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9)
- 2023(11349)
- 2022(9632)
- 2021(9007)
- 2020(7685)
- 2019(17494)
- 2018(17232)
- 2017(33016)
- 2016(17556)
- 2015(19913)
- 2014(19327)
- 2013(18650)
- 2012(16722)
- 2011(14911)
- 2010(14704)
- 2009(13049)
- 2008(12376)
- 2007(10364)
- 2006(8690)
- 2005(7321)
- 学科
- 济(71240)
- 经济(71171)
- 管理(51565)
- 业(50457)
- 企(42511)
- 企业(42511)
- 方法(38527)
- 数学(34838)
- 数学方法(34183)
- 农(17463)
- 技术(16876)
- 中国(16849)
- 财(16308)
- 业经(14707)
- 学(14104)
- 地方(12138)
- 理论(12133)
- 农业(11985)
- 贸(11965)
- 贸易(11958)
- 易(11637)
- 务(10649)
- 财务(10589)
- 财务管理(10563)
- 环境(10420)
- 制(10282)
- 和(10112)
- 企业财务(10022)
- 划(9479)
- 技术管理(9446)
- 机构
- 学院(244143)
- 大学(243559)
- 济(97121)
- 管理(96953)
- 经济(95203)
- 理学(85436)
- 理学院(84500)
- 管理学(82518)
- 管理学院(82094)
- 研究(79898)
- 中国(57384)
- 科学(52286)
- 京(50995)
- 农(44055)
- 业大(40852)
- 财(40703)
- 所(39811)
- 中心(37446)
- 研究所(36851)
- 农业(35218)
- 江(34793)
- 财经(33774)
- 经(31091)
- 北京(30972)
- 范(30317)
- 经济学(30068)
- 师范(29861)
- 院(29698)
- 技术(29022)
- 经济学院(27350)
- 基金
- 项目(180304)
- 科学(143358)
- 基金(133274)
- 研究(125030)
- 家(119302)
- 国家(118455)
- 科学基金(102253)
- 社会(79444)
- 社会科(75590)
- 社会科学(75568)
- 省(71139)
- 基金项目(70310)
- 自然(70064)
- 自然科(68558)
- 自然科学(68538)
- 自然科学基金(67291)
- 划(60808)
- 教育(59239)
- 资助(55294)
- 编号(48567)
- 重点(41367)
- 部(39587)
- 创(39071)
- 发(38325)
- 创新(36647)
- 成果(36410)
- 科研(35410)
- 计划(35316)
- 教育部(33759)
- 国家社会(33750)
共检索到335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静
利用混沌理论,对湖北省某地区小麦条锈病受灾率进行混沌特征验证,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非线性逼近器能力,建立预测模型,利用重构相空间,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数及输入值,并引入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参数,对受灾率进行了成功预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静 洪新兰
利用混沌和分形理论,对湖北省襄樊地区小麦条锈病受灾率进行了混沌识别研究,对其功率谱、主分量、关联维度、最大Lyapunov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受灾率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属于混沌时间序列。因此建议对小麦条锈病进行建模预测时,应主要采用非线性建模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尉国帅 贺佳 常宝方 袁培燕 赵肖媛 王来刚
[目的] 快速准确识别小麦条锈病病害等级,对其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小麦叶片条锈病RGB图像,构建小麦叶片条锈病不同病害等级数据集,通过对ResNet34模型添加通道注意力模块(SE)和Inception模块加以改进,增强模型对小麦条锈病害特征的关注程度和提取能力,并采用精准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平衡F分数(F-Score)和准确率(Accuracy)等评价指标,对比分析S-ResNet34与VGG16、MobileNetV2、Swin Transformer、ResNet34等多种主流模型的识别精度。[结果]S-ResNet34模型的训练准确率为93.85%,相比于VGG16(84.53%)、MobileNetV2(79.35%)、Swin-Transformer(85.67%)和ResNet34(87.50%)等深度网络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9.32、14.5、8.18和6.35%。同时模型损失值更小,提出的改进ResNet34模型识别小麦条锈病害特征能力更强,训练收敛更快。[结论]采用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准确识别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通过对ResNet34模型添加注意力模块能有效提高小麦条锈病病害识别精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广源 李荣 梅新 陈日强 樊意广 程金鹏 冯子恒 陶婷 赵倩 赵培钦 杨小冬
【目的】条锈病对小麦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确保有效防控,精准监测尤为关键。利用遥感技术构建小麦条锈病估测模型,能快速、准确地估测病情指数(DI),为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ASD光谱仪获取小麦不同生育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高光谱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变量选择(VSURF)方法结合相关性分析(CA)对原始光谱(OR)和一阶微分光谱(FD)进行特征波段筛选。使用随机森林(RF)对比不同数据集的特征波段建模结果,确定模型效果最佳的特征集。随后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以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对比特征集在不同算法中的建模效果。通过对比建模效果,确定针对全生育期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的最佳估测模型。为了验证特征集在不同生育期中的效果,利用特征集在3个生育期重新构建模型,并对比模型效果。【结果】对不同数据集进行特征筛选,并使用RF构建条锈病DI估测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效果,确定VSURF-CA-FD特征集(绿光范围的537 nm以及近红外范围的821和846nm)在RF模型中的估测效果最好。