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2)
- 2023(12720)
- 2022(10705)
- 2021(10400)
- 2020(8715)
- 2019(20276)
- 2018(19834)
- 2017(37478)
- 2016(20039)
- 2015(22648)
- 2014(22145)
- 2013(21998)
- 2012(20079)
- 2011(17992)
- 2010(17703)
- 2009(16607)
- 2008(15359)
- 2007(12693)
- 2006(11020)
- 2005(9637)
- 学科
- 济(83386)
- 经济(83308)
- 管理(61950)
- 业(54659)
- 企(46072)
- 企业(46072)
- 方法(40583)
- 数学(34392)
- 数学方法(33999)
- 中国(22469)
- 财(22313)
- 农(21572)
- 业经(18092)
- 贸(16227)
- 贸易(16217)
- 易(15811)
- 地方(15150)
- 制(14841)
- 农业(14687)
- 理论(14469)
- 务(14437)
- 财务(14390)
- 财务管理(14357)
- 学(14356)
- 企业财务(13546)
- 和(12867)
- 银(12718)
- 银行(12715)
- 融(12256)
- 金融(12254)
- 机构
- 大学(274096)
- 学院(272132)
- 济(117985)
- 经济(115792)
- 管理(111406)
- 理学(95259)
- 理学院(94233)
- 管理学(92889)
- 管理学院(92318)
- 研究(88725)
- 中国(71699)
- 京(57844)
- 财(54402)
- 科学(50759)
- 财经(43447)
- 中心(42130)
- 所(41307)
- 经(39884)
- 江(38215)
- 研究所(37596)
- 经济学(37326)
- 农(36451)
- 范(36360)
- 北京(36235)
- 师范(36065)
- 业大(35253)
- 经济学院(33620)
- 财经大学(32757)
- 院(32615)
- 州(30769)
- 基金
- 项目(185656)
- 科学(148544)
- 基金(138657)
- 研究(138463)
- 家(119628)
- 国家(118676)
- 科学基金(103748)
- 社会(90977)
- 社会科(86365)
- 社会科学(86346)
- 基金项目(73850)
- 省(69214)
- 自然(65892)
- 自然科(64363)
- 自然科学(64350)
- 教育(63373)
- 自然科学基金(63224)
- 划(58773)
- 资助(56625)
- 编号(54630)
- 成果(42927)
- 部(42643)
- 重点(41403)
- 发(39980)
- 国家社会(38961)
- 创(38813)
- 教育部(37512)
- 课题(36721)
- 人文(36481)
- 创新(36344)
- 期刊
- 济(126009)
- 经济(126009)
- 研究(78563)
- 中国(50391)
- 财(43925)
- 管理(42762)
- 科学(37118)
- 学报(35515)
- 农(31722)
- 大学(28814)
- 学学(26835)
- 教育(25549)
- 技术(24527)
- 融(24004)
- 金融(24004)
- 农业(22171)
- 财经(21655)
- 经济研究(19688)
- 经(18851)
- 业经(18488)
- 问题(16846)
- 业(14625)
- 贸(14470)
- 资源(13935)
- 世界(13367)
- 技术经济(13126)
- 国际(12859)
- 图书(12829)
- 刊(12236)
- 现代(11990)
共检索到40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丽 陆林 陈浩
旅游危机管理作为旅游业减少破坏、保障安全和抵御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日益成为旅游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5月,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旅游业受到重创,同时救援和重建工作迅速展开。本文试从旅游者对危机事件感知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机制和影响路径模式。在旅游目的形象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四川地震灾害在发作期、延续期、痊愈期的不同影响,以及目的地采取的形象塑造和危机管理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旅游灾害 目的地形象 危机管理 四川地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金伟 杨佳旭 郑春晖 王琛琛
黑色旅游已逐渐成为广义休闲旅游谱系中的一个颇受关注的组成部分,但关于黑色旅游动机和目的地形象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文章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黑色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娱乐与自我发展"动机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公益与教育启迪"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而"见证与灾区探寻"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并显著负向影响整体形象。同时,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情感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整体形象,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由此可知,"情感"是黑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内部演化的关键内核。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锋
目的地旅游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目的地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危机的发展具有自身特有的生命周期规律,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因此,不同的旅游危机管理主体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危机管理重点。明晰不同管理主体在旅游危机不同阶段的管理职责重点为旅游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四川"5.12"大地震为例,得出各管理主体在旅游危机前、旅游危机中和旅游危机后其危机管理职责的重要性排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年四锋 张捷 张宏磊 章锦河 张卉
旅游业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易遭受突发危机事件的影响,突发危机事件成为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防范和应对旅游地突发危机事件,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旅游地社区生计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旅游地社区参与是响应和处置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基于此,论文以汶川地震后大九寨环线区域的九寨沟、青城山和北川县为案例地,采集556份有效样本,运用社区参与理论和社区恢复理论,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危机响应视角的以社区参与获益、社区恢复力和社区依恋为维度的社区参与概念模型。得出如下结论:①震后旅游地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恢复力对社区危机响应与支持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社区恢复力(0.59,P≤0.001)的作用强于社区获益感知(0.30,P≤0.001);②社区依恋对社区参与起显著正向作用(0.19,P≤0.001),对社区恢复力和社区参与意向起部分中介效应,而对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参与意向不起中介效应;③论文提出了基于危机响应的社区参与由参与度、支持度和响应度构成,构建了由地方依恋(Attachment)、社区获益(Benefit)和社区恢复力(Resilience)维度组成的社区参与"ABR"框架模型。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地社区参与研究的边界,对旅游地社区参与和危机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斌 安应民 郑佩
