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2)
- 2023(11466)
- 2022(9731)
- 2021(9061)
- 2020(7547)
- 2019(17252)
- 2018(16941)
- 2017(32817)
- 2016(16884)
- 2015(18551)
- 2014(18051)
- 2013(17609)
- 2012(15641)
- 2011(13705)
- 2010(13215)
- 2009(11550)
- 2008(10955)
- 2007(9327)
- 2006(7605)
- 2005(6039)
- 学科
- 济(71011)
- 经济(70949)
- 业(59416)
- 管理(58460)
- 企(50682)
- 企业(50682)
- 方法(35478)
- 数学(31123)
- 数学方法(30764)
- 技术(21779)
- 农(21734)
- 业经(17605)
- 财(17438)
- 中国(15977)
- 技术管理(13945)
- 贸(13659)
- 贸易(13652)
- 易(13350)
- 地方(13126)
- 农业(12986)
- 产业(12810)
- 务(11766)
- 财务(11725)
- 财务管理(11704)
- 制(11563)
- 划(11339)
- 理论(11280)
- 企业财务(11178)
- 环境(10168)
- 和(9966)
- 机构
- 学院(229236)
- 大学(224965)
- 管理(102756)
- 济(100818)
- 经济(99211)
- 理学(91239)
- 理学院(90498)
- 管理学(89294)
- 管理学院(88844)
- 研究(64359)
- 中国(48150)
- 京(43935)
- 财(41919)
- 科学(36370)
- 财经(34870)
- 中心(32507)
- 业大(32326)
- 经(31954)
- 江(31769)
- 农(30941)
- 经济学(30515)
- 经济管理(28367)
- 所(27970)
- 商学(27964)
- 经济学院(27801)
- 商学院(27722)
- 财经大学(26230)
- 范(26087)
- 北京(26038)
- 师范(25821)
- 基金
- 项目(167208)
- 科学(136656)
- 研究(125075)
- 基金(124928)
- 家(106973)
- 国家(106148)
- 科学基金(95486)
- 社会(83291)
- 社会科(79416)
- 社会科学(79400)
- 基金项目(67293)
- 省(66684)
- 自然(61342)
- 自然科(60106)
- 自然科学(60097)
- 自然科学基金(59113)
- 教育(57969)
- 划(54526)
- 编号(49384)
- 资助(48801)
- 创(41358)
- 创新(37752)
- 部(37722)
- 重点(36613)
- 发(36309)
- 成果(36229)
- 国家社会(35138)
- 人文(33624)
- 教育部(33551)
- 制(32739)
共检索到310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庆安 李晓艳
以我国2008—2019年28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数据进行剔除缺失值和熵值法处理,构建产品创新绩效、目标导向行为下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战略能力、宏观经济调控等5个指标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并在建模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目标导向行为对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目标导向行为下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均正向影响企业产品创新绩效,且研发资金投入影响更显著;战略能力主要通过对目标导向行为的作用机制间接正向促进产品创新绩效,但在长期有弱化趋势;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目标导向行为的直接贡献率较小,其影响机制主要在于直接正向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姬中洋 李彦龙
根据2009—2016年中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研发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影响,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非研发创新对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差距的影响,最后采用反事实计量研究方法对非研发创新影响创新绩效的水平和收敛性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R&D资助不利于非研发创新效果的提高,而企业规模和出口强度有利于提升非研发创新效果;从全国层面看,非研发创新在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在西部地区最小,从而显著扩大了创新绩效的差距;从地区层面看,非研发创新也拉大了东中西内部地区创新绩效的差距,其中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小;非研发创新对东部和中部的贡献为上升趋势,近年来非研发创新增长大约使东部和中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大约增长了5%。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伟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2016—2021年间、创新活跃度较高与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企业中更显著,但并不存在要素密集度异质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推动人力资本高级化、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两条路径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为此,应深度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汇集创新要素、着力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为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供参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夏茂森
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以技术独占因子、人力资源因子、市场效率因子和社会动力因子为基本要素,在构建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Excel和Spss15.0软件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20多个省市地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部分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独占性不强、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伟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2016—2021年间、创新活跃度较高与出口技术复杂度较高企业中更显著,但并不存在要素密集度异质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推动人力资本高级化、扩大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两条路径间接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为此,应深度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汇集创新要素、着力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为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供参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守华 王英茹 汤丹宁
有别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国的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同时,企业、大学、研发机构在R&D环节中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产学研合作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本文在创新性地估算大学、研发机构对应于产业技术领域的R&D数据基础上,测度产学研合作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分割状况的R&D活动,无论是通过项目合作还是人员交流方式的产学研合作,都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对于医药制造等科学技术型创新模式为主的产业,企业和大学的合作更有利于产业创新;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互动型创新模式为主的产业,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更有助于产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洪进 王瑞 汪良兵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政府资助行为和企业自主研发意愿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并在统一的框架下讨论二者在不同行业间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各行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资助行为的扶持效果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关键词:
政府资助行为 自主研发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锋 马雷 张雷勇
基于1999—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就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溢出等外部技术来源形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以专利为产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稳步增长,而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绩效增长缓慢;国内技术购买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的重要外部技术力量,而国外技术引进能显著提高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效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娇 赵荣荣 任建辉
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影响效果、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效应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促进效应在南方地区、金融基础较弱的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后期更强;(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强化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多样化知识溢出效应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信息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绩效 高技术产业集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戴魁早 刘友金
本文构建行业市场化指数,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的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投入和企业规模等条件下,实证考察了行业市场化进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行业差异。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且"入世"后的这种积极影响更大;而行业特征影响着市场化进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在垄断程度较低、技术密集度较低、外向度较高的行业中,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危宁 朱秀梅 柳青 蔡莉
目前关于集群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很少见,但关于国家创新系统及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多,本文通过对集群创新系统特征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创新系统和集群绩效的评价方法,分析并设计了适用于我国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群 创新绩效 评价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玮 成力为 刘栋
利用1996~2007年中国17个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选用Malmquist—Tobit两步法实证分析了不同R&D投入主体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及其分解变动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7年间高技术产业整体的创新绩效提升原因在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对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主要源于规模效率低效,即整体产业的规模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宁 张佩琪 徐可 顾明华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诸多科技活动及创新行为,凝结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助推力。鉴于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的结构特征,将该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两个阶段。诚然,为了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需要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体现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体现两阶段特征的偏好DEA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绩效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探究出决策者在不同阶段偏好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分别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