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2)
- 2023(8692)
- 2022(7379)
- 2021(7113)
- 2020(6023)
- 2019(13745)
- 2018(13405)
- 2017(25651)
- 2016(13690)
- 2015(15298)
- 2014(14977)
- 2013(14481)
- 2012(12764)
- 2011(11302)
- 2010(10786)
- 2009(9543)
- 2008(9043)
- 2007(7345)
- 2006(5848)
- 2005(4933)
- 学科
- 济(52397)
- 经济(52316)
- 管理(40330)
- 业(36485)
- 企(30715)
- 企业(30715)
- 方法(28469)
- 数学(26050)
- 数学方法(25615)
- 财(15028)
- 农(13369)
- 中国(11961)
- 业经(10681)
- 制(10501)
- 学(10115)
- 务(9674)
- 财务(9622)
- 财务管理(9603)
- 贸(9088)
- 贸易(9086)
- 企业财务(9056)
- 易(8878)
- 农业(8484)
- 技术(8023)
- 地方(8008)
- 理论(7499)
- 体(7496)
- 环境(7452)
- 和(7428)
- 银(7171)
- 机构
- 大学(183162)
- 学院(182800)
- 管理(73664)
- 济(73400)
- 经济(72050)
- 理学(64904)
- 理学院(64265)
- 管理学(62985)
- 管理学院(62633)
- 研究(54564)
- 中国(40848)
- 京(36074)
- 科学(34241)
- 财(34103)
- 农(29736)
- 业大(29210)
- 财经(28031)
- 中心(27081)
- 经(25766)
- 所(25367)
- 江(25158)
- 经济学(23387)
- 研究所(23316)
- 农业(23256)
- 北京(21591)
- 范(21439)
- 经济学院(21275)
- 财经大学(21264)
- 师范(21161)
- 院(20728)
- 基金
- 项目(135339)
- 科学(106900)
- 基金(100436)
- 研究(95531)
- 家(87964)
- 国家(87305)
- 科学基金(76156)
- 社会(61955)
- 社会科(58837)
- 社会科学(58822)
- 基金项目(53492)
- 省(52329)
- 自然(50703)
- 自然科(49565)
- 自然科学(49551)
- 自然科学基金(48650)
- 教育(44583)
- 划(44038)
- 资助(40977)
- 编号(37148)
- 重点(30299)
- 部(30150)
- 创(28650)
- 成果(28186)
- 发(27671)
- 科研(27101)
- 创新(26886)
- 国家社会(26396)
- 教育部(26208)
- 制(25922)
共检索到246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严婧 李亚梅 贺福元 谭茜 章莹 黄杰 谢雪姣 廖端芳 吴萍
为了给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评价与筛选提供参考,以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为例,在单因素、正交实验的基础上,应用一种新的提取工艺评价方法——相似度价比法,采用夹角余弦法计算其相似度价比,结合提取得率和生产成本,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应用相似度价比法分析得到的铁皮石斛多糖酶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30,纤维素酶浓度为1.2%,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 h。文中认为,相似度价比法综合考虑了提取得率和经济效率,是评价和优选高效率低成本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一种新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文飞 陈日春 宋洪波
采用酶法提取杏鲍菇有效成分,以氨基态氮含量和多糖得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酶解过程中的料液比和复合酶组成比例,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以及酶的添加量对酶解杏鲍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料液比为1∶20;第一步纤维素酶酶解杏鲍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8.5℃,酶解pH 5.50,酶的添加量0.102×103U.g-1;第二步复合酶酶解杏鲍菇的复合酶的质量组成比例为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2,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57.5℃,酶解pH 6.75,酶的添加量4.08×103U.g-1.二步酶解最优条件下,酶解液中氨基酸总含量为5.82 g.L-...
关键词:
杏鲍菇 酶解 工艺 优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银花 李洪燕
经正交试验,得出以水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葛根有效成分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微波功率510 W,微波处理时间15 min,重复处理2次.与有机溶剂95%乙醇溶剂相比,提取率相差不大.
