 金融(18549)
- 财经(18165)
- 业经(16709)
- 经济研究(16681)
- 经(15565)
- 业(14341)
- 问题(14032)
- 版(13030)
- 统计(12964)
- 技术经济(12626)
- 策(11631)
- 理论(11517)
- 科技(11456)
- 商业(11312)
- 财会(11122)
共检索到340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舒畅 刘必林 蒋瑞 张鑫浩 迟宗豪 罗世鹏 童项璠
甲壳类的蜕壳生长机制使其能够记录生物学信息的钙化组织周期性消失。一直以来,甲壳类年龄和生长的研究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观察和分析了采集于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河道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眼柄微结构,并研究了其眼柄上的生长纹与体长、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眼柄切片的横截面和纵切面均可观察到其微结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等4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暗相间的生长纹,样本生长纹的数目范围为8~31个;生长纹间距由色素层与钙化层的交界处到钙化层与膜层的交界处呈现出由宽到窄的变化趋势。克氏原螯虾眼柄的生长纹数目与其体长、体质量的Logistic关系式分别为L=(96.66)/(1+e~(-0.25(t-2.54)))、W=(22.48)/(1+e~(-0.41(t-11.7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文虎 龚世园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克氏原螯虾输精管的超微结构,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荚的显微结构,并对精巢做了周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精巢由许多生精小囊和收集管组成,其结构呈葡萄串状,生殖细胞在生精小囊内发育成熟后由收集管输送到输精管;输精管有左右两条,相对于左侧输精管,右侧输精管比其约长一半,直径更大,卷曲程度更高,内容物含量更多,分泌细胞内的内质网含量更丰富;输精管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前、中、后、生殖突4段,前中段具有分泌精荚壁物质的功能,后段具有储存、射出精荚的功能,末端生殖突为输精管出口;精荚呈长囊形或椭球形,由精子团、精荚基质和两层精荚壁组成,精子团偏向精荚一侧分布;克氏原螯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维信 李胜
克氏原螯虾的大颚器为一对,位于左右大颚的背面,大颚几丁质腱外侧基部。大颚器含丰富的血淋巴管和血窦,大颚器细胞围绕血窦成短束状排列。典型大颚器细胞超微结构最显著的特征:①线粒体和光面内质网广泛分布于胞质中,光面内质网明显分成小池状和小管状两种类型;②细胞质膜内陷并作不同程度的卷绕;③质膜外侧的基膜增厚,富含微丝。在泡状化的大颚器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几乎消失,线粒体形态变异,胞核中的异染色质沿核膜形成一圈,显示细胞合成能力改变,呈现细胞产物分泌后的状态。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大颚器,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瑞 刘必林 张虎 张健 倪震宇
观察了采集于江苏南通近海的69只中国明对虾的眼柄微结构,分析了其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结果显示,眼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4个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显的生长宽带和细纹,其中宽带数0~1个,细纹数27~37个。最小AIC法拟合分析显示,中国明对虾体长、体质量的生长与眼柄细纹数都呈显著的Logistic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眼柄中的宽带与其年龄相关,细纹可用来分析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而细纹的形成周期是否与个体差异、生长环境差异等相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滨 李忠 魏开金 马宝珊 朱祥云 徐进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下游6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盱眙、合肥、沅江、武汉、潜江和沙市)的10个形态学参数进行测定分析。聚类分析表明,第一分支为潜江、沅江和武汉三个群体;沙市群体和合肥群体构成第二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盱眙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雌、雄虾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4.80%和86.29%。判别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之间的形态参数之间差异极显著。雌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52%,雄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23%。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克氏原螯虾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可以从形态上区分盱眙群体、合肥群体和沙市群体,其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宽、腹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体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宇凡 吴玮杰 白志毅 李典中 蒋军 程熙 李家乐
以遗传多样性高、生长快的江苏滆湖、江苏建湖和安徽芜湖3个克氏原螯虾优异种质群体进行双列杂交试验,得到6个杂交组[滆湖♀×建湖♂(GJ)、建湖♀×滆湖♂(JG)、滆湖♀×芜湖♂(GW)、芜湖♀×滆湖♂(WG)、建湖♀×芜湖♂(JW)、芜湖♀×建湖♂(WJ)]和3个自交组[滆湖♀×滆湖♂(GG)、建湖♀×建湖♂(JJ)、芜湖♀×芜湖♂(WW)],对9个组合生长性能和生态适应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周期内,WW和JJ组合雌雄个体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增重率均显著大于其余组合;除GJ和JG外其余组合雄性个体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增重率显著大于雌性,3—5月各杂交组生长性状均未见杂种优势;(2)随养殖时间的增加,9个群体克氏原螯虾头胸甲长/体长、腹部长/体长变化明显,头胸甲长/体长逐渐增加,腹部长/体长逐渐减小且5月雌雄个体间出现分化,雌性腹部长占比显著大于雄性。头胸甲宽/体长、腹部宽/体长、尾节长/体长仅4月有明显增加;(3)干露24 h各组虾开始出现死亡,48 h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分化,48 h时WW组合存活率显著大于其余组合,GJ和JG两个正反交组在耐干露能力方面呈现出杂种优势。本研究发现克氏原螯虾种质混杂一定程度限制了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但抗逆性表现出杂种优势,适当杂交再选育是重要的育种策略,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腹部长占比呈明显雌雄二态性,单性育种也是重要方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邢智珺 姜虎成 陆伟 钱照君 于宏伟 李家乐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江苏省8个地区(大浦、平望、漆塘、官滩、西顺河、太平、固城、洋河滩)克氏原螯虾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8个群体全部64个位点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且绝大多数位点显示杂合不足。8个群体中大浦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平望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及AMOVA分析表明,8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126,存在中等程度的分化(0.05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遗传多样性 江苏 微卫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赵朝阳
应用生物饲料饲养克氏原鳌虾并和普通饲料进行营养评价及养殖效果比较,通过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指标的测定和观察,研究和评价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饲料和普通饲料相比其氨基酸数量、种类更为齐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比例更为平衡,即两者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物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经2个月的比较饲喂养殖,平均生长速度(日均增重率)分别为1.75%,1.48%;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比和相对怀卵量等指标经数理统计检验显示,在2种饲料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P<0.05),即生物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性腺成熟发育和普通饲料相比...
