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8)
- 2023(8452)
- 2022(7426)
- 2021(7088)
- 2020(5923)
- 2019(14036)
- 2018(13413)
- 2017(25446)
- 2016(13158)
- 2015(14617)
- 2014(14148)
- 2013(13548)
- 2012(12150)
- 2011(10552)
- 2010(9924)
- 2009(8790)
- 2008(7982)
- 2007(6049)
- 2006(4768)
- 2005(3881)
- 学科
- 济(57245)
- 经济(57202)
- 管理(35782)
- 业(34421)
- 方法(31365)
- 数学(29123)
- 数学方法(28778)
- 企(27422)
- 企业(27422)
- 财(14426)
- 中国(14068)
- 农(13479)
- 业经(10750)
- 贸(10239)
- 贸易(10234)
- 地方(10154)
- 易(10004)
- 农业(9365)
- 务(9137)
- 财务(9107)
- 财务管理(9089)
- 学(8844)
- 企业财务(8625)
- 技术(7898)
- 环境(7679)
- 制(7303)
- 和(7288)
- 融(7151)
- 金融(7150)
- 银(6871)
- 机构
- 大学(168397)
- 学院(166975)
- 济(76727)
- 经济(75677)
- 管理(71073)
- 理学(62892)
- 理学院(62329)
- 管理学(61281)
- 管理学院(60960)
- 研究(53155)
- 中国(40920)
- 财(33257)
- 京(33122)
- 科学(29963)
- 财经(27481)
- 中心(26852)
- 经(25533)
- 经济学(24903)
- 所(23581)
- 业大(23494)
- 农(23168)
- 经济学院(22774)
- 研究所(21743)
- 江(21668)
- 财经大学(21024)
- 院(19943)
- 范(19929)
- 师范(19723)
- 北京(19679)
- 经济管理(19422)
- 基金
- 项目(126237)
- 科学(102266)
- 基金(96202)
- 研究(91780)
- 家(83627)
- 国家(83016)
- 科学基金(73458)
- 社会(61966)
- 社会科(59122)
- 社会科学(59111)
- 基金项目(50836)
- 自然(47311)
- 省(47266)
- 自然科(46324)
- 自然科学(46315)
- 自然科学基金(45492)
- 教育(42239)
- 划(40163)
- 资助(39014)
- 编号(35796)
- 部(28993)
- 重点(28451)
- 国家社会(27498)
- 创(27001)
- 发(26749)
- 成果(26641)
- 教育部(25732)
- 创新(25352)
- 人文(25211)
- 科研(25059)
共检索到232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振宇
利用1994年以来我国31个省份历史数据估算潜在增长率与发展水平间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测算未来十年潜在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考虑外部环境影响,各省份潜在增长率在不变价人均GDP达到8000元左右时会逐步走低;未来十年我国平均潜在增长率接近7%;当前全国潜在增长率略高于8%,未来两年达到高点8.5%后,随着更多省份越过转折点,全国潜在增长率会快速下降;2020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会下降到5%左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 潜在增长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俞佳根 崔日明 黄文军
本文以20052015年浙江省市域面板数据为样本,依据劳动增强型的结构时变弹性模型,测算浙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研究结果发现,浙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产出弹性,三者变化的幅度不明显;浙江东北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高于西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的资本存量产出弹性日渐高于东北部地区;浙江实际经济增长率总体呈现波动下滑态势,增速变动不仅受潜在经济增速变动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需求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最后,从教育体制改革、需求管理优化和区域发展协同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在经济增长率 浙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俞佳根 崔日明 黄文军
本文以2005~2015年浙江省市域面板数据为样本,依据劳动增强型的结构时变弹性模型,测算浙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研究结果发现,浙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产出弹性,三者变化的幅度不明显;浙江东北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高于西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的资本存量产出弹性日渐高于东北部地区;浙江实际经济增长率总体呈现波动下滑态势,增速变动不仅受潜在经济增速变动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需求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最后,从教育体制改革、需求管理优化和区域发展协同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在经济增长率 浙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棕伟 盛磊 陈垚彤
生产率是影响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全周期和子周期两种视角,利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预测了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经济的贡献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呈现科技与资本双轮驱动特征;未来我国将跨越上中等收入阶段,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预测结果显示:2036-205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将更加接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阶段"战略目标,更加适应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关键词:
潜在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 C-D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旭 吴传清
基于1990—2016年历史数据,文章采用生产函数法对国内39个主要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并预测其未来十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1990—2016年,国内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04%,与同期潜在经济增长率非常接近,但经济增速呈现出随时间逐步下降的特点;过去二十多年,国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资本驱动模式,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行政等级越高的中心城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越低,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也越大。预计2017—2025年国内中心城市潜在经济增长率仍能达到8%,但长期增速回落的趋势不会改变。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中心城市 生产函数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旭 李隽 王哲昊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二元社会下的奥肯定律,以及二元社会下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奥肯定律进行了测算,同时得到了我国1986~2004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水平没有超过潜在增长率,但潜在增长率对我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目标,应努力阻止实际增长率达到其潜在的水平,并在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要努力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潜在经济增长率 二元结构 奥肯定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霍天翔 周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经济总量或将突破110万亿元,名义GDP增速将在8%以上,两年平均增速5.1%左右,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约为15%,与2020年基本持平,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虽然如期完成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6%以上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已无悬念,但要使2022年经济增长回归至疫情前水平,
