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7)
- 2023(17843)
- 2022(15421)
- 2021(14398)
- 2020(11814)
- 2019(27295)
- 2018(27043)
- 2017(51643)
- 2016(28088)
- 2015(31452)
- 2014(31274)
- 2013(30838)
- 2012(28555)
- 2011(25721)
- 2010(25530)
- 2009(23000)
- 2008(22084)
- 2007(19070)
- 2006(16738)
- 2005(14524)
- 学科
- 济(116756)
- 经济(116647)
- 管理(76383)
- 业(73734)
- 企(58980)
- 企业(58980)
- 方法(49456)
- 数学(42864)
- 数学方法(42303)
- 农(33245)
- 中国(32722)
- 地方(32207)
- 业经(26756)
- 财(25941)
- 学(24400)
- 农业(22886)
- 贸(20399)
- 贸易(20381)
- 易(19679)
- 制(19194)
- 环境(19179)
- 和(18332)
- 理论(18274)
- 技术(18055)
- 银(16911)
- 银行(16868)
- 地方经济(16843)
- 融(16682)
- 金融(16679)
- 行(16143)
- 机构
- 学院(386365)
- 大学(385495)
- 管理(152946)
- 济(152438)
- 经济(149030)
- 理学(132352)
- 研究(131688)
- 理学院(130817)
- 管理学(128402)
- 管理学院(127716)
- 中国(97843)
- 科学(83129)
- 京(82755)
- 财(67649)
- 所(65532)
- 农(64427)
- 中心(60611)
- 研究所(59956)
- 江(59442)
- 业大(58683)
- 财经(54117)
- 范(53991)
- 师范(53448)
- 北京(51800)
- 农业(50025)
- 经(49298)
- 院(48923)
- 州(47077)
- 经济学(44902)
- 师范大学(43317)
- 基金
- 项目(270843)
- 科学(213052)
- 研究(198425)
- 基金(194667)
- 家(169634)
- 国家(168175)
- 科学基金(144842)
- 社会(123964)
- 社会科(117321)
- 社会科学(117287)
- 省(107814)
- 基金项目(104025)
- 自然(94665)
- 自然科(92422)
- 自然科学(92400)
- 教育(91182)
- 自然科学基金(90677)
- 划(89943)
- 编号(81886)
- 资助(79347)
- 成果(65008)
- 发(61086)
- 重点(60852)
- 部(58809)
- 课题(56427)
- 创(56095)
- 创新(52296)
- 科研(51517)
- 国家社会(50382)
- 教育部(50164)
- 期刊
- 济(169163)
- 经济(169163)
- 研究(111696)
- 中国(77013)
- 学报(60762)
- 农(58364)
- 科学(56699)
- 管理(55797)
- 财(50327)
- 教育(46552)
- 大学(46246)
- 学学(43287)
- 农业(40710)
- 技术(35713)
- 融(32806)
- 金融(32806)
- 业经(29720)
- 经济研究(25790)
- 财经(25178)
- 问题(22256)
- 图书(21722)
- 经(21550)
- 业(21015)
- 资源(20139)
- 科技(19019)
- 技术经济(18370)
- 理论(17854)
- 版(17796)
- 现代(17245)
- 商业(17210)
共检索到570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艳 刘友兆 梁流涛
采用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1996~200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①综合承载力从1996~2005年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负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却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负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的提高是综合承载力快速提高的原因。②区域富余状态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处于极度,苏中地区处于轻度,而苏北地区处于超载。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负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敏 刘友兆
以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众多的缺陷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 ,计算分析了其 1978~ 199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江苏省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 ,是江苏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从 1982年开始 ,江苏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显 ,南部地区处于富余状态 ,而北部地区处于超载状态 ;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资源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正,栋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86—2002年珠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珠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1986—2002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珠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广东省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云南、贵州和广西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下游地区经济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③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是珠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④珠江流域经济带的建设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马传栋
在计算1986-2002年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表明:①相对资源承载力从1986-2002一直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提高是相对资源承载力快速提高的原因;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区域差异拉大及其资源相对不足是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③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稳定相对资源承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山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先学 韩秀兰 罗剑朝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山西省1978-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山西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西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1978-2004年,除1995、1996年外,山西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3)山西省主要地市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山西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腾腾 郭杰 欧名豪
通过构建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建设用地总量测度模型,测算江苏省62个县(市、区)规划目标年建设用地合理规模,据此划分建设用地管制区域,并探索区域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制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373.93万元/hm2,资源禀赋较好、经济高度发达,其所能承载的建设用地规模也较高,是江苏省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扩张的优先区域;适度开发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68.89万元/hm2,建设用地仍有一定拓展空间,可以允许其适度扩张;合理缩减区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115.20万元/hm2,建设用地规模已超出其资源承载力,满足其建设用地需求应立足存量挖潜;快速缩减区单位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慧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计算了1978-2007年29年间新疆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出现"低—高—低"的波动;③新疆目前仍处于人口承载相对富裕的状态,但有趋向临界值发展的趋势;④新疆经济资源承载力能力脆弱。研究认为: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一是长期处于两位数高出生、高增长的人口发展状态;二是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转换效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坏的代价大;三是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支撑新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新疆应制定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新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金海
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估测的方法 ,分析了大陆典型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背景值 ,研究了确定自然系统最优生态承载力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净第一性生产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虞孝感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 ,计算 1988~ 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 1988年到 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 ,上海、江苏 2省市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 ,浙江从 1993年起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 ;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 ,下游地区经济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 ;③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宁生,匡耀求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慧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析了1978—2006年29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又超过经济资源承载力;③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际人口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新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春竹 谭琦川 王丹阳 陈逸 黄贤金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特尔斐法、线性拟合预测、Kaya分解模型和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测算未来各地市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进而识别影响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环境要素对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张的约束作用呈现显著差异,水资源对国土开发的承载水平总体稍高于环境承载水平,而碳峰值承载水平为三者最低;(2)"不适宜"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湖泊湿地和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开发区则以苏锡常环太湖一线、宁镇扬盐沿长江一线和滨海沿线为轴带集聚分布;(3)各地市未来可承载国土开发强度呈现地域性、时间性和结构性差异,苏南地区主要面临环境和碳排放的双重约束,苏中和苏北则受水、环境和碳排放的交替约束。国土开发强度承载水平预测可为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用地规模调控与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丽波 刘养洁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全国和山西省作为参照区,分别计算了2000—2010年间太原市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与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这三者的演变情况。结果显示:①以全国作为参照区,综合资源承载力2000-2003年与2010年处于超载状态,其余年份呈现富余状态;以山西省作为参照区,综合承载力在2000-2009年一直处于富余状态,仅在2010年呈现超载状态。②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远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是太原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通过分析太原市相对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月平 刘友兆 毛良祥 张炳宁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因此 ,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由于人类种群的增长可用Logstic模型DNdt =r·N· K -NK 加以描述。运用熵理论推导证明 K2 ≤N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安全评价 承载力 江苏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传武
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起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界定相对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济宁市为研究区,以山东省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996-2008年济宁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结果表明:①济宁市各项资源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②济宁市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较高比例,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在此基础上,指出济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相对综合承载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煤炭依赖症、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分析了济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的平原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人口 可持续发展 济宁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