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马明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的地形象受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熟悉程度的影响。对泰山的研究表明:就总体形象和情感形象而言,旅游者对泰山的熟悉度越高,则形象越积极;就认知形象而言,6个形象因子中有4个因子也呈现出同样的情况。因此,建议目的地管理者从增加目的地信息传播的渠道、力争提高口碑推荐度和重游率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熟悉度,以此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者 熟悉度 泰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纯阳 黄福才
本文基于现有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成果,从形象构成的角度,建立目的地形象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并以张家界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综合形象的形成源于旅游者对目的地认知和情感属性的评价,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和综合形象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信息来源和旅游者的旅行经历等刺激因素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旅游者的性别和年龄对目的地形象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认知形象 情感形象 综合形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海 邓颖颖 皮君
旅游目的地形象反映的是旅游目的地的内在竞争力,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本文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运用竞争力对比评价法,选取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夏威夷作为标杆,找出"短板",探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研究表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的关键不在于海南自身的旅游资源,而是与之相伴的开发现状。应该通过加强旅游资源供给、提高全岛居民文化素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以及调整政府营销战略等措施,科学制定和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长期发展规划,以期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而提高其国际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业 国际旅游岛 标杆对比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晓兵 马力强 刘群 冯琦 王芳
旅游信用体系建设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政府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行业要素三个主体出发,构建目的地旅游信用评价体系,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乐山市旅游信用度进行评价,发现乐山市旅游信用度总体评价不高,政府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旅游行业要素与目的地旅游信用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当地社区居民对于目的地旅游信用的影响最大。为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用度,应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健全旅游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奖励惩罚机制,营造诚信旅游氛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规划 灾后重建 大邑起步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睿文 吴殿廷 肖星 雷引周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白凯 孙天宇 谢雪梅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典型的标志化符号,它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来表达旅游目的地的特定含义。本文从游客认知角度,以陕西旅游形象为研究内容,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符号隐喻关联的假设。对该研究假设的实证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兵马俑是游客最为倾心的陕西旅游视觉符号代表;"秦皇汉武,盛世长安"是陕西旅游形象游客评价的最佳文字表述符号(旅游宣传口号)。以此为基准,对陕西旅游视觉标志符号和文字表述符号进行了隐喻内涵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语言形体存在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该视觉形体引发的符号隐喻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语...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符号隐喻 认知 陕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巨才 张全喜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行为产生的核心动力,但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方面存有诸多缺陷:形象理论方面存有拘泥于现实形象、游客旅游前的形象吸引缺位和旅客旅游完成后的形象提升与完善缺失;形象口号方面有策划依据缺失、与旅游定位相混淆等缺陷;形象传播方面有"价低者得"的媒体选择招标机制缺陷。因此,必须建立全新理论,引入"传播形象"、"灵魂形象"等全新概念,加强主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第三方机构策划、第三方机构评估、三方相互独立、互相制约的全新运行机制。河北旅游形象的定位,必须体现京畿重地的独特性,体现其独特的山水、风土人情、精神风貌;口号要摆脱目前广泛存在的"以语句本身的文采作为判断标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安禧 黄福才 孙雪飞
本文在对旅游动机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提取的声望动机、文化动机和休闲动机纳入研究模型,并以厦门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它们对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认知形象显著正向影响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2)情感形象对总体形象没有显著正向影响;(3)声望动机、文化动机和休闲动机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而且,旅游动机层次越高,对认知形象的影响越大;(4)声望动机、文化动机和休闲动机对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均无显著正向影响,而是通过认知形象的中介作用对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产生间接影响。文章最后就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旅游动机 认知形象 情感形象 总体形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黎洁 吕镇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黎洁,吕镇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特点及引入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意义(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特点旅游目的地形象(Destinationlmage)指人们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信念、观点的综合。人们对任何已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