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6)
2023(8308)
2022(7198)
2021(6686)
2020(5730)
2019(13197)
2018(12800)
2017(24986)
2016(13125)
2015(14526)
2014(14225)
2013(13651)
2012(12105)
2011(10587)
2010(10045)
2009(8874)
2008(8146)
2007(6592)
2006(5165)
2005(3967)
作者
(35505)
(30113)
(29898)
(28343)
(19065)
(14563)
(13574)
(11967)
(11596)
(10356)
(10338)
(10114)
(9437)
(9357)
(9158)
(9072)
(9024)
(9007)
(8705)
(8584)
(7334)
(7237)
(7130)
(6846)
(6843)
(6633)
(6433)
(6241)
(6056)
(5958)
学科
(55336)
经济(55288)
管理(37347)
(35684)
方法(32309)
(30191)
企业(30191)
数学(29315)
数学方法(28860)
(13588)
(12229)
中国(11672)
(11009)
业经(10343)
地方(9864)
(9190)
财务(9154)
财务管理(9131)
(8847)
贸易(8845)
企业财务(8707)
(8533)
技术(8410)
农业(8352)
环境(8187)
(7816)
理论(7692)
(7174)
(7066)
(6149)
机构
大学(178752)
学院(177291)
管理(73727)
(71942)
经济(70630)
理学(66002)
理学院(65264)
管理学(63860)
管理学院(63555)
研究(54566)
中国(39139)
(35975)
科学(35792)
(30818)
业大(29280)
(27831)
财经(26521)
中心(25921)
(25819)
(24448)
研究所(24216)
(23855)
经济学(22728)
(22045)
师范(21817)
农业(21780)
(21615)
北京(21346)
经济学院(20778)
财经大学(20294)
基金
项目(137469)
科学(110289)
基金(103820)
研究(94463)
(92030)
国家(91396)
科学基金(80224)
社会(62525)
社会科(59577)
社会科学(59565)
基金项目(55963)
自然(54649)
自然科(53544)
自然科学(53528)
(52790)
自然科学基金(52563)
(44741)
教育(43944)
资助(42199)
编号(35395)
重点(30804)
(30514)
(28847)
(27974)
科研(27548)
创新(27034)
国家社会(26963)
教育部(26397)
人文(25811)
成果(25801)
期刊
(64422)
经济(64422)
研究(43831)
学报(29877)
科学(28477)
管理(25527)
中国(25081)
(23514)
大学(23431)
学学(22629)
(22422)
技术(16468)
农业(15452)
教育(12677)
财经(12333)
统计(11163)
经济研究(10758)
业经(10574)
(10536)
(10126)
(10067)
金融(10067)
决策(9120)
技术经济(9062)
问题(9042)
科技(8942)
林业(8664)
(8617)
资源(8265)
(8226)
共检索到229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刚盈  胡艳波  赵中华  
树种分隔程度是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恰当描述是进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首要条件。该文提出了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树种分隔程度空间测度方法;利用2类8种理论数据和3个不同气候带的3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树种分隔程度进行分析,并与目前的计算树种分隔程度的林分混交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种的分隔程度取决于树种数量及其空间分布,树种数量越多且混交度越大,树种分隔程度就越高;相同树种数量的树种分隔程度取决于树种在林分中的空间分布情况,树种混交度越大其分隔程度越高。该文提出的树种分隔程度空间测度指数,既能恰当地进行不同群落树种分隔程度的比较,也能对同一群落的树种分隔程度相对大小做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胡艳波  张岗岗  张弓乔  程世平  卢彦磊  
【目的】深入剖析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的生态意义,构筑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数,为制订有的放矢的森林结构调整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生物多样性概念,以参照树与其最近的4株相邻木组成的结构单元为对象,有机整合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的四元分布及结构单元树种数和林层数,运用遗传绝对距离公式、自然对数分别表达结构单元类型均匀性和丰富度,构造表达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测度指数,并运用长期定位监测样地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_(FS))对处于不同气候带或不同起源的森林类型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测度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的D_(FS)值(0.854)与阔叶红松林的D_(FS)值(0.852)几乎相等,二者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多样性。侧柏人工林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类型较多,高于锐齿栎天然林和红松阔叶林,但其空间结构多样性为3个林分类型中最低的(D_(FS)=0.382),主要原因是其垂直结构(D_(FSv)=0.369)和水平结构(D_(FSh)=0.562)多样性方面都比两类天然林低。结构单元中的平均树种数表现为天然林高于人工林,锐齿栎天然林为4.23,阔叶红松天然林为4.09,而侧柏人工林则为1.98,结构单元树种数能充分体现结构单元树种丰富程度。【结论】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结构单元树种数和林层数3者的有机整合是构造有效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的基石。基于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_(FS),既是对结构参数四元分布合适的量化表达,也是对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生态意义恰当的诠释,更是对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科学综合评价,能够测度出不同林分类型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林木密集程度是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属性,反映林木的疏密程度,包含一定的竞争信息,同时直观表达了林冠层对林地是否连续覆盖。如何通过构建空间结构参数准确量化单株林木周围和林分整体的密集程度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以相邻木空间关系为基础,采用模拟林分数据和实际林分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与林木距离有关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密集度,它以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为基础,通过判断林分空间结构单元中树冠的连接程度分析林木的密集程度。密集度有5种取值,以中度级为岭脊,明确地定义了参照树所在的结构单元的林木密集程度,密集度的值越大说明参照树所处小环境林木密集程度越高,参照树可能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林冠层越连续覆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刚盈  