关键词:
潜在增长率 稳增长 着力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巴曙松 杨现领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人口结构也将逐步跨越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会对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冲击;同时,中国分散型的城市化抑制了创新、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带来的增长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较强的"中心偏向","中心—外围"式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扩大了区域差距。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结构 潜在经济增长 公共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安立仁 董联党
在资本驱动的假设下,本文提出了由资本量决定的潜在增长率、自然就业率等概念。并在对奥肯定律重新修正之后,用中国的经济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加以验证。计算发现中国近年来的潜在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而模型结果显示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1%,实际就业率会上升1.47%,从而对我国高失业高增长的并存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豫媚 陈彦斌
本文使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对1979-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79-202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结果显示2012-2014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放缓,但下降幅度有限,这表明当前经济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周期性放缓。但是,由于中国面临潜在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只能谨慎使用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风险。本文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至6.3%的低位。由于中长期内现实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会保持一致,所以宽松货币政策难以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故不应持续使用。
关键词:
增长核算 潜在增长 周期性放缓 货币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旸 蔡昉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根据测算,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平均潜在增长率仅有6.6%。因此,如何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能否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在增长核算方程内,对各种改革措施进行模拟,最终发现:(1)尽管增加劳动参与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能提高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但是提高劳动参与率只能获得短期的增长效应,在长期将出现递减现象;相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增长效应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传统的要素投入。(2)如果在"十三五"初期各项改革发挥作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生产税减少20%、劳动参与率增加1个百分点、全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旸 蔡昉
人口结构变化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人口红利消失将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已经在文献中被证实。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来看,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转变,这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相似。我们分别对中国1980~2030年和日本1960~2010年的潜在增长率进行了估计,通过对比发现,与日本相似,由于人口结构变化,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将迅速降低。然而,日本在人口红利消失后仍然坚持采用经济刺激计划试图维持之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终导致经济泡沫不断膨胀并破裂,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可能远不止是"失去的十年"。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的教训,避免采用经济刺激方案,人为推高经济增长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潜在增长率是指经济增长的供给方因素,而不是需求方因素,这种性质决定了提高潜在增长率、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着力点在于供给方,即增加生产要素供给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在于刺激需求的"三驾马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终究要经历从二元经济赶超型发展向新古典稳态增长的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也是正常的。事实上,如果这个国家真正进入到高收入水平上的新古典增长阶段,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每一步增长的质量都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昉
以1954年阿瑟·刘易斯发表其著名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为起点,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中国家通常要经历一个以劳动力无限供给为特征的二元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积累的速度决定劳动力吸纳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一旦其他条件得以满足的话,人口红利可以支撑较高的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可以实现一个赶超的速度。在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