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07)
- 2023(19181)
- 2022(16356)
- 2021(15060)
- 2020(12830)
- 2019(29141)
- 2018(28968)
- 2017(56297)
- 2016(30397)
- 2015(33802)
- 2014(33584)
- 2013(33284)
- 2012(30650)
- 2011(27279)
- 2010(27323)
- 2009(25288)
- 2008(25023)
- 2007(22203)
- 2006(19613)
- 2005(17407)
- 学科
- 济(127799)
- 经济(127660)
- 业(104309)
- 管理(97488)
- 企(90689)
- 企业(90689)
- 方法(58743)
- 数学(48712)
- 数学方法(48082)
- 农(38317)
- 财(37221)
- 业经(35106)
- 中国(33044)
- 农业(26277)
- 地方(26250)
- 制(25620)
- 务(25537)
- 财务(25465)
- 财务管理(25428)
- 企业财务(24128)
- 学(23974)
- 技术(22571)
- 贸(22227)
- 贸易(22210)
- 理论(21795)
- 和(21716)
- 易(21545)
- 银(19650)
- 银行(19609)
- 划(19503)
- 机构
- 学院(434995)
- 大学(432675)
- 济(176110)
- 管理(175060)
- 经济(172421)
- 理学(151347)
- 理学院(149729)
- 管理学(147161)
- 管理学院(146343)
- 研究(140348)
- 中国(108190)
- 京(91617)
- 科学(87167)
- 财(83306)
- 农(71976)
- 所(69838)
- 财经(66733)
- 中心(64936)
- 业大(64888)
- 江(64634)
- 研究所(63476)
- 经(60688)
- 北京(57280)
- 农业(56386)
- 范(54950)
- 师范(54443)
- 经济学(52991)
- 州(51935)
- 院(51366)
- 财经大学(49564)
- 基金
- 项目(294697)
- 科学(233020)
- 研究(215023)
- 基金(214828)
- 家(186720)
- 国家(185121)
- 科学基金(160362)
- 社会(136347)
- 社会科(129248)
- 社会科学(129213)
- 省(116140)
- 基金项目(113816)
- 自然(104845)
- 自然科(102446)
- 自然科学(102417)
- 自然科学基金(100559)
- 教育(98152)
- 划(96501)
- 资助(88446)
- 编号(87670)
- 成果(69785)
- 重点(65517)
- 部(64750)
- 发(63084)
- 创(62278)
- 课题(59290)
- 创新(57734)
- 科研(56448)
- 国家社会(56067)
- 教育部(55467)
- 期刊
- 济(194013)
- 经济(194013)
- 研究(126156)
- 中国(78162)
- 管理(67348)
- 学报(66562)
- 农(65839)
- 财(65105)
- 科学(62240)
- 大学(51195)
- 学学(48407)
- 农业(45541)
- 教育(42813)
- 技术(39062)
- 融(38936)
- 金融(38936)
- 业经(34462)
- 财经(32563)
- 经济研究(30498)
- 经(27906)
- 问题(25696)
- 业(24961)
- 技术经济(22687)
- 理论(20807)
- 商业(20689)
- 图书(20598)
- 现代(20541)
- 科技(20414)
- 统计(20396)
- 版(19879)
共检索到635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根红
本文通过我国省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流通业集聚的不平衡性。研究发现:在2009-2017年期间,我国流通业集聚发展经历了从集聚劣势到集聚优势的过程,但东、中、西三大区域流通业集聚的不平衡性也比较明显,东部地区集聚优势较强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集聚劣势。通过三大细分产业的研究则发现,不同产业集聚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也是相异的,重庆和陕西等地流通业及细分产业的集聚水平都处在前列,而江苏和浙江等相对发达地区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这一细分领域的集聚程度反而较低。最后,按照流通业细分产业的均衡发展以及流通业整体的区域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业集聚 不平衡性 细分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安仲
目前,从贸易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贸易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现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贸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的现象,也看到了一些地区因贸易而迅速崛起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贸易是提高还是降低区域经济福利,取决于地区之间的相对特点。
关键词:
区域贸易 区域经济不平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廖丹清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性大国经济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差异存在的普遍性;区域发展的时间继起与空间并存性;区域发展的多元性;区域发展常常出现的经济割据性。发展中国家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区域平衡发展战备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书杰
分工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与资源转移效应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市场条件下分工发展的不平衡在企业之间具有自增强性,而在企业内部则具有自减弱性。分工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物流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之间存在互相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社会物流硬技术发展是分工对社会协作瓶颈的突破,企业物流硬技术的发展是企业内部分工深化使然,而物流软技术发展则是企业内部协作与协调制约企业内部分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分工 技术 物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秀兰
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因子,并对各主因子指标构成和综合作用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和类别划分,揭示了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探讨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不平衡性 综合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生霞 刘强
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在区域经济与宏观调控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7年北京市人社局的调查数据,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劳动报酬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发现:(1)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门限效应显著,当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下时,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强;当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水平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会显著下降。(2)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上逐年递减,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3)在时空演变的分析中,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出空间转移的特性,即通州区向海淀区转移、农村区向主城区转移。(4)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结论具有耦合性,即区域间不平衡是造成北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然而,与现有研究结果不同,本文发现区域内部的不平衡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区域间差异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教育 劳动报酬 区域发展不平衡 门限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秀莲 王凯