森林经营是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原理就是道法自然,即遵从自然规律进行既定目标的森林结构调整。森林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生态系统将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分析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森林结构主要通过空间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大小多样性来表征,在很大程度上由相邻木的空间关系所决定。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在国内外关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林木竞争与优势度计算、物种多样性测度以及结构恢复重建与优化调整等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挖掘空间结构参数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对结构参数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是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研究亟待解决的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超凡  张会儒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林层是林分空间结构垂直尺度上的一种结构,也是当前林分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对于林层的研究多集中于林层划分的方法以及各林层内的结构分析,而对林层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细致的林分结构分析是森林精准经营的前提,探讨林层结构的分布及其与生长量的关系可以丰富结构化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对竞争指数的构建也有一定指导价值。【方法】基于相邻木关系,区分对象木和相邻木在上、中、下林层中的分布,将林层比(L)的5种情形细化为45种"林层结构类型",结合林层比对蒙古栎林分的林层结构的株数分布进行深度解析,并探讨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1)蒙古栎林分林层结构较复杂:对象木结构单元中4株相邻木都与对象木同层的情况较少,而2株或3株相邻木与对象木不同层的情况较多;对象木结构单元中5株林木在3个林层都有分布的情况是最多的,其次5株林木倾向于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林层中,且中层分布有较多林木的林层结构类型的数量较多。(2)蒙古栎林分林层比类型间生长量的差异显著度为:下层>上层>中层;当对象木同层的相邻木从4株到0株时,下层对象木生长量有显著下降趋势,上层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中层的相邻木的作用复杂,导致生长量没有显著变化趋势。(3)影响蒙古栎林上层对象木生长的林层因素较为单一,主要为上层相邻木的侧向挤压作用;而林层因素影响蒙古栎林中、下林层生长的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中层对象木主要受上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中层的侧向挤压;下层对象木主要受中层的遮盖影响较大,其次是下层的侧向挤压或上层的遮盖影响。【结论】本文构建的"林层结构类型"在分析林层结构的数量分布、解释生长量的大小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系统又全面地解析林层间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胡艳波  
混交度表明了任意一个树的最近相邻木为非同种的概率。以参照树及其相邻最近 4株树组成的最小空间结构单元较“结构 4组法”更能恰当地进行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当借助整个林分的混交度分布或均值来分析树种空间隔离程度时最好附加说明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及其比例。这一点对精确分析树种空间分布及其结构重建意义十分重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方立  许涵  陈洁  林明献  李意德  
[目的]分析海南典型热带山地雨林分布区域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内豆科树种对邻体树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尖峰岭60 hm~2大样地的2012年和2018年2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7种豆科树木的邻体非豆科树木的多度、丰富度和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次调查期间,7种豆科树木的邻体多度和丰富度无显著变化。与非豆科树木相比,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 Hance)、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Jack) I.C.Nielsen)和亮叶猴耳环(A. lucidum (Benth.) Nielsen)具有较高的邻体多度和丰富度,而肥荚红豆(O. fordiana Oliv.)、木荚红豆(O. xylocarpa Chun ex L. Chen)、长脐红豆(O. blansae Drake)和薄叶猴耳环(A. utile Chun et How)具有较低的邻体多度和丰富度。软荚红豆、肥荚红豆和猴耳环具有较高的邻体树木的存活率,而长脐红豆、薄叶猴耳环、亮叶猴耳环和木荚红豆具有较低的邻体树木的存活率;7种豆科树木对邻体多度、丰富度的影响与其叶片氮含量和固氮能力无显著相关关系,但邻体距离为4 m的豆科树木邻体存活率与叶片氮含量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总体上,不同豆科树木对邻体的影响不尽相同,软荚红豆更倾向于对邻体产生有利作用,薄叶猴耳环和木荚红豆对邻体产生抑制作用,而其它4种豆科树木对邻体的多度、丰富度和存活率的影响不一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杨华  谢佳利  黄新峰  冯启祥  
以6块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混交比相同的长白山天然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和定位。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出树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相同的样地,利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研究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物种空间隔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株数密度、混交比和树种多样性相同时,样地内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树种空间隔离度呈反比关系。最后给出树种配置方法的建议,为今后经营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给予启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宇佳  陈尔学  李世明  