采用RF算法构建的模型表现出优异的精度,R ~2为0.89,RMSE为12.34。这些特征波段在其他算法构建的模型中也展现出良好的精度:XGBoost模型的R ~2为0.87,RMSE为13.15;BPNN模型的R ~2为0.84,RMSE为15.19;PLSR模型的R ~2为0.69,RMSE为20.92。使用不同生育期的冠层微分高光谱数据进行验证,利用VSURF-CA-FD特征集构建RF模型,对比模型发现在小麦生长的早期(抽穗期)R ~2为0.54,RMSE为1.29,NRMSE为0.21,能满足估测病害的要求;小麦生长的中期(灌浆期),模型的R ~2表现较好,R ~2为0.66,RMSE为12.24,NRMSE为0.21;小麦生长晚期(成熟期),模型效果好于前两个时期,R ~2为0.75,RMSE为10.77,NRMSE为0.15。【结论】使用VSURF-CA方法筛选出的特征波段,能构建出对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具有出色估测效果的RF模型。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早期和中期条锈病病情指数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南祥 曹连海 徐建新
为有效揭示水资源系统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及变化规律,结合混沌理论、相空间重构理论与神经网 络,研究了地下水水位预测模型,即通过相空间重构,把一维地下水水位时间序列拓展为多维序列,从而挖掘更为 丰富的信息;运用混沌方法构造训练样本并确定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用神经网络拟合相空间相点演化的非线性 关系。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林 马占鸿 王海光
为了解决生产中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症状难以区分的问题,提高识别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多特征参数的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图像分类识别方法。利用图像裁剪方法获取典型症状的子图像,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利用K_means硬聚类算法实现病斑分割,提取病斑区域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特征空间的50个特征参数,设计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根据优选的26个特征参数,利用以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这2种小麦锈病图像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训练样本识别率均为96.67%,测试样本识别率均为100%;与其他核函数相比,径向基核函数最适合于这2种小麦锈病的识别。所提出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金豹 陈云浩 黄文江 李京
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及其病情指数(DI)。把冠层光谱一阶微分数据与相应的DI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单变量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技术,建立小麦DI的估测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小麦样本对模型精度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DI与一阶微分在432~582 nm、637~701 nm以及715~765 nm区域内有极显著相关性,以红边峰值区(725~735 nm)一阶微分总和与绿边峰值区(521~530 nm)一阶微分总和的比值为变量的线性模型估测DI精度最高,且其对小麦品种相对不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对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害及其严重程度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卫东 熊虎 冯宗茂
本文阐述了股票市场价格指数所遵 循的非线性确定系统规律的相关概念。提出了股指 数据序列的相空间重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在二维 相空间对混沌价格指数行为进行全局预报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佐 谢赤 李晓东
应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时间序列进行分割,将原序列映射到多维的数据空间中。将期望最大化(EM)聚类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EM聚类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降低了预测误差,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璐
为明确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分别以成株期抗条锈性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与感病春小麦品种Taichung 29(T29)杂交并自交创建F_(2∶3)分离群体,通过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互助县2个试验地点各2 a的田间病圃抗病性鉴定,使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法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高原363/T29 F_2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F_(2∶3)群体的反应型和严重度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高原363/T29 F_(2∶3)群体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西宁和互助共2个环境2 a测试下呈现双峰分布,没有出现连续性分布现象,但是又出现了不同区段内连续性变化,初步分析认为,高原363对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是一种复杂遗传,这种遗传不仅仅由主效基因控制,同时还受到微效多基因控制,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不同地点测试下的高原363,无论是采用严重度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还是使用反应型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都是被微效基因影响的2对主基因遗传,并且主基因的作用方式(C-1:2MG-ADI加性-显性-上位性,C-5:2MG-AED完全显性,C-6:2MG-EEAD等显性)是不同的。