关键词:
生物饲料 克氏原螯虾 生长 性腺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具攀 魏开金 徐进 于瑶瑶 徐滨 马宝珊 朱祥云
为探明谷胱甘肽(GSH)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和抗高温应激能力的影响,将实验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虾,空白对照组投喂市售商品饲料,另外5组分别投喂谷胱甘肽添加量为0.06、0.12、0.18、0.24、0.3 g/kg的饲料。饲养6周后,测定各实验组的增重率,并在35℃水温进行持续48 h高温应激实验,分别于0、6、12、24、48 h采集血淋巴,测定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H-T)、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高温应激下,与对照组相比,0.24 g/kg和0.30 g/kg浓度组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T-SOD、T-AOC、CAT、GSH-T的水平显著增高,MDA水平显著降低,表明添加量为0.24 g/kg、0.30 g/kg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高温应激能力。生长方面,除了0.06 g/kg添加组外,所有添加组的增重率比空白组显著提高,其中0.30 g/kg添加组增重率最高。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24 g/kg、0.30 g/kg的谷胱甘肽不仅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机体的抗应激能力,还对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文涛 邹宇凡 白志毅 王志炎 李典中
为了解安徽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以芜湖(WH)、宣城(XC)、合肥(HF)3个安徽地区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铜陵(TL)、马鞍山(MAS)2个安徽野生群体和监利(JL)、建湖(JH)、滆湖(GH)、兴化(XH)4个人工养殖群体作为对照,选用10对克氏原螯虾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安徽地区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平均遗传多样性均高于2个野生群体和江苏、湖北4个地区的人工养殖群体,其中XC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9个群体全部10个位点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且绝大多数位点显示杂合不足。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是由群体内部决定的;大多数组的F_(st)表现出中度分化(0.05 < F_(st )< 0.15)。基因流表明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换,尤其是GH和JH群体之间。基于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树结果显示,WU群体、GH群体、MAS群体和JH群体聚为一组,XC群体和HF群体同属于一组,而JL群体、TL群体、XH群体分别自成一组。STRUCTUR结果显示,XC群体和HF群体的大多数个体被分配到相同的遗传群中,说明上述群体起源相同。研究表明安徽地区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为安徽地区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改良,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微卫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倩 王齐帅 黄瑾 朱威霖 陈晓汉 陈秀荔 李艳和 彭敏
为客观评估广西南宁周边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南宁的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埃及群体(AJ)、良庆群体(LQ)和上林群体(SL),以及湖北荆州(JZ)和江西湖口(HK)的群体各1个,采用形态学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形态分析结果显示,雌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8.59%,雄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3.60%;3个南宁群体(AJ,LQ,SL)与JZ群体聚为一类,3个南宁群体间具有较高的形态相似度。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AJ群体和LQ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SL群体和HK群体次之;LQ群体与SL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最小。结果表明广西南宁克氏原螯虾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国外引种或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杂交可能是提高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崔学海 沙航 郜卫华 梁宏伟 罗相忠
为探明湖北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不同养殖群体形态特征差异,本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湖北省主养区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鄂州与江陵群体间的欧式距离最短。基于主成分分析,雌雄克氏原螯虾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是86.10%和87.31%,7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体重、头胸甲长、腹长、尾扇长以及第一腹节宽呈现显著性差异,是引起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判别分析显示,7个群体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最高的是江陵群体(83.3%),最低的是石首群体(40.0%),雄性群体判别率最高的是监利群体(90.9%),最低的同样是石首群体(56.7%)。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蔡灿东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红螯螯虾 血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志远 涂桂萍
改造低洼田 1 33hm2 养殖克氏原螯虾 ,合理种植水草 ,严把虾种放养关 ,加强水质管理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生产克氏原螯虾 5 10 4kg ,产值和利润均很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种草 轮捕轮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李浪平 吕建林 张训蒲 何绪刚 熊传喜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 h,一夜挖掘深度成虾可达40 cm,幼虾可达25 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 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 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 cm之间;体长1.2 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10~20 cm之间。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一条穴道,位于水面上、下10 cm之间;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穴道,位于水面以上20 cm处。洞穴的密度为2.8~5.6个/m2。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克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