[目的]利用能够反映植被季相变化和物候差异的中空间分辨率高重访周期遥感数据以及其他多源数据,提取区域树种(组)成数空间分布信息,间接表达主要树种(组)的空间分布,为大区域树种(组)空间分布制图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以吉林省为试验区,以250 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和地形数据,基于梯度最近邻(GNN)方法对省级树种(组)成数进行估测。首先利用典型对应分析(CCA)对特征变量进行特征变换;然后采用k-NN方法对树种(组)成数进行分层估测,并对k-NN方法中的k值进行优选,分析k-NN估测精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贺鹏  张会儒  雷相东  李晓冬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估计对于森林经营者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汪清林业局二类调查数据和局级固定样地数据,以树种多样性为例,利用泛克里格方法对全局树种多样性进行空间分布估计。结果表明,泛克里格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R2=0.697 7),树种多样性在固定样地的抽样尺度下,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预测的树种多样性最高值为1.82,最低值为0.221,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北部低,东部,南部和西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为区域尺度基于固定样地和地统计学的树种多样性空间分布估计提供了方法和参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霄  陈勇平  唐启恒  郭文静  
【目的】开展木结构古建筑常用树种木材微损检测曲线量化研究,探讨基于曲线比对的木材树种鉴定方法,以实现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树种现场识别。【方法】以古建筑木构件常用落叶松、杉木、松木、杨木等树种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阻抗仪获取相关树种木材的阻抗仪检测曲线,通过曲线整体均值、曲线占比和曲线走势量化分析,给出微损探测获取木构件树种信息的方法和识别思路。【结果】以多基准的木材微损检测曲线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待识别曲线的比对分析,可实现木结构古建筑常用落叶松、杉木、松木、杨木等木材树种的初步鉴定,后续应在微损参数设计、基础数据库扩容以及比对算法完善方面加以改进。基于微损检测曲线进行木材树种比对,若木材密度相差较大,可分析曲线高低直接区分;若木材密度接近但曲线峰谷变化差异大,可根据曲线占比和曲线走势区分;若木材密度和曲线占比均接近,需综合古建筑历史记录、木材取材信息以及其他特征加以确定。实际应用中,结合传统取样鉴定结果并将取样构件的微损检测曲线增列至数据库,可提高识别精度。【结论】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树种现场识别是针对文物建筑特点的一种适宜性保护鉴定技术,该技术基于限定范围内木材微损检测曲线的相似度比对确定树种结果,可作为传统鉴定手段的有效补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岚棋   杨华   张晓红  
【目的】林分内林木大小、竞争和树种多样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林木的生长,而胸高断面积生长量通常被用来描述树木生长状态。本文利用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的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建立随机森林模型,研究和量化影响树木生长的环境因素,旨在为该地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24年(1987—2010年)对总样木数为6 903株的固定样地进行数据调查,应用随机森林算法,选取单木、竞争因子、多样性和气候方面共11个调查因子,对混交林中6个主要树种建立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模型,并使用10折交叉验证法来优化超参数mtry和评估模型结果。【结果】(1)臭冷杉、云杉、红松、椴树、枫桦、白桦6个主要树种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63、0.683、0.695、0.459、0.384和0.568。(2)单木胸高断面积是最重要的因子,对树木生长有着很强的正向影响;竞争因子和树木大小多样性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随着竞争因子、树木大小多样性增加而下降。(3)树种多样性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比较有限,树种多样性指数和混交度的增加会一定程度加快云杉、臭冷杉和红松的生长速度;而气候因子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则相对较小。【结论】树木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的生长潜力,在外界环境中主要受到来自林木间竞争和树木大小多样性的抑制,而树种多样性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促进林内优势树种的生长;随机森林模型能够很好地量化和显出各变量与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之间复杂的关系,可以作为森林管理评价工具,为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提供新的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昌  
以树种生长量信息和气候要素信息作为因变量;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以对应于因变量的测绘信息作为自变量组成样本,建成具有定位功能的数量化混合模型(以下简称“定位化模型”)。求解后,利用地形图的公里网,按纵、横座标,以一定的水平距离进行机械布点,并查取这些点的测绘信息,用作自变量,代入回归方程,按确定的地点获得期望值,构成覆盖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信息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丽  张晓丽  周国民  
为建立果树花期树种识别的有效模型,利用ASD Field Spec 3全波段便携式光谱分析仪采集了4种果树花期花的光谱数据。利用剔除异常光谱、5点移动平滑等技术对4种果树花期花的光谱反射率进行预处理,使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有效波长选取并获得7个波长下的反射光谱,同时增加了590 nm和720 nm处2个波形差异大的光谱,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和比值植被指数(IRV)共11个特征波段作为分类建模数据,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DA)和基于误差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强  薛志杰  石平  闫宏伟  
结合不同线形的高速公路道路情况,采用几何运算方法,得出影响防眩效果的植株间距和植株高度的相关公式。其中,直线路段的植株间距公式为:L=2b*[1+〔L1/(B1+B2)2〕]1/2(b表示植株的正投影半径;L表示植株间距;B1、B2表示车辆纵向中线至中央分隔带纵向中线的距离;L1表示两辆车纵向距离);平曲线路段植株间距公式为L=2(bR)1/2(R表示中央分隔带中心线圆弧的半径);平直线路段植株高度公式为H=h1+(h-h1)B1/B或H=h2-(h2-h1)B2/B(h1表示车辆前照灯的高度,h2表示驾驶员视线高度,H表示中央分隔带植株的高度);凹形竖曲线路段植株高度的公式为H=(h1+h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