关键词:
春小麦 高原363 抗条锈性 遗传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丽 蒋倩 曹世勤 孙振宇 王海光
为探索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绿色防控的品种混种模式,选择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和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为研究地点,分别以小麦品种陇鉴9825、天选66号和陇鉴9822以及铭贤169、北京0045和农大211为研究对象,在两地均设置9个单种和混种处理,调查条锈病的普遍率、病情指数、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以及小麦千粒重和亩产量数据,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获得病害相对防效和产量相对增加率,从而比较不同品种混种对条锈病发生和小麦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甘谷试验站不同处理间病害普遍率、病情指数、AUDPC的变化比上庄实验站处理间的大。从相对防效综合来看,天选66号和陇鉴9822的混种处理加重病害发生,而北京0045和铭贤169按照3∶1的质量比混种对病害具有较好防效。在甘谷试验站的所有混种处理中,仅陇鉴9825和陇鉴9822按照5∶1质量比混种对千粒重的平均相对增加率为正值,其值为1.49%;仅天选66号和陇鉴9822按照1∶1质量比混种对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为负值,其值为-7.57%,按照3∶1质量比混种对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最大,其值为13.44%。上庄实验站的混种处理对千粒重和亩产量的平均相对增加率均为负值,农大211和铭贤169按照3∶1质量比混种对千粒重和亩产量的负效应最大,其平均相对增加率分别为-8.62%和-27.20%。在甘谷试验站,千粒重与第五次调查的普遍率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901 4(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品种混种可持续绿色防治小麦条锈病提供一定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体文
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小麦白粉病的中短期(60~90天)预报模型,经15年次实际调查数据检验,拟合率达99%以上。采用协方差分析求得了不同病情指数与小麦产量损失关系的直线回归方程,据此方程求出不同产量水平下防治经济阈值,经大面积示范,验证其切实可行。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经济阈值 预报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振生 王瑶 黄丽丽 魏国荣 赵杰
采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系统研究了非亲和组合中小麦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非亲和组合分别由小麦品种牛朱特与条中 2 8号小种、杂种 4 6与条中 2 9号小种、天选 882与条中 2 9号小种组成 ,对照亲和组合由小麦品种辉县红与条中 2 9号小种组成。观察结果表明 ,小麦条锈菌在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上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病菌在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 ,菌落形成延迟或败育 ,病菌吸器母细胞和吸器数量明显减少。寄主细胞的坏死与条锈菌的发育受阻密切相关 ,免疫组合中病菌的受抑程度高于近免疫组合的。电镜观察发现 ,在抗病品种上 ,病...
关键词:
小麦 小麦条锈菌 抗病性 组织学 细胞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萍 马占鸿
为构建不同施氮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病情光谱反演模型,设置了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接种小麦条锈病,将菌情指数与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参数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共5个模型。为了评估施氮量对病情反演模型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氮素因子,模型病情反演预测效果表明,抽穗期模型加入氮素因子后预测效果有所提高,抽穗期的模型1-1(R2=0.392 8,P=0.005 4)、1-2(R2=0.449 8,P=0.011 3)、2-2(R2=0.573 3,P=0.001 7)预测效果较好且较稳定,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模型预测效果不理想。本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参数较好反演抽穗...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病情反演 氮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光 杨小冰 马占鸿
基于HYSPLIT-4模式,利用历史气象数据,研究了小麦条锈病菌的远程传播规律,特别是西北、华北、新疆、四川、云南、贵州之间的菌源关系。结果表明:秋季,西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华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四川、云南、贵州,四川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云南和贵州,云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贵州,贵州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云南;春季,华北菌源主要影响华北地区,西北菌源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四川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四川、云南、贵州的菌源对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其他地区的菌源对新疆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新疆的菌源偶尔可以传播到其他地区,但是影响很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