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8)
- 2023(12201)
- 2022(10542)
- 2021(10069)
- 2020(8445)
- 2019(19513)
- 2018(19354)
- 2017(36981)
- 2016(20321)
- 2015(22765)
- 2014(22649)
- 2013(21839)
- 2012(20116)
- 2011(17907)
- 2010(17763)
- 2009(16088)
- 2008(15663)
- 2007(13624)
- 2006(11891)
- 2005(10397)
- 学科
- 济(73303)
- 经济(73217)
- 管理(60309)
- 业(56064)
- 企(46761)
- 企业(46761)
- 方法(34533)
- 数学(30549)
- 数学方法(30064)
- 财(24805)
- 农(21693)
- 中国(19375)
- 务(16070)
- 财务(16017)
- 财务管理(15969)
- 制(15954)
- 业经(15922)
- 企业财务(15161)
- 贸(15006)
- 贸易(14997)
- 易(14629)
- 学(14218)
- 农业(13983)
- 地方(13297)
- 银(12804)
- 银行(12769)
- 策(12699)
- 理论(12593)
- 行(12056)
- 技术(11429)
- 机构
- 学院(271799)
- 大学(270147)
- 济(109998)
- 经济(107619)
- 管理(104310)
- 研究(90285)
- 理学(89399)
- 理学院(88494)
- 管理学(86849)
- 管理学院(86357)
- 中国(70383)
- 京(56657)
- 科学(54460)
- 财(53754)
- 农(47152)
- 所(45174)
- 中心(43374)
- 江(42569)
- 财经(41569)
- 业大(40862)
- 研究所(40609)
- 经(37894)
- 农业(37214)
- 北京(35197)
- 范(35049)
- 师范(34610)
- 院(33455)
- 经济学(33417)
- 州(33378)
- 财经大学(30925)
- 基金
- 项目(182282)
- 科学(143289)
- 研究(134301)
- 基金(131632)
- 家(115294)
- 国家(114291)
- 科学基金(97997)
- 社会(83115)
- 社会科(78760)
- 社会科学(78741)
- 省(71689)
- 基金项目(68801)
- 自然(64604)
- 教育(63529)
- 自然科(63083)
- 自然科学(63063)
- 自然科学基金(61924)
- 划(60834)
- 编号(55359)
- 资助(54892)
- 成果(45141)
- 重点(41478)
- 部(40925)
- 发(39133)
- 课题(38412)
- 创(38309)
- 创新(35777)
- 科研(35649)
- 教育部(35122)
- 大学(34779)
- 期刊
- 济(119911)
- 经济(119911)
- 研究(80513)
- 中国(54697)
- 财(44238)
- 农(42171)
- 学报(41827)
- 管理(39719)
- 科学(37883)
- 教育(33430)
- 大学(32589)
- 学学(30459)
- 农业(29056)
- 融(27835)
- 金融(27835)
- 技术(25831)
- 财经(20019)
- 业经(19775)
- 经济研究(19053)
- 经(17203)
- 业(15669)
- 问题(15572)
- 贸(13638)
- 版(13249)
- 图书(13165)
- 财会(12993)
- 理论(12989)
- 技术经济(12516)
- 国际(12231)
- 世界(12049)
共检索到409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慧 李宁辉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直接和反周期支付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认为中国在执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时,可以从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支付方式等方面借鉴DCP的做法,同时,"目标价格"不宜定得过高,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关键词:
DCP 计算方法 支付方式 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侯晋封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日显必要,对农民实行反周期性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优势愈发明显,时机也愈发成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涛
粮食市场化和国际化,对粮食调控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应对国际粮食价格冲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实行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制度的现实原因,对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调控政策 目标价格 反周期补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义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大雨
乘数—加速原理是由萨缪尔森和汉森提出,在西方宏观经济学很有影响的经济周期理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理分析,论证了该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在对多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国民经济均衡增长条件以及关于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相应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周期 均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平均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一番。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2》的数字(第31页),1986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2.035倍,1991年是1978年的2.938倍,平均年增长率为8.6%。若从1980年算起,198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2.16倍;1991年是1980年的2.53倍,11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8.8%。由于1992年是高增长年,增长率超过了12%,若把1992算进去的话,从1980年到1992年1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最近,国家把“八五”期间的年增长率目标从6%调高到8-9%,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反周期政策,也即逆经济走向调节的经济政策。这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最初是由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经过希克斯、汉森和萨谬尔森等人的发展,成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凯恩斯的反周期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打破了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神话。30年代大危机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出人意料。这次危机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峦
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三点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新一轮粮价周期与政府的反周期政策叶兴庆改革以来,我国市场粮价经历过三次大的起伏,呈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三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983、1989和1995年。如果以峰值为中心,将峰值到来之前的上升阶段和峰值过后的下降阶段界定为一个周期,则可以大致地将198...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栾甫贵 李娜
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设备的价值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因此,加强设备的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题。一、设备生命周期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的6个主要阶段的周期性特征,归纳了各个阶段影响粮食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制度创新、政策扶持、科技进步、防灾减灾等4个方面,概括总结了30年来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取得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建立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5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我国粮食生产 周期性特征 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铁军
粮食涨价并不是粮食生产的问题──中国粮食的生产周期和供给周期分析温铁军一、粮食的生产周期和供给周期中国作为一个有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氏族村社历史看,只要实行“均田免赋”,不搞横征暴敛,哪个朝代都能稳定个一二百年。正所谓“天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明超 黄徐星 赵戴怡
货币或者财政政策调控是世界各国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普遍采用的手段,宏观调控对市场的影响自然成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及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居民基于非住房消费、住房消费的二元效用函数,居民投资选择包括无风险投资、住房投资与金融投资,理性居民通过效用最大化来应对房地产税收、首付贷款比例和贷款利率等宏观调控政策。本文结合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参数校准,对政府可能采用的政策组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给定参数下居民对贷款首付比例的政策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利率政策、税收政策。本研究结果为政府的反周期房地产政策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有效降低政策制定成本。
关键词:
效用函数 经济周期 反周期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梁洪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因此理解“双支柱”调控对企业商业风险的影响机理不仅有利于拓展“双支柱”的微观视角,而且有利于明确“双支柱”调控的金融稳定效应。文章尝试从商业风险视角,基于“宏观政策工具-金融体系特征-微观企业风险”框架,并借助中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2010-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风险的“逆周期”调控作用。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的宽松或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提高企业的商业风险,而“双支柱”调控则能够抑制企业商业风险的增加,发挥微观金融稳定效应。(2)对于处于不同经济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双支柱”对商业风险能够发挥“周期性”调控效应;对于不同金融市场结构和企业投融资结构的企业,“双支柱”对商业风险能够发挥“结构性”调控效应。总体而言,文章进一步将“双支柱”拓展到了微观稳定效应的研究视角,对于我国优化“双支柱”框架的顶层设计和丰富调控政策工具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