关键词:
微波 水抽提 葛根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冰 王国才 轧霁 张茂新 梁广文
【目的】从苦瓜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活性成分苦瓜素Ⅰ和苦瓜素Ⅱ,测定其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活性。【方法】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对苦瓜叶片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拒食活性最强。活性组分经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鉴定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苦瓜素Ⅰ和苦瓜素Ⅱ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取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苦瓜素Ⅱ的活性最高,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76.69μg·ml-1和116.24μg·ml-1。苦瓜素Ⅰ的活性次之,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144.0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恒为 郭伟良 孙晓飞 谢珍玉 王世锋 胡文婷 周永灿
在单因素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浸润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丹参中抗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所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8:1.0(ml:g)、浸润时间104 min、提取温度86.7℃、提取时间182 min。响应面模型预测在该提取工艺下抗SA活性成分提取得率极值为25.95%,经4次平行验证实验的实际提取得率为(25.87±0.03)%,为优化前的2.59倍,表明优化方法高效可靠。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丹参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涛 江敏 王俊南
研究了超声波-纤维素酶法和水浸提法提取狐尾藻抑藻成分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以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提取狐尾藻化感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酶解时间为4 h,最适pH为3.0,温度为30℃,酶用量(纤维素酶质量/藻粉质量)为21%,超声波功率为120 W,超声时间为1 h。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所得狐尾藻提取液对藻细胞的生长阻碍率远远高于水浸提法,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卫华 韩鲁佳 杨增玲 刘贤
为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黄芪黄酮(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黄芪黄酮得率与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 h,乙醇体积分数88.3%,液固比25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黄芪黄酮得率为0.977 mg/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关键词:
黄芪 黄酮 提取工艺 参数优化 响应面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劲草 肖莉 吴酬飞 张绍勇 杨惠宁 张立钦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及超声波辅助优化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中喜树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碱含量,以市售马比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甲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喜树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46.4%,超声时间26.1 min,液料比21.20 mL·g~(-1),喜树碱的提取率为0.084 4%,二项式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69 3,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为3.2%。【结论】采用Box-Behnken优化马比木中喜树碱提取工艺,精确度高,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预测性良好。图2表3参1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旭军 张玉荣 彭翠英 吴媛媛 徐庆国 梁军生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华 周建平 廖晓燕
通过对油茶籽仁的化学成分、壳仁质量比以及细胞形态结构进行测定和观察,以探讨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可行性.经测定,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含量为39.63%~49.95%,粗蛋白含量为8.93%~10.12%,总糖含量为7.04%~10.6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成熟的油茶籽的子叶细胞形态、细胞大小与细胞壁厚度以及细胞中所含的脂体、淀粉等贮藏物因品种或产地而异.
关键词:
油茶籽 细胞形态 化学成分 水酶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璐 倪婷婷 关文玉 阎意辉 李家华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紫娟茶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酸性甲醇为提取溶剂,在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BBD(Box-Behnken design)法设计考察上述3个因素对紫娟茶花青素提取率的交互影响,并用Design-Expert7.0软件对BBD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提取紫娟茶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6 min,提取温度30.5℃,料液比1∶41;在此条件下浸提液中花青素的质量浓度可以达到5.912 mg/mL,与验证值5.926mg/mL的相对误差为1.40%。
关键词:
紫娟茶 花青素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媛 胡铁 谭云 吴红 徐蜜 黎继烈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香茅精油,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Nacl用量对香茅精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香茅精油的水蒸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用新鲜香茅叶片,在料液比1︰45、Nacl用量9%条件下,提取180 min,香茅精油得率(2.53±0.08)%。采用GC-MS联用仪对香茅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29种组分,鉴定并确定了其中的28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E-柠檬醛(峰面积百分比为39.04%),其次是Z-柠檬醛(峰面积百分比为35.18%)、β-月桂烯(峰面积百分比为11.1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 媛1 胡 铁2 谭 云1 吴 红3 徐 蜜1 黎继烈1
摘 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香茅精油,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Nacl 用量对香茅精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香茅精油的水蒸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用新鲜香茅叶片,在料液比 1 ︰ 45、Nacl 用量 9% 条件下,提取 180 min,香茅精油得率 (2.53±0.08)%。采用 GC-MS 联用仪对香茅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 29 种组分,鉴定并确定了其中的 28 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E- 柠檬醛(峰面积百分比为 39.04%),其次是 Z- 柠檬醛(峰面积百分比为 35.18%)、β- 月桂烯(峰面积百分比为 11.19%)...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辉
以提高金线吊葫芦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对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因素水平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0 min,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0.106 g·L-1.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喜琴 李艳红 徐晓梅
任何药物要供临床使用时,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一定规格的药物剂型,其中固体制剂包括(散剂、丸剂、片剂)。影响固体药物不稳定因素较复杂,其中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方面。一、化学因素药物与药物之间或药物与附加剂、赋形剂、容器、外界物质(空气、光线、水份等)杂质(夹杂在药物或附加剂等之中的金属离子、中间体、副产物等)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药物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