通过建立不平衡性指数测算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地区不平衡程度,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及其地区不平衡性普遍且长期存在;将2010年度的地区不平衡性指数从低到高进行排序,排在前两位的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要因素。排在第三位的是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说明近年来国家加大支农力度,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向城市倾斜的局面已经有所扭转。排在最后两位的是乡村人口和农用地面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多元化,但是不发达地区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据此,政策建议如下: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入决策机制;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地区不平衡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萌
本文采用2003-2015年我国省级层面数据,首先测度了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并实证分析FDI(外商直接投资)对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集聚。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FDI和商贸流通业集聚的较大差异,进一步分东中西部三个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FDI对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集聚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不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等因素也对商贸流通业集聚产生影响。
关键词:
FDI 商贸流通业 集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建华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发展特征及存在的不平衡性,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结构表现出各自的发展特征,服务贸易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然后,分析了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性的成因;最后,针对不平衡现状提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服务贸易结构 不平衡性 成因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但是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也愈发突出。立足于政策宣传与民众意识之间的不平衡、需求量大与供给不足之间的不平衡、品牌打造与区域整体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休闲娱乐与课程结构之间的不平衡四个问题,从政治法律、供给服务、社会效应、课程结构四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廖华 魏一鸣
世界能源消费存在较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当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大多是静态和定性分析。本文对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及其变化开展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能源资源丰裕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增速较快、单位GDP能耗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也较快。尽管世界人均用能量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能源消费不平衡性略有减少,但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发展中国家电力普及性较低、固体能源占居民生活用能比重高。中国为促进世界能源消费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单位GDP能耗对世界单位GWP能耗下降的贡献中,中国的贡献占了1/3;中国也为降低世界人均用能差异发挥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不平衡 差异 能源贫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明艳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预期寿命、妇幼保健、卫生服务资源、公共卫生四个不同方面开展分析,探讨健康水平的省际差异性和省内不均衡性。主要结论是:在预期寿命较高的地区,妇幼保健水平较好,卫生服务资源充足,问题主要集中在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不足和传染病的发病和致死水平上。预期寿命较低的地区面临的健康问题比较多元。这对于健康促进和干预的重点和切入点有所提示。文章还探讨了婚检率、健康检查率、病床利用率、传染病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健康 区域间差异 区域内不平衡 聚类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旗 周桂芝 茹少峰
文章使用2014—2018年我国35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从地理空间上来看,不平衡性表现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自沿海向内陆梯度递减的特征;分解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来自省际差异,省内差异贡献较小。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当技术距离适中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促进落后地区产生“追赶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当技术距离过大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沈扬扬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
关键词:
保险业 收入差距 敛散性 不平等分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华夏 殷凤
文章计算了不同国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双向溢出效应以及价值链长度,探讨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向互动的不平衡性,以双向互动视角重新审视了制造业服务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单向视角衡量制造业服务化存在局限性,双向视角可以更全面地衡量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双向溢出效应存在不平衡性,且国家间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效应高于制造业溢出效应的不平衡度作为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对量",与国家经济水平更显著正相关; 2.中国制造业溢出效应相较于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效应过高,与发达国家的双向溢出效应不平衡性相反,居于发展中国家区间的极端位置,体现出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相反的"反向驱动"格局失衡的隐患; 3.通过细分部门数据分解,结合价值链视角的分析,共同验证了"反向驱动"的存在,优化两大产业互动格局需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的服务化、信息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